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所选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显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学生认识中国区域地理的“模”。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处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我在教材处理时,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问题设计注意紧扣课标,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采用不同的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②使学生明确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简要评价其优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建与运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建设富强美丽祖国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与难点
为了充分体现标准要求及本节中心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简要评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本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评价。
5.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课前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已具备了对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与方法储备,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分析本部分内容的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评价本区的地理位置是一项新内容,也是需要思维含量较多的内容。本区域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与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的有一定的不同。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逻辑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较快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有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肯定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多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主要环节包括先学、后教、小结、当堂训练、拓展教学等阶段。这种教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说学法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采用读书、读图、小组合作、探究、归纳等多种方法来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活动,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同时展示三江平原、长北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森林景观等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展示学习目标
新课顺利导入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导读,增强重点和难点、唤起学生的注意,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调整学生思维指向,作好目标实施的心理准备。
(三) “先学”阶段
1、地理位置:(展示自学指导一)
看课本P24图6-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6-2“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及第一自然段, 思考: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位置、范围,找出其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东北地区南北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举例说明)。
(3)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学生围绕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文,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在图上得到落实,独立思考,对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找出来圈点勾画注上标记。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自学动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走下讲台,进行巡视,小声个别询问,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读书解题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指导。同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对其进行梳理归类,分清是个别性的还是普遍性的,以使“后教”有针对性,对普遍有疑难的问题,教师适当再给一段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力求解决,对还难以解决的做出标记,以待“后教”中解决。
【设计意图】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根据“课标”和“教学指导”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力求精讲多练,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展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本P25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思考回答:
(1)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种,经纬度位置是---?相对位置是指-?据此读P25图6-3、图6-4,判端哪一副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哪一副图表示的是相对位置?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的影响。
(3)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4)简要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通过上述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有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种,而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和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个“感悟方法-知道方法-运用方法-习得方法”的完整过程,真正形成能力。
(四)“后教”阶段
“后教”是全面检查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断疑释惑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对照自学思考题逐一当堂解答,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对于全班性的共性问题,需要老师引导、点拨的问题,老师应充分点拨讲透,这将是本节的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与方法,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当堂训练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所要掌握的方法,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三环节,完成练习册P18-19页第一、二题内容。
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快节奏的当堂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对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提示纠正。
这种练习侧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初步运用的能力;从中找出哪些学生在哪些目标上还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做到“堂堂清”,不给学生课外负担。
(六)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过程、方法、体验等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有什么困惑?说给同学们,让我们再进一步。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列成提纲,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七、补充说明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我校正在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讲授中特别注意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要求,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