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抗洪抢险说课稿
一、文化背景:
大禹陵是绍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禹治水,不用“堵”而用“疏”,开深排水,决九川,距四海,十三年劳身焦思,千里奔波,沐风浴丽,终于驯服了泛滥洪水。而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更是传为美谈。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新时代的“大禹”。九八年的兴灾,让无数百姓失去了家园,涌现了无数“李向群、高建成”和无数“巾帼英雄”,他们为挽救人民生命财产,背沙包,打木桩,与时间赛跑,超越人体极限,甚至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一名中学生,尤其作为一名绍兴的中学生,你可曾想过,如果有豪情,没有坚强体魄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你能有多长时间与洪水搏斗,与身体极限挑战。今天,让我们通过模拟“大禹治水”,“抗洪抢险”的演习,一方面体验和感受抗洪抢险的情景,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渗透“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教育背景
背景1:素质教育的深入,促使体育教育必须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
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体现汗与笑结合的“快乐体育”
让学生在安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育心、强体,让身心充分展示。
背景2:学生自接受体育教育以来,由于教材的单一重复,手段的千篇一律,所以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热情。
背景3:女生到了高中阶段,一方面由于学习压力加重,活动时间减少,学生的营养丰富,使正牌生长发育高峰的学生开始发胖,另一方面,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女生普遍不爱动,怕运动。所以此阶段的女生活动积极性不高,活动能力弱。
介于以上种种情况,本次课通过模拟“抗洪抢险”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他们敢于冒险,善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同时也通过以文化背景为主线的体育教育模式,来弘杨大禹精神,对学生进行学友我家乡、爱我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以文化、教育为背景确定教材内容:模拟“抗洪抢险”
四、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以大禹治水为背景,通过模拟“抗洪抢险”场景进行体育教学。教材主要采用以一套全新的实践操作为教学手段,通过创新的形式,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师以“抗洪抢险”为场景,首先进行思想、体育的动员,通过图片、多媒体进行思想教育,再通过自编自舞(如划船、锄地、捕鱼、做人增等)的动作进行准备活动。其次,抢险现场的布置:
(1)把后勤部准备的沙包、沙球、实心球、水桶、木桩等运送到抗洪他们前线设置障碍。
(2)安排路线:过独木桥——淌过泥沙处——越过小山坡——摸过水雷处——抗洪抢险前线。
(3)在抗洪抢险前线把运送来的材料筑成有规则的几何图形,看谁能在短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模拟教育的新形式,发扬大禹治水精神让学生用真心唤动力,使女生克服怕苦、怕脏、怕出汗的思想,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为祖国而刻苦锻炼的品质教育。
教材的组织形式:教师把授课班级分成两队,并认命队长,制定好规则。(其中请假学生组成医护小分队兼裁判员)然后队长负责选好组长,分配任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在短时间内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和给学生营造一个既紧张又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不育。
教 案
一、焦点访谈
引入:绍兴是一个文化名城,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禹到鲁迅,从西施到秋瑾,为国为民,劳身焦思,才造就了绍兴的今天。看绍兴纵横交错的河道,人工造就鉴湖、东湖等。
提问:例举绍兴作为文化名城,造就其水乡特色的几位故人?
学生发言:(大禹、马臻、汤绍恩等)
提问:大禹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二到三位学生发言。
小结:大禹治水,兴建水利,改造自然,造福后人,其敬业、科学、为国为民分忧的精神,是现代中学生追求的目标。
二、多媒体教育
(1)《大禹治水》图片,视频(绍剧片断)
(2)“决战三江”视频(片断)
三、抗洪抢险
本次课以“大禹精神”为背景,模拟“抗洪抢险”的现场进行体育教学,要求在练习中发扬大禹精神,克服怕苦、怕脏、怕累的现象,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品质。在模拟现场,要求严格执行规则,并随时随地进行安全教育。具体练习如下:由队长负责分配好工作,首先把后勤部准备的沙包、沙球、实心球、木桩、装满水的桶按规则规定逐个运送到抗洪前线(沙包、桶、木桩可以两人抬),其路线:先过独木桥——(用体操凳代替)——淌过泥沙地(用海绵垫代替)——越过小山坡(用台阶代替)——再摸过水雷处(放置手榴弹作水雷,碰倒它时间3秒)——最后到达抗洪前线(在此要求有专人负责筑成几何图形)。经总指挥(教师)验收后,根据成绩赛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汗水与笑的气氛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为了体现公平竞争,本次课采用二局制形式。在比赛中,请假学生组成的医护小分队兼裁判,一旦发现问题马上汇报总指挥进行处理。
四、实话实说
总指挥宣布任务完成,“抗洪抢险”结束,接下来是实话实说时间,先由双方队长发言(主要围绕运送过程谈体会、感想)
再由学生自由言说。
议论积极,总指挥适当穿插点评。
总指挥归纳: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抢险、运送过程的紧张与有序,通过拎、抱、抬等方法发展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现时渗透“大禹精神”,对学生进行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教育。教学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了解在终身体育中一切要以健康、安全为第一;生活中,要克已奉公,以大局为重,以“大禹精神”激发自己,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五、场地、器材:
(1)体育馆、多媒体教育用具
(2)室外空地一块,已备的木桩、沙包、沙球、实心球、手榴弹、台阶、体操凳、海绵包各若干。
点评:何伟丹老师的《抗洪抢险》一课的设计,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大禹治水”和解放军战士在抗洪第一线“抗洪抢险”为题材的内涵,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快乐、主动的课堂氛围,以境促学、以教创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本课设计的创意和特点有:
1.教材主要采用以一套全新的实践操为教学手段,通过拓宽、重组、创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2.教法的选择有新意,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既紧张、热烈,又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内容处理恰当,能紧扣《抗洪抢险》主题,创设战胜重重困难奔赴抗洪前线、奋勇抗洪、胜利归来等情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