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日记

位置:首页 > 中小学生日记 > 说课稿

语文八年级上册《草》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2-05-02 21:59:18

  各位领导、同仁下午好:

  语文八年级上册《草》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我上周三上午第三节课很荣幸被抽到的随堂课的内容:《草》它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单元长征之歌里。这个单元有诗歌,也有散文和小说,还有电视剧本。它立体化地通过多种文学样式,来颂唱长征这部伟大的史诗。本节课是一篇小说,现就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主要从设计思路、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几方面来说明。

  现在,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章的阅读:一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阅读;一是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阅读。我所教的这篇文章体裁是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

  教材考查内容:①把握人物形象②概括故事情节、③分析环境描写④品析词句、理解小说主题。阅读和鉴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环境描写和品味艺术特色。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要读出它背后的诗意”。《草》的诗意,正是在小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性格描写中表现的属于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的长征精神。小说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一、说教路点睛,课前思路:

  1.教学前,我先布置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资料是我们小组统一备课后,由朱彩娟老师进行主备的内容。我根据我所教的班级的情况进行了补充。我希望通过预习,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后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为我们讲了什么故事,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我在预习内容中重点强调了预习的内容,如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课堂中,在了解作者,初步感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之后,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重点理解体会课文是如何为我们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对于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认为的,艰苦的斗争年代离今天的学生已经越来越远了。学生们也只能从越来越少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去接触、去理解那个年代,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如果能够真正理解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对学生来讲,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

  3.课外,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体会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截取一个虽然微小却非常感人的场面表现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但本文的内容通俗易懂,学生比较喜欢读故事,学习的兴致也会高些。课堂上就要通过激趣引导保持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相互的帮助完成自主学习。我班学生平时上课比较文静,不喜欢提问、质疑。上课比较喜欢老师讲他们听,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表达出来。所以上课时我重在调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说教材、内容简析

  《草》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部队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截取一个虽然微小却非常感人的场面,表现了红军战士杨光的品质,以及刻画了身患重病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野草而中毒的险情,他不顾个人安危,仔细辨识毒草,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并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故事情节浅显明了,但鲜明地体现了周副主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现在艰苦的斗争年代离今天的学生已经越来越远了。学生们也只能从越来越少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去接触、去理解那个年代,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如果能够真正理解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对学生来讲,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这篇小说对训练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时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四、说教学目标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考纲对鉴赏类文章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鉴赏类文阅读中关键的句子指:

  ①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

  ②含义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推动情节的关键句及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目标中的1和3。

  六、说教学、学法:

  世界著名教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关心孩子的自身及其发展。今天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语文教学应在这一前提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教育学认为:“教与学是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主导”即指导、引导、,重在“导”字上,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阅读方向,引导学生思维,把一课一得落到实处。主体,重在“体”字,即思维、理解,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得到问题的答案。基于上述认识,我准备采用教师导读,学生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学会如何写人记事。方法如下:

  1、复习导入的方法:

  我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本学期第一篇诗歌《七律长征》进行导入,即结合教学内容引入诗词格言,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使他们愿学、乐学。创设情境,入境,实现情感上的认同。

  2、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课堂中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为主,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3、学生自我体验法

  生生交流后,学生自己最终形成的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可以是情感认同之后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自己学习中的收获感悟。

  4、预习导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首先要学生充分预习,教学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面对新课文,学生首先得拥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体验的情感体验权。我一般安排三个方面的预习:

  (1).基础字词方面来说,我能自主掌握的是哪些,另外,我还有哪些关键词语应该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注意掌握,培养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自主意识。

  (2).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料,调动已有的体验,整合自己对作家或这篇文章的看法。培养学生积极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3)读课文3遍,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自己读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有了上面所说的预习积淀,我的课堂总体思路是:导入新课—预习检查—整体感知—合作学习—品读细节感受形象、体悟深意—课堂检测六步,和学生一起展开这次语文学习之旅。

  1、导入新课: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法。就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有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歌曲,从而为新授课题服务。当然复习导入法必须建立在复习内容与新学内容要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引导学生复习本学期第一篇诗歌《七律长证》在背诵的过程中再次领略了红军长征途中表现出的精神:万水千山只等闲。自然的走入了《草》的学习。

  2、检查学生对本课的预习情况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领会学习内容,还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

  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惟有多方探索,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才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学习新课前我指导学生作了有的放矢的预习。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1)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训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和能力。(2)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或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体到具体。阅读课文也应如此,先对课文整体感 知,然后再精读细研,这样才能顺利地把握作者行文的脉搏。

  3、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了小说的知识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这篇小说的情节脉络,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情节的概括要完整,格式: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明白情节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所以我这样设计了教学“围绕“草”作者写了哪些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样设计既让学生马上知道了草就是本文的线索,又是学生思路上很快就清晰了,这为下面更好地捕捉分析人物形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其次:让学生口头概述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合作学习:实现个性化体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各种需要特别是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苦学”变为“乐学”。合作学习利用人际交往的作用,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互助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学生四人或三人、两人一组的讨论合作形式展开,问题:研读描写,感受形象,文中两个主要人物,请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的句子,研究其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在找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周副主席的;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杨光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动作、心理、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就能品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进而细细品味作者写人描写时用词的精妙。课堂上采用反复朗读的方式欣赏这些精美段落,学习作者写作的优点。同时完成了目标1、2的学习。

  5、品评语言,深化主题

  《草》这篇小说,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在这里,我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读文、理解感悟,充分发表意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完成了教学的目标3的学习,教学难点也得到了较好地突破。

  6、总结归纳:

  7、课堂检测:试卷形式。

  8、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王愿坚的其他小说作品。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9、板书设计:

  反思:

  1、语文课堂中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2、教学目标的显示时间要长些,或让学生读读,做到具体明白。

  3、字词的检查要更重视,避免炒夹生饭。老师尽可能当堂展示难字易错字。

  4、老师上课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要太快。

  5、思考:语文课堂中如何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附:预习知识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市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的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1976年又陆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十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2.作品介绍

  《草》选自《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课文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主要塑造了杨光和周副主席的形象,反映了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二. 回顾前几课文体特点,写出本课文体特点

  律诗——平仄、韵律  歌词——琅琅上口,注意押韵

  回忆录——叙事条理清楚,记叙要素齐全,描写生动形象

  小说——小说三要素: .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情节构成: .

  三.生字学习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 )   踉跄( )    愠( )怒 酸涩( )

  惶惑( )  湿漉漉( ) 拽( )到   蔫( )巴

  残渣( )  飒飒( )  —霎( ) 绽( )开

  四.词语积累

  湿漉漉: 火燎:

  惶惑: 酸涩:

  围追堵截: 徒手:

  通报: 惶惑:

  标本: 花天酒地:

  踉踉跄跄: 焦灼:

  五.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中小学生日记相关阅读

中小学生日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