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句

描写亚里士多德的语句摘抄

发布时间:2018-12-02 12:38:29

  ●马大三等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之所以仍旧可以理解,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需要漫长甚至是复杂的过程。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用黑格尔关于人之成为人,必须经过从“自在”进到“自为”的转变的说法来做一解读。基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的观点,黑格尔指出:同样是人,生物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是不同的人。“胎儿自在地是人,但并非自为地是人;只有作为有教养的理性,他才是自为的人”。按黑格尔的观点,人只有形成了有教养的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否则,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为自我而存在的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无法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有用的社会的人。 ----杨奎松《“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随着古希腊的崛起,灵魂之争演化得更类似于心脏对但闹之争,肝脏被贬谪为一个侍从的角色。尽管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把心脏视为灵魂的宝座——视为生存和生长必需的“元气“之源——他们仍然认为存在一个次属的、”理性的“灵魂,或称心灵,位于大脑。柏拉图同意心脏和大脑都是灵魂的领地,但把首要地位赋予大脑。希波克拉底似乎是给搞糊涂了(也兴许是我给搞糊涂了)。他注意到大脑受伤对说话和智力有影响,但他仍然把但闹叫做一个分泌黏液的腺体,他在别处写道,智力和”热“,他说,是由灵魂控制的,而灵魂在心里。 ----玛丽·罗琦《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

  ●像老子陀这样完全觉醒的人,他们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思想家,而是存在家,思想家就是游离家,比如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这类人。

  ●最宝贵的东西是活力——不是任何邪恶的、[D.H.]劳伦斯意义上的活力,而就是做一个想做的事情 不为种种失望所“挫败”的意志 能量 胃口。亚里士多德说得对:幸福不是瞄准的目标;幸福是瞄准的活动的副产品 ----苏珊·桑塔格《重生》

  ●我等凡人,固然计较柴米油盐,物价上涨,居住面积,但心中也向往仁义礼智信,也愿意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虽然没有过人智商学识,也会吃着泡面窝在床上看钱穆、陈寅恪、顾准,时而拍腿叫好,时而捶胸顿足。 ----刘小昭《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亚里士多德绝非阴沉的悲惨主义者,他承认快乐是美好充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美好生活更为重要的方面是顺应我们作为理性动物的真正天性来生活,善用头脑,积累智慧。有时这会导致我们做出一些可能拂去我们脸上的微笑,但能让我们感到有意义或保持正直的选择。我们珍视这些选择,主要不是因为这让我们感觉良好,而是因为我们要对自己要做哪种人、过哪种生活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

  ●我可以不看这本想要毒死我的书,就把里面的几乎全部内容讲出来。喜剧源于Komai,也即农庄,是饭后或宴后的一种娱乐形式。喜剧并不反映赫赫有名、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而专事描写那些下层的可笑不可恶的小人物的;他不以主人公之死作终结,而是通过暴露普通人的不是和缺陷来引人发笑的。这里,亚里士多德把笑看做是一种具有良好倾向的的力量,是有教益作用的,因为尽管它不照原样复述事件,看起来像是在瞎说一通,但一通过那些妙趣横生的,难以捉摸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隐喻,它迫使我们去更仔细地推敲所说所演的东西。然后我们会说,呵,事情的始末原来是如此,我还不知道哩。 ----昂贝托·埃科《玫瑰之名》

  ●亚里士多德把施惠者与受惠者的关系譬作诗人与作品、父母与儿女的关系,用后两种关系来说明施惠者何以更爱受惠者的道理。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愤怒起于察觉了“不对”或“不义”。启蒙主义哲学家休谟也认为,不会愤怒是软弱和低能的表征。 愤怒源于被刺激的失落感。

  ●亚里士多德有柏拉图...柏拉图有苏格拉底...我有 S.H.E ...Just for you...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猛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亚里士多德如此误解),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为了成为生成的永恒喜悦本身——这种喜悦在自身中也包含着毁灭的喜悦…·一”在这个意义上,我有权把自己看作第一个悲剧哲学家,也就是悲观主义哲学家极端的树立者和相反者。 ----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亚里士多德相当正确地认为:所有杰出、优越的人都是忧 郁的:“所有那些无论是哲学、zz学、诗歌或其他艺术方面 表现出色的人,看上去都是忧郁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所有伟大的哲学体系都没有基础。因为创造它们的人没有真理的体验。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荣格,马克思,尼采,佛洛伊德,罗素,所有这些人都创造了美丽的理论,但它们全部是文字,他们同样的都没有任何的体验。 ----奥修《金色的风》

  ●就像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好的习惯。 ----苏林《全世界最贵情商课》

  ●亚里士多德早在他们之前也曾说过,人根本不是天然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另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 亚里士多德是对的,然而他却倒果为因了。凡是生于奴隶制度之下的人,都是生来作奴隶的;这是再确凿不过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我写过一种人的坏毛病,大家讨论问题,他总好挑出个厚道的对手来斥问:“读过几本书呀,你就说话!”可问题是,读过几本书才能说话呢?有个标准没有?其实厚道的人心里都明白,这叫虚张声势。孔子和老子读过几本书呢?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读过几本书呢?那年月,书的数量本就有限吧。人类的发言,尤其发问,当在有书之前。先哲们先于书看见了生命的疑难,思之不解或知有不足,这才写书、读书、教书和解书,为的是交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双赢”,而非战胜。 ----史铁生《扶轮问路》

