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日记

位置:首页 > 中小学生日记 > 说课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前后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2-04-12 03:40:50

  教学每一篇课文,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要经过研读课标、教材,分析学情,而后制订详细的教学预设,每一堂课的背后虽然是满载心血,却又常常因为不能带给孩子们更智慧更灵动的课堂而自责、负疚。下面是我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的具体流程——

  一、分析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叙述了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首先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古来皆道家慈孝,几人可解严父焦”,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做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二、制订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阅读体会,感悟到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

  3、学生能够通过诵读领悟、联系生活,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的含义,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把它落实在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

  教学难点则放在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四、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如何突破重点,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重点段落,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丰富对文本的理解,同时通过诗歌导入、角色体验等,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深刻感受双向的亲子之情。

  如何突破难点,我准备对文章的难点部分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激发诵读感悟之趣,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给”的含义,而后拓宽师生对话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有没有“给”的经历,当时心情如何,从而突破难点:理解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真正含义。

  另外高尔基给儿子的心中出现了两处“美好的东西”,我认为学生在阅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时,对理解第二处“美好的东西”可能会有困惑。

  我准备这样克服:询问孩子们“美好的东西”仅仅只能是鲜花这类物质的给予吗?而后组织讨论:善良懂事可爱的马克西姆们,如果当时没有如愿找到花籽,无法种花的话,你还可以为父亲或岛上的人们做些什么呢?在师生交流时相机点评: “给”是一次爱的捶背,“给”是一句关切的问候,“给”是一个甜蜜的亲吻,“给”是一首歌曲的抚慰,“给”是一次友好的搀扶,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第二处美好的东西就是情感上的关怀帮助与鼓励,进而理解了“给”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

  1、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建议学生课前预习:(1)了解高尔基的生平简介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品,以获得对高尔基人物形象以及精神品格的初步感知,为了解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博爱奠定基石。(2)阅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读、思、悟,提出不懂得问题,并尝试自阅读,解决问题。也可以做批注,在相关语句旁写下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诗歌铺设“爱”的主题

  1、齐读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生读课题)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首先请大家,聆听一首小诗,回头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配乐朗诵关于思念父亲的小诗)

  3、指名说,简短的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怎样的深情。(预设: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思念)

  小结:就是带着这股浓浓的爱与思念,高尔基的儿子小玛克西姆来到了意大利的一个小岛——父亲高尔基修养的地方。

  (二)品读“种花”,体悟“子爱父”

  1、打开课文,自由朗读2、3两节,在朴素的词句中寻找儿子爱的表现。提醒大家:读书贵在“品、琢”(板书,品即品味,琢乃琢麽)一个词、一句话都蕴藏着丰富的画面,犹如宝藏,等待你挖掘。

  2、交流。

  (预设1)探望:从莫斯科到罗马是240万里,两国距离最近的边境大约150万里,再加上1904年世界的交通仍不发达,那么小的孩子跟随母亲长途跋涉,一定几经波折、几番颠簸。路途阻隔不了亲情,山水阻止不了对父亲的爱与思念。(没有想到探望一词蕴藏着如此丰富且感人的画面)

  (预设2)例如: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但毫不畏惧镢头的危险,抡起嬐吩灾只ú荩只因对父亲的爱恋。

  (预设3)例如: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如果是你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来到目的地后,你第一件事是做什么?(睡觉)而小马克西姆呢?(指名回答)一切源于对父亲的爱。再假如有机会出国,来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岛,睡醒之后,你又会去做什么?(玩)你会玩的顾不上休息,马克西姆呢?

  多么懂事的马克西姆啊,那么辛苦地栽花是为了什么呢?

  (预设4)能想象当时马克西姆栽花的劳动场面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如我看到高尔基的儿子拿着笨重的镢头一锹一锹地挖着,他浑身沾满了泥巴,脸上的汗珠直往下滴。

  (预设5)临别时,望着刚刚出土的花草,他会说什么呢?

  指名回答

  3、学法渗透:同学们多棒啊,能够从简单的词句中寻找空白,发挥想象,把书读得如此深刻而厚重。

  4、过渡:是啊,因为对父亲的爱,马克西姆毫无保留、竭尽全力地付出辛勤与汗水,他栽种的不仅仅是鲜花,更是对父亲的爱与祝福。(板书:爱)谁能够把这份爱通过有声的语言朗读出来呢,练习一下?

  5、指名读,学生评价

  (随机指导:如抓住表现人物特点或品质的关键词句朗读,应该会事半功倍。

  朗读技巧在其次,投入才是关键。俨然一个马克西姆等)

  (三)精读“赏花”,感受“父爱子”

  1、过渡:有付出就有回报,儿子栽种的花仿佛也被马克西姆对父亲的挚爱感动了,居然全都开放了。高兴吗?

