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斑斓成为回忆
和人一样,虎也有弱点。它只要吃饱了就懒得动,没有长远目标,缺乏前瞻性。心中虽储藏着雄视天下的锐气,有一身傲骨,也难摆脱与生俱来的兽性本能。兽性之于人性,多呈现凶残暴虐的一面,虎在人的习惯认知里,也常有负面的体察与评价。虽说进化也是一种发展,但怎么说,老虎也属兽类,它捕食弱小,甚至偶尔也攻击人类,更多的动物视它为天敌。
这也不能全赖老虎。从生存角度讲,老虎吃谁都不为过,也很正常。有动物保护人士指出老虎捕食猎物是一种需要,吃人却是出于无奈。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无限扩大,老虎的势力范围就越来越小,老虎觉得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只能豁出去了。常识痴人,只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老虎会说话,它们一定会声明这都是跟人学的。
封建社会常有“苛政猛于虎”的记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灾难的根源就在于“苛政”这只“虎”的残酷镇压与剥削。这只“虎”盘踞在当权者的心头,其实并非虎之恶,而是人性恶。那时候,“民生”堪比“野生”,多由民不聊生的惨状,所以人民渴望多出来几个武松。因此武松能成为英雄,应该有相当深厚的民意基础。
任何时代的社会形态,不管人是富裕或贫穷,还是文明与野蛮,都是主宰着。人才是王,老虎在威猛,终究还是都不过人。所以,人的素质能够折射出兽的品性。汶川大地震,我们在救人的同时,没忘了救卧龙保护区的大熊猫,全世界都看到了,说中国人“人性好”,这比大熊猫说“谢谢”还管用。和谐的世界不仅是人类的,也包括动物,包括藏羚羊,包括老虎乃至所有的生灵。当今世界,缺了谁都不好办,要是连老虎也放弃了无端的猎杀与制裁,那我们这个地球就不会这样动荡喧嚣了,毕竟,安宁的生活,人和动物都需要。
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素来有“虎崇拜”的风俗,彝族创世诗《梅葛》中这样描述:(天上地下什么都没有了)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血做海水,虎皮做地皮……虎在这里就是施救者,虎是让彝人得救的神。
其实汉人也有敬畏虎的文化传统,只有已经淡化,随着“万物都是为人所用”观念的当代性扭曲物化社会现实把人都惯坏了,以至于某些人自视过高,什么都能为己所用。有一个大款,用虎皮铺他的座椅,在享用虎骨酒的同时,花1500元买一根虎须当牙签,他开着“陆虎”车,又属虎,自己美其名曰:经营之虎。殊不知,在旁人眼里他就是个冒虎气的混蛋,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虎B。
今天的人类生活,与刀耕火种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不管到什么时候,人类都没有虐待动物和自虐的理由。相当于眼下的好日子,我们更应该重视紧紧缠绕在我们身上的生态困境。仅以东北虎为例——这种学名西伯利亚的物种,其生存状态早已告急,有报道说,专家断言湄公河畔的老虎“11年后灭绝”,东北虎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儿去。纳塔莉·安吉尔在她的《野兽之美》中借专家之口预言:30年后东北虎将从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