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日记

位置:首页 > 中小学生日记 > 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范文

发布时间:2022-05-17 16:03:0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而本文是梁实秋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构思而成的,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开篇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语言风趣而又饱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定一课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范文

  一、教学设想:

  通过分析梁启超先生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和白描技法,以品文来品人。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

  本文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了解梁实秋的高超写作技法,加深对梁启超的。

  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之后采用问答法,由学生发言、总结;针对教学重难点,立足课文,讨论探究,用情景激励法,分析法、点拨引导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点评诵读,体味文章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白描技巧。

  四、教学过程:

  1、从梁启超的历史功绩导,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2、让学生在默读中感知人物形象,圈点批注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演讲时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3、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故事背景,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特点。

  4、通过让学生表演性范读,凸现人物演讲技巧的高明,品味文章简约风趣的语言和作者的真挚情感。

  5、搜集梁启超事迹,使人物形象更加,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6、布置小作文,要求运用白描手法描述一位老师上课情形,突出人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福州金桥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组 唐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 新课导:

  同学们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一次次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全国。而今天我们要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就让我们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主人公:

  1、大家学过历史,对本文的主人公梁启超肯定不陌生了,谁为大家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

  明确: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同学们了解的梁启超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你们知道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吗?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2、了解作者: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后任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课文讲授:

  1、字词正音

  戊戌(wùxū)叱咤(chìzhà)风云 莅校(lì )精悍(hàn)

  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蓟(jì)北

  2、默读,理清思路,了解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思考:梁启超的这次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找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

  明确:相当成功,听众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

  依据:“过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他欢喜。”

  “他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4、思考: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仿照课后习题一,找出描写梁启超演讲的语句,作出旁注)。

  学生谈论后发言,教师纳整理,展示幻灯:

  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淋漓

  语言——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

  5、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能纳文中应用了哪些来塑造梁启超先生的形象吗?

  教师纳整理,板书:

  形象: 特点

  肖像 短小精悍

  气质 风神潇洒

  语言 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 手舞足蹈

  迁移拓展:梁实秋的文风朴实简约又幽默,关于梁启超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事物最突出的特征。

  教师示范,以白描手法摹写鲁迅,指导学生作文技巧。

  6、思考: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形象呢?

  明确:梁任公是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由学生找出文中体现梁启超学问、文采的句子。教师展示幻灯。

  补充:文采不仅体现在书面,也能从流畅的口语表达中反映。《箜篌引》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竟让梁启超描述得生动感人以至作者多年后还印象深刻呢?

  《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

  7、朗读

  了解《箜篌引》的故事后,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朗读,由学生点评,体会梁启超演讲技巧的高超。

  8、文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对其人格的分析。

  补充:爱国救国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梁启超晚年拖着病体,还是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

  四、总结:

  学习本课之后,大家对梁任公有了更深的确,他不仅是近代史上知识界一位风云人物,还在从政之外,致力于学术研究,知识广博,成果。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

  五、作业布置:

  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

  板书设计:

  形象: 特点 手法

  肖像 短小精悍

  气质 风神潇洒 白描

  语言 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 手舞足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明确了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探究和迁移,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深化对主人公梁启超的了解和对文章的。在讲授课文的同时,联系了本单元表达交流“写人要特征”,指导了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主要特点的写作技巧。学生配合度很高,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较好地完成了课程任务。

  但突出重点还得营造亮点,这堂课还有地方需要改善:加强师生互动,督促学生发挥主体性,收集相关资料,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此外,我还存在语速过快,讲授过多的,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表见解。对课后习题利用不够,没有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让学生默读而非朗读,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为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我还需不断摸索求进,优化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教重引导,学重感知,摆正“读”、“讲”、“问”的关系。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结合课文实际采用情景教学、小组研讨等方法开展教学,不应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中小学生日记相关阅读

中小学生日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