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莎夫人蜡像馆英国留学日记
杜莎夫人蜡像馆端庄气派的大门口
现在是一个90后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的时代。爱闯爱写的大一学生朱洁,飘洋过海到英国,成为这留学军团中的一员,向大家讲述逐渐展开的新生活。————编者
前几天,与朋友去了伦敦的著名景点——杜莎夫人蜡像馆。
蜡像馆坐落在著名的贝克街(Baker Street)上,离美丽的摄政公园(Regent’s Park)很近,若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可以两处景点一起玩。可惜在这寒风飕飕、万物凋零的冬日里,逛公园的乐趣就少了许多。不过也正因为圣诞节临近的缘故,蜡像馆中添设了许多华丽的圣诞装饰,闪闪发光的圣诞树和精致的礼物盒子,为蜡像馆增色不少。
杜莎夫人蜡像馆在节假日时常常人满为患。为了玩得尽兴,尤其是为了能够和名人蜡像单独合影,防止相片背景里充满路人甲乙丙,我和朋友挑了一个非周末的日子,还提前在网上买了票,并在早上十点早早入场。即便如此,馆里也已经有了不少游客。
第一站,也是最吸引人的一站,就是各种“影星名人”在奢华派对的场景中。老牌明星汤姆克鲁斯、莱昂纳多摆着帅气的招牌姿势,新生代红星“哈利波特”丹尼尔、“吸血鬼”罗伯特也不遑多让,年轻无敌、英气逼人。美丽的女明星妮可基德曼、凯特温丝莱特等人身着礼服、脚踏高跟鞋,摇摇曳曳地走在红地毯上。温黄色的灯光下,名人蜡像们栩栩如生,当真是群星璀璨,引得游客们赞叹不已,驻足不前。
接着看下去,还有更多的影视明星,范围也更加跨越时空。宝莱坞影帝影后载歌载舞,风头丝毫不输好莱坞明星;加勒比海盗风流潇洒,乘风破浪一往直前。奥黛丽赫本恬静地坐在小桌边,黑色礼服衬着白白的皮肤,完全还原了《蒂凡尼早餐》里的经典场景;玛丽莲梦露手抚被风吹起的白裙,脸上浮现出忘情的笑容,金色卷发和烈焰红唇展现出美国六十年代的风情。
第三站依然是蜡像,但是人物类型却截然不同起来。血腥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世两姐妹身着英国十六世纪的冗丽华服立在最前面,毫无表情的脸上透出女王特有的高贵。她们之后是各代的皇室成员,一直到现今的女王、王子们,将英伦皇室的风华延展。同堂而立的还有科学巨人们,牛顿爵士、爱因斯坦、轮椅上的霍金,神情专注,在王室成员之中或许显得衣着朴素,却丝毫不缺乏游人的关注。
英首相卡梅伦蜡像
政治家展厅里,有极权主义的希特勒、斯大林,也有自由战士曼德拉、马丁路德金。有当年叱咤政坛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首相布莱尔,也有现今的欧盟领袖卡梅伦、萨科齐。古今政坛风云人物汇聚一堂,执政手段正邪相对,执政理念百花齐放。不论世人评价是褒是贬,只要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都塑有蜡像,让人铭记。
接下来的恐怖魔屋,重现了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及各式各样的酷刑,亦展出杜莎夫人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搜集的物品。断头台、折磨轮、绞刑架、死亡笼,让人明白每段文明的光辉背后,都曾有过血腥和黑暗。一个骇人的鬼屋,更是将这里的恐怖气氛推到了极致。
之后,我们乘着伦敦小黑车钻进“山洞”,观看了伦敦城的崛起。这座古老的城市,经历了古典时代贵族的富丽、工业革命工人的汗水、现代社会的普遍的先进,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之一。
最后的4D影院,播放了一部短片,描绘了各种影视作品中的英雄:蜘蛛侠、美国队长、绿巨人等等。各个英雄的特点不同,但是拥有同样的正义感,因此面对可怕的敌人时配合完美,最终合力拯救了世界。
蜡像馆给人的整体感觉非常好,最开始用名人效应把游客们吸引住,让人在明星们面前欣喜若狂,然后由浅入深,渐渐地由当代影视明星转向历史上的科学家、政治家,大大增加了蜡像群的深度和广度。这些重要人物看多了,总有些沉重的感觉,于是“恐怖魔屋”又将人的肾上腺素激发出来,使游客们重新进入亢奋状态,热情高涨地品味古老伦敦城的历史。品味完悠长的历史,又立刻引入现代化高科技的4D影院技术,让人回到现实中来,影片塑造的英雄又与最开始的影视明星的完美相呼应。总体而言,寓教于乐,古今合一,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能让游客一路走下来,丝毫不觉得疲惫。
当然,给很多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第一站里的明星们。毕竟蜡像馆塑造当代明星的名声最响,不知多少游客为此慕名而来。塑造蜡像,是对演技最好的演员们致以敬意。对于游客们而言,则是有了难得的机会,与高不可攀的名人们近距离接触。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名人蜡像,和在电视上看起来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他们离得那么近、他们身边没有团簇着各种摄像机、话筒和保镖,他们微笑地沉默着不说事先编排好的台词。在游客的身边,他们是身高近似、可以触碰到的人。假的蜡像,反映出的说不定是这些名人最真实的一面。
寒冷冬日里,何不去杜莎夫人蜡像馆这样的室内景点一游,沾一沾名人派对的热闹,感受一下蜡像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