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
阅读精选(1):
让我们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学校、家庭和政府等多方面协调合作,要全社会共同关,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受侵害的案例屡见不鲜,当被报道出来时,有些人也许会有一时的同情与关心亦或是愤愤不平,但渐渐地的随着热度的消失,人们对于他们的关注也会有所减少。虽然网络报道会对此有必须的影响,但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案例依然不断出现。[由www.telnote.cn整理]
很多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人的悉心教导与关注,更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陋习,同样也更容易受到其他身体及心理上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的现象。因此,他们需要社会付出更多地关爱与保护,才能健康的成长。
最后是当地政府要为留守儿童多办实事。主要是要健全政策机制,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学上。要坚持政府用心引导,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条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创办更多的托管中心,让其能接纳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首先当地政府就应关注当地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加大地方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力度,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其次是当地政府要关注留守儿童不受非法侵害,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制定相关的保护制度或法规以及加大相应的惩罚力度最后,社会也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爱与温暖,不再感受孤独与无助,帮忙他们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孤单害怕;帮忙留守儿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爱与温暖。让社会上多一些像壹基金这样的组织。我们每个人多付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多一份温暖。所以让我们一齐关爱留守儿童,让爱的暖流潺潺不息。
阅读精选(2):
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时剧增。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学校、家庭和政府等多方面协调合作,要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缺乏亲情,人格发育不健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亲情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对孩子的成长缺少足够的关心和教导,缺乏思想上的交流,所以许多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出现性格内向、自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等缺陷。二是学校教育与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脱节。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在家,失去家庭监督,导致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蒙骗临时监护人,在孩子电话与家长联系时欺骗家长。我乡有个别孩子打电话给远在他乡的父母撒谎说学校要交什么什么钱,一个星期要从家长那里骗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钱,用来乱花,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三是留守儿童行为容易出现偏差。许多留守孩子自律潜力差,又缺乏及时的教育。许多孩子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有的迷恋网吧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齐吃、喝、玩、乐,钱用光了就采取骗,甚至偷抢,由于他们缺少法律知识,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治安的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无论单从哪一个方面来解决好这一问题都是不可能的,务必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共同协作,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是学校管理。学校是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就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校外生活的空间的教育。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家长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怎样能够与他们联系等记录在档案里,一旦遇到什么状况,班主任或者其他教师能够及时与其父母沟通,帮忙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还要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培养,包括安全、生活常识,生理卫生以及心理健康等知识,真正做到在抓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密切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是家庭要切实尽到应有的职责。外出务工的父母就应慎重稳妥地安排好监护人,监护人就应具有必须的管理潜力,不能把孩子留给年龄偏大的祖辈,因为他们年事已高,有时连自己的生活就难以自理,怎样管得好学生呢?留守儿童的父母应经常与监护人及孩子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加以关心和教育,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的到位。外出务工的父母就应加强与孩子学校的联系,个性是班主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状况,力求配合好学校教育。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过份迁就,助长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要多方面引导他们勤奋向上,体贴父母的艰辛。
再就是社会对留守儿童要关心。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切实加强正确舆论导向和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真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用心为他们带给各种形式的帮忙,不让他们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呼吁社会上更多的有爱心的人士创办更多的像“毛坝蓝天儿童托管中心”这样的留守儿童托管场所,让留守儿童在托管中心里像在自己家里享受到父母般的呵护,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是当地政府要为留守儿童多办实事。主要是要健全政策机制,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学上。要坚持政府用心引导,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条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创办更多的托管中心,让其能接纳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
总之,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难题,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只有全社会共同关爱他们,他们才能健康发展,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阅读精选(3):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
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理解教育带给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潜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必须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以湖北省枣阳市的三镇十四村为例,抽样调查了17所中小学,根据班主任所带给资料以及最近几次大型考试成绩表,“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在学“留守儿童”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班级前20%)。据老师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状况。
而且,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
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轻者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潜在挑战。
是什么造成“留守儿童”
教育欠佳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出于愧疚,大多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超多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
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我们的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忽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一般学校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用心,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忙,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
由于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进城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者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不上学能够省很多钱;不上学还能够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用心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国家在教育投资上明显倾向于城市教育,农村学校在师资水平、软硬件设施上都难以与城市学校相比。尽管经历了几次普九建设,自2001年又开始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农民办”到“农村教育政府办”的根本性变革,但是这种单方面的改革依然难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的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难题。个性是农村费改税之后,取消了教育附加费,致使农村基础教育资金更是大大减少。农村“留守儿童”依然应对着比较艰难的教育环境。在很多地区,学校房屋失修、教学设施简陋、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超多存在。个性是近年来受“教育产业化”思潮影响,农村中优秀师资超多向城镇流动,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
此外,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关注度不够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笔者调查的三个镇政府竟然没有一个有外出务工家庭的任何专门资料,没有一个对有多少农民工离家有多少留守儿童做过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关注只是停留在媒体等表面形式上,所谓照顾也就是每年象征性选取小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送一些礼物,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破解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应分两条主线入手:一是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入城理解教育;二是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同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在现阶段,能够借鉴上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到达必须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各地政府个性是教育部门就应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一些有条件理解流动儿童入学,但对他们入学透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
政府还应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国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来确定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各地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在城市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带给基本的场地,适当的建校拨款,教师方面的大力支持等等,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另外,改善农村环境,让“留守儿童”理解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操作的。国家和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各农村学校也要密切配合,用心出力。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推荐健全农村学生档案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料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透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尽量完善寄宿制,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这么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爱又可进行更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也能跟其它儿童一样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汇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同时,学校还能够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用心团结帮忙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同时,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观察“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定期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帮忙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
对于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即家庭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取好监护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在外也能够透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持续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另外,父母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除了带给必要的学习条件之外,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以免不仅仅没能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反而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带给了条件,使他们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而走上歧途。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