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位置:首页 > 排行榜 > 生活排行榜

从始熊猫到大熊猫 如何从吃肉的动物变成吃竹子的萌物

发布时间:2022-12-10 13:55:52

  提起大熊猫,我们脑里都会浮现出一个圆滚滚,形态可掬的萌物形象,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不但我们非常喜爱,许多国际友人也很喜欢呢,但是最近考古学家发现了始熊猫,是现在大熊猫的祖先,然而始熊猫不但有体型上的差异,还是食肉动物,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始熊猫

  据在云南禄丰晚中新世古猿地层中发现的大熊猫化石研究分析,[1]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如果“始熊猫”被认为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只大熊猫,则大熊猫比中国土地上人类出现还要早。

起源

  从已发现的化石表明,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绝灭。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为大熊猫类,其中一种叫小型大熊猫,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在更新世中期化石的大熊猫,包括武陵山亚种和巴氏亚种,其中武陵山亚种是小型大熊猫到巴氏亚种的过渡型,而以巴氏亚种在我国华南一带分布最普遍,但现生种仅在青藏高原的东缘高山深谷中才残存着,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演化关系

  大熊猫的系统演化关系:大约在2600万年前的渐新世,它们从一个共同的古食肉类动物的祖先,分化成早期的似熊类和古烷熊类。在中新世晚期古烷熊类直接演化为现今美洲的似熊类。早期的似熊类动物,大约在12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开始分化出始熊类、始熊猫类和早期的小熊猫类。另一旁支演化为半熊,并由它发展为橄熊。始熊类进步的一支在更新世时就已演化成为今天的真熊类,即熊科动物,包括现今两个亚科:一个是延续至今的眼镜熊,属于眼镜熊亚科;熊亚科则包括黑熊、棕熊、美洲黑熊、北极熊、灰熊和马来熊等6种。早期的小熊猫,直接演化成现今小熊猫残留下来。

  始熊猫朝着特殊的生活领域演化为独特的大熊猫科。它的旁支郊熊猫属分布于欧洲,于中新世晚期绝灭,主支演化为大熊猫属,其中仅大熊猫一种孑遗于高山深谷密林竹丛中保存至今。

始熊猫化石

  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台湾岛及缅甸、越南、泰国北部。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大部分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北方的大熊猫绝迹,南方的大熊猫分布区也骤然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

  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发现化石

  据相关报道称,在云南地区发现一个“形似”大熊猫的化石,经过生物学家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这种熊猫就是一种生存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的一种熊猫,被称之为始熊猫,是中国大熊猫的祖先,也被认定为在中国大陆上所出现的第一只大熊猫。始熊猫身材看上去就像一只较肥胖的狐狸,是一种早前的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食肉熊猫,跟现熊猫区别还是蛮大。始熊猫演化出2个品种,一个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另一个旁支叫葛氏郊熊猫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

恐怖的肉食动物

  始熊猫和我们如今的大熊猫的饮食习惯可是不一样的哦,我们如今的大熊猫是素食主义者,喜欢吃竹子。而它的祖先始熊猫呢,确实一种肉食主义者,喜欢吃肉,和熊类肉食动物一样,它们有着强有力的爪子,和下颚。

  直到到了冰河时代来临之后,它的食物是越来越少,同时在严寒的趋势之下,导致它们不得不从肉食主义改为素食主义了,也就从而演变成为了现如今我们所知道的吃竹子的大熊猫了。

大熊猫是怎样变成食肉目中的素食者

  其实,动物的食性是经常充满弹性的。大熊猫的所属的熊科动物和亲戚浣熊科动物都有庞杂的食谱,虽然它们都生着一口标准的“肉食牙”,在动物性食物缺乏和其他食物来源充足的时候,这些胖嘟嘟的家伙会毫不犹豫转换食谱,所以我们会看到掰玉米的熊瞎子和在城市垃圾箱里讨生活的浣熊。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大熊猫的祖先——800多万年前的禄丰始熊猫牙齿化石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广食性”的,体形类似狐狸的动物,不过它的菜单中还罕见植物,因为它的臼齿小而且平滑,还不能有效磨碎粗糙的植物纤维。那时候始熊猫生活在相当于现在整个东亚中南部的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林地,这里食物充足生活安逸。不久,冰期来临,原本广袤的温带和亚热带森林面积迅速缩小,退缩到现在广西云南贵州和中南半岛一隅。不仅仅是生存空间变小了,始熊猫还面临强悍的竞争者——那些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广食性动物们也被严寒驱赶到了始熊猫的地域。

  面临这双重压力,始熊猫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变得更加强悍,要么寻找新的生存之道。后者是一条“捷径”,因为无论地球的哪个角落,食谱庞杂的广食性动物都是“全能战士”,广食性动物碰在一起,将会展开全面的竞争。而转换菜单,就可以避免这种竞争。于是,我们看到200万年前的小种大熊猫——这是一种体形如胖狗的动物,已经拥有了粗糙宽大的臼齿,这是食草的标志。

  食草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相比肉食,植物性食物营养匮乏,特别是这个才换了菜单的家伙还没有来得及演化出一套适应植物的消化系统。于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它们必须不停的吃,我们无法目睹小种大熊猫的生活,不过现存的大熊猫一天要花费12-18个小时进食,吃掉12-38千克的竹子。同时,它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庞大和近似球形,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身体散热产生的损失。

始熊猫和大熊猫有什么区别?

  始熊猫跟大熊猫可以说区别是相当大的,体型方面比现在的大熊猫要小的多,始熊猫更像是一只长胖的大狗或者是肥狐狸,始熊猫和大熊猫吃的食物也有本质上的区别,大熊猫独爱竹子,而始熊猫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肉食主义者不喜欢素食,因为始熊猫的臼齿小而平滑不能将植物纤维磨碎。至于后来熊猫为何会吃竹子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冰期来临大量死亡食物日渐稀少,而其中竹子含量最为丰富,所以就进化成以竹子为主食的动物。

排行榜相关阅读

排行榜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