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阅读题答案
六、现代文阅读(二)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毁 誉季羡林①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②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
③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④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觉得天下人(一只眼者除外)都多长了一只眼。这样的毁誉能靠得住吗?
⑤还有我们常常讲什么“党同伐异”,又讲什么“臭味相投”等等。这样的毁誉能相信吗?
⑥孔门贤人子路“闻过则喜”,古今传为美谈。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为我要分析。是谁说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而说的?分析完了以后,再定“则喜”还是“则怒”。喜,我不会过头;怒,我也不会火冒十丈,怒发冲冠。孔子说:“野哉,由也!”大概子路是一个粗线条的人物,心里没有像我上面说的那些弯弯绕。
⑦我自己有一个颇为不寻常的经验。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学者,过去对于他的存在,我一点都不知道,然而,他却同我结了怨。因为,我现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认为本来是应该属于他的。因此,他勃然对我心怀不满。我被蒙在鼓里,很久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点风给我。我不知道,天下竟有这种事,只能一笑置之。不这样又能怎样呢?我想向他道歉,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
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各人禀赋、生活环境等不同,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都不会一样。比如吃饭,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咸,如此等等。又比如穿衣,有人爱红,有人爱绿,如此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我不用“敌”这个词儿,以免误会。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选自季羡林著《谈人生》,有删减)(1)请简要说明第二段中“置之度内”的含义。
(2)第七段中,对于某学者的结怨,作者是“一笑置之”,这与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矛盾吗?请简要说明。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试题答案:
10.
【解答】(1)根据文中句子“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可知,作者主张对于别人的毁誉不能一味的心胸开阔;而应对毁誉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弄清楚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然后,决定是“则喜”还是“则怒”,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
(2)根据文中相关句子“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学者,过去对于他的存在,我一点都不知道,然而,他却同我结了怨.因为,我现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认为本来是应该属于他的.因此,他勃然对我心怀不满.我被蒙在鼓里,很久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点风给我.”可知,这里不矛盾.因为在此之前,作者已经对这种毁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知道了是谁在因为现在所占的“位置”而毁他,而且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向这位学者道歉.只能“一笑置之、置之度外.”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论述层次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采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形式,用这些词语将答案串联起来.先引入毁誉话题并提出异样的论点“针对毁誉应该置之度内”;接着借助四、到七段的四个例子,论证面对毁誉需要细致的分析(必要性);最后提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
答案:
(1)作者主张对于别人的毁誉不能一味的心胸开阔;而应对毁誉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弄清楚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然后,决定是“则喜”还是“则怒”,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
(2)不矛盾.因为在此之前,作者已经对这种毁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知道了是谁在因为现在所占的“位置”而毁他,而且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向这位学者道歉.只能“一笑置之、置之度外.”
(3)先引入毁誉话题并提出异样的论点“针对毁誉应该置之度内”;接着借助四、到七段的四个例子,论证面对毁誉需要细致的分析(必要性);最后提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