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黑科技排名 阿里云排名第一
“黑科技”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称谓,一般指具有隐藏性、突破性和开拓性,超越现有科技水平乃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产品。现在生活日记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十大黑科技排名,让我们一睹为快。
1、ET工业大脑(阿里云)ET工业大脑能够突破传统专家型机理模型的认知局限性,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嫁接到生产线,为制造企业打造智能解决中枢。将之用在生产线上。不改变当前的生产线设施,利用这两项技术助力工业流程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 (长安汽车)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和共享化“四化融合”的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方面:实现L4级自动驾驶,APA6.0待客泊车和车内语音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网联化”方面:通过车与车、车与路的实时互通,扩大车的感知范围,进一步提高车辆安全性和行车效率。“新能源化”方面:双向充电技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给家内设备供电。“共享化”方面:通过长安出行互联网平台,实现手机一键约自动驾驶车、上车人脸识别、下车自动还车等功能。
3、癌症早筛AI——腾讯觅影 (腾讯)腾讯觅影是一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医学领域的AI产品 。该产品将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领先的技术与医学跨界相融合,辅助医生对食管癌早期、肺癌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乳腺癌早期、结直肠癌早期、宫颈癌早期等疾病进行筛查,有效提高筛查准确度,促进准确治疗。同时提供智能导诊技术、病案智能化管理、诊疗风险监控等AI辅助诊疗。
4、可被人体吸收的电子器件 (浙江大学)可被人体吸收的电子器件利用纯天然鸡蛋白(Egg Albumen)材料和可降解金属研制出生物兼容的可降解非挥发性储存器——忆阻器。该储存器的核心材料是一层30纳米厚的蛋白,上下电极分别由镁和钨薄膜金属构成。改变电极上的电压可以将器件由高阻抗变成低阻抗状态,或反之,达到储存信息的目的。研究表明,此忆阻器可读写数百次,在干燥情况下信息储存三个月而不变。当器件放入水中时,整个器件在3天时间内几乎完全溶解于水,仅留下少许的痕迹。这项研究为未来植入人体的各类电子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
5、讯飞翻译机2.0 (科大讯飞)讯飞翻译机 2.0 是科大讯飞继具备离线翻译功能的“晓译”翻译机之后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翻译产品,产品便携易用且稳定性高,对于解决语言交流障碍,提供了极大帮助。技术上采用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离线翻译以及四麦克风阵列等多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实现中文与三十多种语言即时互译,覆盖全球大多数国家,同时也包括了我们的方言,像粤语、四川话、河南话等等。讯飞翻译机 2.0 支持对话翻译、拍照翻译、人工翻译等翻译模式,满足消费者多种场景下的翻译需求。
6、石墨烯人工喉 (清华大学)石墨烯人工喉项目基于激光直写多孔石墨烯实现声音收发一体化,器件具有平坦宽广的发声频谱,灵敏的声音振动识别能力。佩戴方式便捷,不会给患者带来负担;制备工艺简单、可批量化制备。未来进行聋哑人语言库的丰富,优化音频输出的功放系统,配合机器学习算法提高识别率早日实现临床应用、做种将会成为喉头切除患者的福音。
期待临床应用更早地到来,更好地帮助需要人工喉的人们生活。
7、行人跨镜追踪技术(云从科技)云从科技的行人跨镜追踪技术通过多支路网络结构的设计,使用三粒度图片分割方法,加上多支路网络结构,能够更好地提取到行人的信息。
结合独SoftmaxLoss与TripletLoss联合训练结构与方法,实现对行人衣着、姿态、配饰等语意信息的提取,克服缺少人脸、图片模糊、光线变化、姿态多变等行人识别中的客观困难,这项技术可以在视频监控、智能安保领域大放异彩。
8、多功能集成电子皮肤(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柔性可拉伸扩展的多功能集成传感器阵列,成功地将电子皮肤的探测能力扩展到7种,实现了温度、湿度、紫外光、磁、应变、压力和接近等多种外界刺激的实时同步监测。
这种电子皮肤主要依靠集成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压力等外部刺激,给智能假肢触觉、温度感觉,方便残疾患者的生活。在人机接口、智能机器人、仿生假肢、监控监测等方面,电子皮肤也会有很好的表现。
9、意念可控假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肢体运动功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人类独立生活和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保障。对于上肢截肢者,佩戴使用灵活、性能可靠的假肢是帮助他们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意念可控假肢”是针对上肢截肢者的多自由度肌电上肢控制系统,满足上肢截肢者恢复基本手、腕部的运动功能需求,可辅助截肢者自主完成多个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腕部与手部动作,例如喝水、吃东西等。
10、医用纳米机器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驱动更高效的磁场驱动微纳机器人,并搭建微纳机器人的智能自主导航系统,首次实现了微纳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用磁驱纳米机器人可以每秒60个身长的速度快速运动,速度是海洋最快鱼类的6倍;在自主导航系统控制下,医用纳米机器人可装载药物在血液、细胞液和晶状体等生物环境中自主躲避障碍向病灶区域运动,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并且,纳米机器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在完成治疗后,可最终降解融入血液中,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