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胡惟庸的原因,隐忍七年一举铲除宰相
宰相最早产生是在春秋时期,而结束正是在明朝。明朝最后一任宰相就是胡惟庸,他可是朱元璋的心头大患,但为何杀光了所有功臣的朱元璋却迟迟不肯对胡惟庸动手,隐忍了整整七年,才一举铲除了宰相制度。
一、朱元璋疑心重杀光功臣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几乎每天都在为繁忙的国事而劳累,可谓是封建社会中最勤奋,最拼命的几个皇帝之一。勤奋的皇帝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权力欲特别强。朱元璋担心开国功臣权力过高威胁自己的统治,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后代铺路,开始多次发动大清洗,把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杀了个干净,包括胡惟庸。
而朱元璋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权力。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本来大家都是一起打天下的穷人,凭什么你能做皇帝,而我胡惟庸不能呢?就是因为这样的怀疑,朱元璋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功臣。
二、朱元璋杀胡惟庸原因
但是有一个人很例外,这个人就是胡惟庸。胡惟庸算是大明王朝的元勋了,很早的时候就投奔了朱元璋,那时候的朱元璋实力还很弱小。但胡惟庸一直跟随着朱元璋,朱元璋也很信任他。到了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胡惟庸已经成为正四品的太常少卿。而随后更是节节高攀,最后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按理说,朱元璋要想集权,第一个就该杀胡惟庸,因为他的权力最大。而且胡惟庸在当宰相期间,胡作非为,疯狂揽权,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对于朱元璋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要知道,别人抢夺他的权力不到半年就会被杀掉,而为何朱元璋这次忍了胡惟庸七年呢?
其实朱元璋是在等待时机,他要做一个大事,之前皇帝都没做过的事,那就是废除宰相。自古以来宰相和皇帝的关系就很微妙,名义上宰相听皇帝的,但其实有很多特权,比如“封驳”——皇帝做的不地道,宰相拒绝执行。比如代拟诏书——政策制定好了,皇上只要盖个章就行了。
很多偷懒的皇帝看到有人帮他干活,高兴还来不及。但对于勤奋并且权力欲强的朱元璋来说,是绝对行不通的。宰相已经存在了上千年,根深蒂固,贸然废除恐怕要招致大臣们集体反对。所以朱元璋一直在忍,让胡惟庸,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敛财、揽权、结党营私。
不久,胡惟庸之子驰马于市,坠死于车下,惟庸杀挽车者。朱元璋大怒,令其抵死,不准以金帛偿其家之请。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zz”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
忍了七年,朱元璋觉着时机成熟,才一举将他的党羽拿下,并且顺势废除了宰相。朱元璋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能够不动声色、忍耐七年之久,也可以看出此人的城府之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