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具有怎样的含义?历史上不同时期家法介绍
家法就像国家法律一样,只是一个存在于家族之中,一个存在于整个国家,没有法则不成方圆,因此在封建时期,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法,现在年轻人教育小孩,也应该制定一些家法来管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家法呢?它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家法的意义,以及历史上家法是怎样演变下来的。
“家法”含义家法主要是用于家族或者家庭内的人的规范,当然从法律上考虑的话家法与法律不同,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它只是家族自治的规则,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出现了家法,历史上的家庭应该称之为家族比较确切。
中国历史上存在很多小家庭,这些小家庭用我们现代来说正是家族,因此古时候的家法更是宗族法或者是家族法,用于当时整个家族的内部规范,如今在自己的直系亲属中,已经没有家法这个法规存在了,除了个别情况。
在宋代和明代时期有着明确规定的家法,主要都是针对于女性犯人,比如一些打屁股之类的,对于男犯人则是任何部位都有打,女犯人也有“去衣受刑”的情况,比如诬告了对方,有些保守的女子认为受辱便会当场自杀。
“家法”的发展其实,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族规”,只不过那时的族规还不是一个家族的规矩,而是一个氏族公社的规矩,图腾禁忌就是一种族规,是一种氏族内部的约束力量。历代都有“家诫”、“家训”问世,先秦时期数量极少,汉朝时略有发展。
两汉时期,东方朔、郑玄、诸葛亮、嵇康等许多名人,或撰有“诫子”,或撰有“家诫”、“女诫”、“清诫”、“诫盈”、“起居诫”等等,皆有家诫家训传世。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形成一个高潮,此时世族、士族的势力很大,世家大族由贵族家庭成员与依附他们的亲族或家奴组成,世家大族内部关系不平等。
因此依靠一般社会礼法制度约束子弟与部曲,并不需要另立对家族成员具有同等约束力的族规。南北朝时期,处于乱世中的士大夫热衷于撰写家训,家法逐渐演化为礼法,教条化为家规。北齐颜之推是儒者,又崇佛法,他撰写的《颜氏家训》最为典型,“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不同时期的家法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法: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废除分封制,宗法的“表”即大小宗关系不复存在。从秦朝以后,家法同法律出现了根本性的分离。秦汉时一些家族凭借zz地位、经济力量以及人丁兴旺等优势,形成强宗大族。
2、隋唐时期的家法:东晋后期到南朝时期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3、宋朝至清朝末的家法:唐末农民战争彻底的推毁了士族制度,重出身的士族门阀成为历史。唐宋之际,大规模的家族转变为中小规模的家族,同时平民之家自主性不断增强。士族制度被消灭以后,以往的愚孝之道不再被效法。为了约束家族子弟,从宋朝以后家庭礼治不断加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法。
4、民国时期的家法:辛亥革命之后,传统的家族再一次发生转变。一方面,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一部分年青人开始反对传统的大家庭,成为传统的大家族的“叛逆者”。另一方面,国家立法开始标榜改革传统婚姻家庭制度,贯彻男女平等的原则。但是传统的家法并没有因此而出现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