此篇来自故事会
2岁那年,小A的母亲去世。她先被大姑抱回家养了两年,后来因为二姑家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孩,4岁的时候,她又被二姑收养了。
这个情况,小A从懂事就一直知道。她很乖,甚至下意识地会讨好养父母,内心则很敏感、很脆弱,养父母稍微训斥她以下,她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会不会不要我了?这样的追问,占据了小A童年的大部分时光。
10岁那年,小A的亲生父亲也去世了,她变的更加忧郁。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小A在日记本上写了一首诗:
小鸟,你怎么哭了?
我没有家
前面不是你的家吗 ?
不是,那只是寄居的巢。
上学后,小A最怕的就是学校里让交钱。交一次钱,哭一次。她不敢跟养父说,一提钱,养父的脸就变长了。每次都是跟养母说,毕竟还是自己的亲姑姑。后来,只要小A一哭,养母就知道,肯定是学校里又要交钱了。
幸运的是,小A考上了大学。四年的学费都是哥哥出的,他自己做点生意,经济还过得去。虽然不是一个父母所生,但哥哥对小A很好,就像亲哥哥一样。
因为不再跟父母要钱,家里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大三时,小A准备考研,哥哥帮她报了一个暑期补习班,要去市里学习,住就住在同学家里,但是平时吃饭什么的还是需要一点钱的。恰巧哥哥那时在外出差,小A不好意思再问他要,就去找养母。
她在门外徘徊了很久,想趁养母一个人的时候开口。可是那天,养父一直在家里。小A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钱的事,一开口,养父的骂声就响起来了。骂归骂,家里还是给了她100元。这已经是养父最慷慨的底线了。
那是2006年。去一趟市里,来回车费15元没了。剩下的85元,要管15天的伙食,平均每天6块不到。吃的问题还能对付,可是考研用的书太贵了,要50元。小A咬咬牙,买了一本。
钱花光了,她只好硬着头皮问同学借,等哥哥在给她生活费时,才还上。
考研没考上,小A很开心,终于可以工作,自己挣钱了。第一月发工资,小A给养父母买了一身衣服寄回去了,还每人汇了200元。养父很高兴,还在别人面前夸起了女儿。
可是,龋龊又来了。中秋节,小A没有及时往家里寄钱,她本想等过几天妈妈过生日时一并寄回去。就因为这个,养父一个电话打过来,把她骂得狗血喷头,说什么现在翅膀硬了,还让她把户口迁出去。
当天,小A赶紧给家里寄了1000元回去。在打电话,就什么事都没了。可放下电话,小A一个人难过得哭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