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知识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密度知识的应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苏教版8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四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密度的测定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量筒和量杯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转化替代法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从整体上看,本节是本章的总结,也可以说是本章内容的理解应用,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章与第十章内容的有密贴联系,为学习“物体的沉浮”做好了铺垫,是初中阶段难理解的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及本课内容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
托盘天平、量筒、螺母、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
二、说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利用故事导课,分组实验探究,讲授、自主讨论,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物理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结论。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通过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故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2、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及积极思考,对问题有独立判断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良好的开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针对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我以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知识的学习
1.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学“物质密度的测量”,设计测量固体(小石块)密度的步骤及测量液体(盐水)密度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学会优化实验方案,以减小误差。
活动1: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讨论设计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依据什么原理?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4、怎样测小石块质量和体积?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引入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①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
②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③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④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5、如何使用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归纳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③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
④石块的密度
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进行实验并且处理数据
交流与评价
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
(4).盐水密度
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鉴别物质
例1. 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从密度表中找出它是那种金属。
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1)求质量
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2)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三).归纳小结
1、鉴别物质
根据ρ=m/V,测出质量,量出体积,算出密度,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2 、计算一些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根据m=ρV,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量出物体体积,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V=m/ ρ ,测出质量,查出密度,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www:4、5。练习巩固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后作业:
思考:阿基米德是如何鉴别出皇冠是否是纯金的?
补充习题:密度的应用
五、说板书
本板书共分三块。第一块:测量密度。包括固体和液体,学生讨论实验得出优化步骤。
第二块:鉴别物质。通过例题的讨论、讲授得出如何鉴别物质。
第三块: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身边的常见事物说明密度公式的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