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圣物舍利子的作用与来源
舍利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舍利一般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全身不会腐烂且不需要经过火葬的就叫做全身舍利;火葬后的遗骨则为碎身舍利。而在《浴佛功德经》中又将舍利分为生身舍利和法颂舍利两种。
驮都,也叫设利罗,是舍利子的印度话,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是一个人的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来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的形状与一般死人骨头大不相同,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还有的呈莲花、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更是如此,白、黑、绿、红的均有出现。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再加上自己心中的大愿力所得来的。正如佛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关系,就像佛陀涅槃后所烧出的舍利有一石六斗之多。另外只有修行高的僧人和在家信徒往生后才会得到舍利子。因此,它也是稀有、珍贵的。
舍利子的成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确定结论,大多的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出来的,就像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的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则是肌肉的,当然还有无法推断出来的五彩斑斓的舍利子。当今对舍利子的推断很多,多数人认为它是身体里所产生的结石。结石的主要是钙质或金属盐沉淀,易碎,而且结石病人数以千万,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大德的舌头心等软组织在火化后都会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会形成舍利,且舍利子坚硬无比用铁锤敲打都丝毫无损。所以诸多现象表明舍利子不可能是结石。
关于舍利子我们知道的事很多,不知道的事也很多,但值得肯定的是至今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舍利子的形成及成分,所以我们看到的各种言论仅仅是一种推测,并不能够作为可信的说法。
相关知识: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视与尊敬。但是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死后遗体—舍利
舍利是印度语,梵文?arīra,或译室利罗、设利罗;义“骨身”、“体”、“遗身“,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但本意却非如此。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 [2] 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上立名的。
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相当于中国的坟。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因此,舍利与塔,在印度民族宗教中,成为尊敬的对象。而中国对于祖先的遗体,坟墓便成为尊敬对象。
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 ,及发塔、爪塔、牙塔等。
坚固微粒—舍利子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舍利这一称谓,至后世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