  ●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解读: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 ----《著名的思想实验》

  ●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不能跟得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纪,哲学家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领域,并讨论诸如宇宙有无开初的问题。然而,在19和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的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 ----霍金《时间简史》

  ●叔本华说:“所有两情相悦的感觉,无论表现得多么超尘绝俗,都根源于性冲动。” 亚里士多德说:“在交媾以后,所有动物都会忧郁。”布鲁诺补充道:“无法满足情欲让人痛苦,情欲的满足却让我们悲伤。我们所向往的,只是过渡阶段的那个短暂片刻。”编著者继续说:“那是生殖器官的肌肉在每0.8秒收缩一次时才会有的狂喜幸福。在那以前是痛苦,而在那以后却是忧郁。”“人的满足是短暂的。” 黑格尔说:“本能和激情无非是主体的活力,主体就是以它为实践的目标。”编著者解释这句晦涩的话:“人‘堕落沉迷’,从道德的深海游上本能冲动的浅滩,只有在那里,人才能感受他的活力,人才是人。” ----小宝《老而不死是为贼》

  ●(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思想实验》

  ●用宗教圣徒为例来解释牺牲的勇气未免过于简单,它对于常人的多面与软弱不够敏感,对于人性的脆弱和坚韧也缺乏同情。没有人天生是圣徒和烈士,一个人成为现在的他,很多时候是情境化诸因素的总和。哪怕系统的压力有时大到难以支撑,以至于人们的脊梁常会以无法察觉的速度弯曲,但与此同时,每一位随时愿意恪守人性本分的人,都可以通过主动投身向善的情境,来坚持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我们反复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周濂《正义的可能》

  ●莎士比亚说: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泰戈尔说:少年忍辱负重,免得年老受气。亚里士多德说:心智的暴力,可以不流血即取人命。泰戈尔说:“可能”问“不可能”:你住在哪里,“不可能”回答说:在那无能为力的梦里。萧伯纳说:宁可独居野地也不要和固执愚蠢的人同处一室。亚历山大大帝说:当正义的剑挥出时听到作恶者的哭嚎是必然的。邱吉尔说:失去的永远不会比手上现在握住的多。所罗门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十大思想家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笛卡尔、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罗素。 ----王德峰 吴晓明《智慧之光·世界十大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于西元前350年写道:“法治比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来得更好。”并说道,所谓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做服从法律又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制定良好的法律不能被束之高阁,它必须从幽深的、神秘的、未知的神坛走向人间,为公众所知悉。唯有消除公民对法律的恐惧、冷漠,让法律成为其生活中温情而不可分离的部分,然后才产生服从不服从的问题。法治,是众人之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自由派,就要从我辈开始。 各位小伙伴觉得呢? ----亚里士多德

  ●哲学个人心得:1?哲学是个精神贵族的"玩"物,也属无用之用之学问,学了能活到八十岁,不学也能活到八十岁。2?传说学了哲学的人,是最了解感情(婚姻)幸福这会事,但是叔本华也说过→真正的哲学家是不需要结婚的。3?对于正义与道德的应用,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 是个很好的思辨起点。4?某些所谓的"真理"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范畴内有效,保持这个心态才能更好的提升"认知"。5?观察事物,了解事物背后种种的存在的"因",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Four Causes 是个能把个种信息碎片,很好的逻辑性重组的工具。6?对于财富,老子用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犹太人马太的"马太效应"也是相同表述。

  ●教育的本身就是洗脑,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工作,没文化能行吗?现在社会竞争多激烈啊,没文化掏厕所都没人要,等等。但事实证明那些不好好学习的人长大都当老总了,好好学习的人反而却混个死工资。如果教育不能起到洗脑的作用,那么社会早就乱套了,李嘉诚的二八定律很清楚,百分之80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20的人手中。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心中。 ----洗脑术

  ●“在西方哲学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理学的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

  ●希腊哲学仍旧致力于解决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的问题。他们都同样亟欲找寻人类最佳的生、死之道。他们关心人的伦理与道德。在这个新的文明中,这个问题成为哲学家研讨的重心。他们最关心的乃是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致这种幸福。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我等凡人,固然计较柴米油盐,物价上涨,居住面积,但心中也向往仁义礼智信,也愿意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虽然没有过人智商学识,也会吃着泡面窝在床上看钱穆、陈寅恪、顾准,时而拍腿叫好,时而捶胸顿足。我没上过清华,也没上过北大,我只是一个没什么学问的普通人,或许我们对于所谓名校的期许,不只是“脚踏实地地为人民服务”。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那些“美好而无用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我们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刘小昭《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在寻找一个根据作为一个结论的依据和追问一个真实事件产生的原因之间,古人尚不能正确地加以区分。至于后来的经院哲学家们,因果律在他们看来是无可怀疑的公理,苏阿茨就说:“我们并不研究原因是否存在,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实自在自为的。”①同时,他们忠实地坚持前面引述过的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但是,至少就我所知,他们同样没能对我们这里所谈的这种区分的必然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经典语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