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表面上看本节要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⑵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⑶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
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 :
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二、说教法
列表比较法、引导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
三、说学法
以引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辅以讲授法,指导读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思考以下问题,导入新课
1、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2、一个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最多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要求:学生画图示,并说出理论依据。分析染色体和基因有没有共同之处?(猜测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二)萨顿假说
1、学生阅读课本P27,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行为 染色体的行为
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成对 成对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成单 成单
在体细胞中的来源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 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传递中的性质 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保持稳定性
类比: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P28“思考与讨论”: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并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当学生将基因标注在染色体上之后,会发现不管是F1还是F2代,结果与前面孟德尔所做的实验是完全一致的。
通过此过程,让学生亲自实践萨顿假说的发现过程,从而引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摩尔根,就用经典的果蝇杂交试验验证了萨顿假说。
(三)摩尔根的实验
让学生阅读,并观察果蝇杂交实验图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选果蝇作为试验材料?选取的相对性状是什么?
(2)怎样判断显隐关系?
(3)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
(4)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5)是什么决定了果蝇的性别?
( 对第(5)个问题学生没有基础。所以采用讲述法,直接将生物体中染色体类型和表示方式介绍给学生。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经过反复推论,确定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对上述的实验现象就有了合理解释)。
(四)巩固提升
通过摩尔根的试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一条染色体上是不是只有一个基因?
思考:人的体细胞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3.5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结论: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画一组染色体和基因关系图,进一步区分相关概念。说明什么是等位基因?什么是非等位基因?以及非等位基因存在的三种情况: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③同一条染色体上呈连锁关系的基因。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课文P30。
(六)课堂训练
1、完成课文P31的练习。
2、以AaBb为例,画出细胞的减数分裂图。
3、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