  谁愿意带着这份高兴,给大家读一读描写花开放的情景。

  A指名读第四节。

  B理解“姹紫嫣红”,(花开的颜色多),比如有……(指名说)总之赤橙黄绿青蓝紫,就像是彩虹的颜色,五彩纷呈、绚丽多姿。

  C自由练习朗读第五节,把美景呈现在教室里吧。

  D指名配乐朗读

  2、激趣:想不想也到高尔基修养的小岛,欣赏美丽的花朵?

  播放课件《花海神游》

  3、指名说,这些美丽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像什么?引导学生说话,继而又提出: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些花儿像什么?

  4、出示: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的脸庞啊!

  指名说,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随机引导学生读书感受

  如:(预设1)高尔基很高兴,因为这些花是儿子种的。儿子的爱让高尔基很欣慰。你来高兴地读一读。(可以让其他同学欣赏的读、欣慰的读)

  (预设2)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很思念自己的儿子。(睹物及人,及乃思,思乃爱)读出思念,你来试试。

  5、鼓励:读书贵在品琢,同学们已然掌握,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读信,理解“给”比“拿”愉快

  过渡:古来皆道家慈笑, 几人可解严父焦。高尔基对儿子的爱远远不止疼爱那么简单,而是对儿子一种人格的引领。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1、 出示信的内容,要求:

  (1)自读自悟,画出自己有感悟的语句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对信中文字的理解,讨论提出的问题

  2、 好,检阅的时刻到了——

  马克西姆们,读完父亲写的信,觉得哪一句含义最深刻?

  (1)指名回答,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2)字典里“给”的解释是:给予,使对方得到。“拿”指要,得到。

  那么具体在本文中指的是谁给谁什么?(儿子马克西姆给父亲高尔基种的鲜花)

  设疑:这是儿子给父亲同时也给岛上人们留下的美好的东西。

  美好的东西仅仅只能是鲜花这类物质的给予吗?善良懂事可爱的马克西姆们,如果当时没有如愿找到花籽,无法种花的话,你还可以为父亲或岛上的人们做些什么呢?

  (3)交流并随时机智点评:

  预设:“给”是一次爱的捶背,“给”是一句关切的问候,“给”是一个甜蜜的亲吻,“给”是一首歌曲的抚慰,“给”是一次友好的搀扶,“给”是……

  (4)理解“给”的含义:这些是远远超越物质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情感的传递,爱的链接。如果要为“给”找一些同义词,你认为(预设)——

  “给”就是--奉献,

  “给”就是--博爱,

  “给”就是--付出,

  “给”就是--给予

  ……

  (5)说的真好,没有想到“给”字虽小,涵义广泛。可是按常理推断,理应是得到别人奉献、关怀的一方快乐,可是为什么高尔基却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呢?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给”的经历,心情愉快吗?(点评给予别人,让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

  (7)出示诗歌(齐读):

  给别人一束鲜花,你会感觉到鲜花的娇艳与芬芳,

  给别人一点爱心,你会感受到爱心的可贵和幸福,

  给别人一点快乐,你会感觉到快乐的美好与充实,

  给别人一点理解,你会感觉到世界的宽广与美丽,

  给别人一声鼓励,你会感受到助人的甜美与乐趣……

  懂得“给”的人最愉快!乐于“给”的人最幸福!

  (8)孩子们,把这封信读给更多的人听,号召他们都来加入“给”的行列吧!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练练吧!

  (9)指名读,配乐

  (10)这封信浸透着高尔基对儿子的爱,这是一种超越亲情的崇高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深刻的爱。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智慧的教育家,让永远我们记得他的话:

  (齐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五)总结全文,抒发感受

  1、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感受,写下来

  2、建议制作成书签,时刻提醒激励自己。

  (六)实践作业、任选其一:

  1、以儿子马克西姆的口吻给父亲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1)注意书信格式,署名要符合回信人的身份

  (2)在深入理解父亲心愿的基础上表达对父亲关爱的感激和不负父望的励志笃行

  2、读物推荐:

  高尔基作品:《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

  “给”永远比“拿”愉快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最成功之处有两点:

  1、铺设爱的旋律,体会父子深情。上课伊始,一首感人的诗歌展开了“爱”的旋律,孩子们批文入境,从字里行间寻找儿子对父亲的爱,交流中引起爱的共鸣,而后又在赏花环节去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思念,最后深情朗读“栽花赏花”的整体故事情节,感受那千山万水隔不断的父子情深,同时体会鲜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食物。

  2、对比“给”与“拿”,体悟奉献快乐。古来皆道家慈孝,几人可解严父焦。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将对儿子的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引领孩子人格的发展。教学时我抓住“给”与“拿”两个词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比理解“给”与“拿”的含义,并启发学生理解两个“留下了最美好的东西”,深入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和含义,体悟奉献的快乐!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经过教学后的反思,我感觉到这堂课还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放在重酬位置,然而本节课,我过多的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上,思想教育大于文字训练,未来的教学,我一定要改进才是!

中小学生日记相关阅读

中小学生日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