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十大误区
近年来,关于室(车)内装修污染的报道屡见报端,政府高度重视,但是人们对环境污染防治认识上存在较多误区,大致如下:
误区一:新房装修后,吹一段时间就可以入住
正常风速四倍以下无法消除游离态有毒有害气体,附着态和结合态有毒有害气体靠风吹无法清除,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
误区二:采用活性炭、空气清新剂、植物等来净化室内有害气体。
市场上出售的空气清新剂只能短时间掩盖有毒有害气味,活性炭对PM2.5即室内空气污染源有效,植物不能全面去除有害气体,反而使人丧失警觉。
误区三: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装修就不会产生污染
绿色环保材料仅满足了污染物最低排放标准,并非没有污染。室内“环保材料”越多,污染承载量越低,超标可能性越大,空气质量取决于材料材质、装修质量与家具质量、粘合剂等诸多因素。
误区四:新车经常开窗就可以或者买高档轿车就不会有污染等。
车内有害气体浓度随温度升高会急剧增加。车内污染主要来源于:装饰材料中苯、甲醛、丙酮等的含量,易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车饰真皮、PU革、桃木、电镀、金属、油漆、塑料等材料,会辐射出有害物质。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气味,均会降低车内的空气质量。
误区五:只要选择高档或是价格昂贵的建材,就一定可以避免污染。
高档和价格昂贵的建材里面也含有毒有害物质。
误区六:入住一段时间后,室内感觉不到难闻的气体,就不存在污染。
有毒有害物中,有的是有气味的,如苯有芳香味;甲醛、氨气味刺鼻;有些是无色无味的,如氡;各种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的气味更难以辨别。只有全面的净化处理,室内环境污染才不会累积以致超标。
误区七:只重视甲醛。
国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明确了几种必须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苯、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甲醛、苯等已确定为致癌气体。
误区八:室内污染都来自装修。
室内空气污染源包括:1、人体呼吸(新陈代谢毒素交替感染)、烟草;2、装修材料、日常用品(化学生活用品、塑料、石棉制品等);3、成套家具、自制家具;4、微生物、病毒、细菌;5、厨房油烟;6、空调。
误区九:装修污染没多大危害。
装修污染中的甲醛持续释放时间为3至15年。如中密度板内甲醛释放期长达15年!装修污染是室内污染中最典型的污染源,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对老人、儿童、孕妇的危害尤其严重。
误区十:侥幸心理
同等污染环境下,不同体质对污染的反应有轻有重,危害时间有快有慢。长期处于低浓度污染环境下,会引发癌症、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失调、肝肾功能退化等,危害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