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下面我向大家谈谈我对《高山流水》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传说:俞伯牙琴艺高超却难觅知音,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知音钟子期,两人相约来年再聚,不料俞伯牙等来的是钟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俞伯牙痛失知音,碎琴祭友,后人为了纪念这段“知音”友谊,将伯牙碎琴所在的小山命名为“碎琴山”,并将“高山流水”这个乐曲的名称固化为成语,象征友谊。这段流传几千年的佳话让我们认识了一对忠贞不二、相互敬重的知己,也明白了“千金易得,知音难觅”的道理,教育我们要珍惜友谊,真心对待身边的朋友。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是训练学生快速读文、概括文章大意的好素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入微,是抓住这些内容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培养写作方法的好范文。
二、说教学目标
除了常规的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教学目标之外,我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同学作为另一个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点是体会伯牙的惜友之情;教学难点是理解伯牙碎琴的内涵。
三、说教学方法
本文多以人物神态、言行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我准备“以读代讲”,学生做到读句子,想画面,用心感受,用情朗读,边读边思,划词句批感悟。
四、说教学流程
本文的教学准备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通过自学完成生字词掌握、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分段、文章大意的概括以及初步实现感情朗读等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有:自学检测、导入新课,精读课文、感悟真情,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第一步自学检测、导入新课
此环节准备检测学生生字、词的掌握以及熟读课文的情况。
1、听写“磅礴”、“渺”、“捺”四个字,检查学生书写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老师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设计检测“一见如故”、“心急如焚”、“如泣如诉”等;
3、按小节轮流读文,教师适时帮助学生读准、读通课文;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4、回顾文章大意,并板书文章的四个小标题——难觅知音、偶遇知音、凭吊知音、纪念“知音”。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步骤既检测了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读文和整体感知课文的情况,又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同时基础知识的落实也为精读课文、感悟文本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设计初衷:“偶遇知音”和“凭吊知音”是文章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两者一个表现出兴奋,另一个表现出悲痛,在情感上又形成了对比和反差。考虑到学生学习思路的自然衔接和有意注意的有效利用,我准备在板书小标题后,直奔文章重点。
(一)偶遇知音激动万分
我设计这样的过渡语导学课文第二部分:一曲《高山流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让伯牙和子期相见恨晚,那么“伯牙为什么说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1、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
2、师生交流。(择机板书“激动万分”)
①简要回答上述问题“伯牙为什么说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②抓住“啧啧赞叹”、“意味深长”以及钟子期的两句话,体会钟子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③抓住俞伯牙听到钟子期的评价后的言行举动,来体会俞伯牙偶遇知音的兴奋;
④为什么伯牙遇到能听得懂自己音乐之人竟如此兴奋?引导学生回头体会课文第二段的内容。指导学生读出“琴艺高超”的自豪和“始终”的遗憾。
⑤抓住“一见如故”进行拓展。什么叫“一见如故”?结识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在伯牙和子期共处了日子里,他们会做些什么?
⑥总结学法:抓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设计意图:对一见如故的拓展是想加深对“知音”内涵的理解,“知音”不仅是听懂音乐,更是“知心朋友”;对学法的总结,为下一环节自学提供方法。
(二)人散曲终重情重义
俞伯牙琴艺高超,然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满怀的志向得不到赏识,伯牙的心无人能懂,与子期邂逅自然喜出望外,一见如故。但“月无常圆”,当伯牙第二年如约来到汉阳江边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子期的坟墓,听到的是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接下来导学课文第三部分——“凭吊知音”。
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依据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自读文章8—12小节,用“——”画出伯牙的语言,在描写伯牙神态的词语下面加上“△”符合,在描写伯牙动作的词语下面加上“·”。
2、想想伯牙得知子期病逝后是什么样的变现?为什么会这样?
1、学生自学汇报……
2、教师点拨、补充:
我准备这样设计,处理伯牙摔琴这个句子:
①学生试读,通过读好“忽然”、“站”、“摔”、“粉碎”,体会伯牙此刻的心情;
②把“摔”字换做“扔”或“丢”行吗,换一下读读看;
③加上导语,导读此句。a、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上天安排给我的知音为什么又不辞而别呢?伯牙——(示意学生齐读)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b、是呀,去年今日,子期与我弹琴论道,共话人生,如今子期却舍我而去,伯牙——(示意学生齐读)……c、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要琴何用呢?——(示意学生齐读)……
④为什么伯牙在得知子期死讯后会摔碎瑶琴呢?连个反问句道出了其中缘由。请大家齐读——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通过改写成陈述句,对比体验,并理解伯牙碎琴的原因。
3、教师小结:从此,伯牙的琴无人能懂,伯牙的心无人能解,伯牙碎琴既是对知音失去的惋惜,又是对知音的敬重。岂止伯牙如此,子期对这段友情也是敬重的。(板书“重情重义”)(指引学生找出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伯牙对子期的敬重和对子期病逝的惋惜之情,在上述的朗读和交流中学生一定会充分感悟,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完成。伯牙敬重子期,子期敬重伯牙,二人重情重义,结局虽悲,但友情至真至纯,永存人间。
第三步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1、“珍惜友谊、团结同学、真心待人”是学习本文的首要收获,为了准确把握这一主旨,我让学生学文后立即整理、交流自己的收获;
2、但是,千百年来,对伯牙摔琴之举的意义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学生会有怎样的看法呢?我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见解。针对伯牙摔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或批评、或劝慰,既能体现自己对伯牙的理解,又学生情感的完善和情商的培养。
如上是本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流程设计,下面说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