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记网

位置:日记 > 随感日记

分享劳动

时间: 2012-03-22 20:28:27  分类: 随感日志  天气:阴天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对男主人公孙少平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写:

“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因此似乎没有充分的条件直接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因此,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的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不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这属于一个社会时期一些群体人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同时他们又是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人生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悲悯情怀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尊重知识,但也不鄙视劳动。甚至他们把劳动看作是改变命运的一种必修课。他们没有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话挂在嘴上,他们只知道在平凡的世界里默默地工作,积极地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和生存条件能够得到合理的改善。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埋头苦干”的那一部分人;我们尊重知识,但我们也敬佩这群“中国的脊梁”中的劳动者。

劳动的意义绝非为了活着那么简单,我们的祖先所留下来的许多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他们几千年来劳动的结果。从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从历史记载中的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他们都是以一个勤劳的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由此可知,劳动的回报永远都是慷慨的:它不仅创造了人类自己,使人类从荒蛮走向了文明,也让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得以万古长青。

但在今天这个物质社会越来越丰盛,而有些价值观被颠覆的时代,有些人从鄙视劳动到拒绝劳动,从而放弃人生竟然做出了骇人听闻的事件。

据报载:一位大学生毕业后不工作,独居14年,竟然“宅”死了。熟悉他的人都为此感到惋惜,而事实上这就是最好的一个反面教材。一个受过十几年寒窗教育,不知道回报社会,自食其力的人,活着和死有何区别?“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虽然这是个令人扼腕的孤例,但这样的报道,完全可以成为一面警钟,给后来者以警醒。因为在当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总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捷径,不思进取,不愿意工作,从心眼里也瞧不起那些劳动者。“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有一位网络写手说,当新来的钟点工阿姨在短短三个月中第二次要求涨薪时,她竟然果断说了一句:“那就结账吧!”

她算了一笔账:28元每小时,一天2个小时,一个月就是1680元。这笔开销看似不多,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非小数目。由于经济不景气,自己的公司好久都没有加过薪了,而她自己在公司加班都成了义务。所以才想,省到就是赚到。不用钟点工,每天自己多做两个小时的家务,就当是在公司加班了。在公司加班是免费的,而在家加班可以赚到1680元。想着做家务也能赚钱,就有了动力,也不嫌累了

后来她还发现,以前的钟点工都是来自偏远的山村,而在当下,很多钟点工除了有本市的下岗工人外,竟然还有穿着体面,眉眼甚至有几分像范冰冰的。她们不但做家务有条不紊,也不接受东家的好处和施舍。一次男主人要送她回去,坚拒,下楼才发现阿姨竟是开着车来上工的。再一追问,才说自己的先生前两年调到杭州做高管,自己从外地来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带孩子,因为每周都要送孩子上少年宫学画画,中间要等上三四个小时,无聊得很,索性在附近找了家钟点工做做。做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错,在自己家旁边又找了两家,一个月可以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不仅有了零花钱,也比整天呆在开心多了。

她说完别人的事,自己也动了心。也开始学着去做钟点工,一是可以赚到一定数额的钱,二是自己是个写手,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写作素材的来源就会有局限。而做钟点工既可以对别人的家庭生活有所了解,也可以在喜欢八卦的女主人嘴里,获得自己想要的灵感。真是一举两得。

歌德说:你若要喜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人生要善于感悟,生活要善于发现。当你对现实生活有新的发现时,毫不犹豫地积极地进入这个角色,不仅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更是一种睿智的表现。既可以让你受用无穷,也能让他人从你的表现中,看到一种有别于世俗的,与所谓的高雅不分伯仲的生活格调。

先前看到一位单亲家庭的女性朋友在搬家时,本来是有条件请搬家公司的,但她没有,而是一个人一件一件把家里的“小东碎西”,像蚂蚁搬家一样从一栋楼搬运到了另外一栋楼,她虽然说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性情,但在外人眼里,一个积极的美好的善于劳动者的形象已经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的托尔斯泰,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但他同时也是个热衷于劳动的人。在一次小聚会的场合,有人调侃他道: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年近花甲的托翁并没有还嘴,而是不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在他紧挨着书房的另一个房间里,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他为了回应那位朋友的调侃,亲手做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

苏霍京哪舍得将老丈人送的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而是将皮靴摆在了书架上。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13卷”。此举在文化圈了立刻传为美谈。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还有一次托尔斯泰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妇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妇人搬运完箱子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没想到他的大胡子和那件自己设计的“托尔斯泰衫”被人认了出来,于是很多人围过去向他问好,那位贵妇人见状无地自容,想要回让她含羞的那5戈比,却被托翁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多少。”

82岁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与所谓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哲学。他到临死时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增广贤文》)

是的,以前我们常把:劳动光荣!挂在嘴边。好像现在不大有人提起了,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劳动者的身影。而我们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是与劳动密不可分的。有些人鄙视劳动者,甚至自己也排斥劳动。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懒惰的肉体和灵魂不仅在人生的道路上缺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会在思想上如行尸走肉般逐步走向萎缩,成为一个“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腐朽堕落的形象。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动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能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蒋子

无论科技发展多么的进步,劳动依然是快乐之源,幸福之本。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实。从一个人对劳动的看法中,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因为只有在艰苦卓绝的劳动中培养出来的灵魂才是最高贵的。

作者信息

郎如意

昵称: 郎如意
性别:男
去Ta空间看看

我要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0)

郎如意的日记

随感日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