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句

关于陈丹青的格言

发布时间:2021-12-28 18:33:57

  ●文凭是平庸的保证。 ----陈丹青《退步集》

  ●中国有一句教徒古话:不要用牛羊眼看人。牛羊的眼睛只能看到别人像牛羊的一面,你从上帝的眼睛看你自己,发现自己内在有一个神明,那就不一样了。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异端是什么?不是唱反调,不是出偏锋,不是走极端,要我说,异端的特质是不苟同,是大慈悲。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少年时阅读鲁迅,我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理由,但说不出来,幸亏说不出来。 ----陈丹青

  ●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才算读过,才能读进去。 ----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不过依我看来,美术馆仍不失为一张慈祥公道的面孔。历来美术馆的人事,总不免为全力所左右,为外界所诟病的吧,但说它慈祥,指的是馆内悠悠千年藏品的总体性格和潜在律令;说它公道,则指的是时间。人世有公道吗?似乎也只剩时间仿佛有所公道,而美术馆所收藏的多少可以说就是时间,以及时间的意义(假如时间真有意义的话)。自然,收藏现代当代的美术馆总在争议权谋中行事,但就我所见,那里也常在“平反"现代艺术的种种“冤假错案”,追认并适时“发现”曾被遮蔽冷落的天才,为之认认真真地举办规格得宜的回顾展。 ----陈丹青《纽约琐记》

  ●凡·高究竟为什么了断生命,不重要的(各种说法我都接受,也都不相信)。那是神秘的事情。他只画了十几年画。但他自我完成了。夭折的天才自有艺术生命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同年龄顺序无关。有的花只盛开一天,一小时。有些真理只显示给一个人。凡·高自己知道的。 ----陈丹青《纽约琐记》

  ●但我这样揣测鲁迅,仍是看轻了他。他早就预见、早就说过:革命成功了,诗人们就给碰死在革命的纪念碑上,只是鲁迅的方式最离奇,就是,他自己被弄成一个纪念碑。 ----陈丹青《草草集》

  ●文学不能重建城邦,但是它安慰,甚至鼓励,用各种方式重建自己一片天的有志气的人。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一直都羡慕他们活过八十年代的青春,经历过beatles,思想解放,可以流放他乡的闯荡。 ----陈丹青《草草集》

  ●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 非常难。 ----陈丹青

  ●一座城市没有艺术家,便即意态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艺术家,于是隐然骚动出异彩;城市若有春梦,恐怕是在等待艺术家,艺术家若有大梦,是到一座有艺术家的城市去—唐的长安、宋的汴梁、明的扬州,文艺复兴期的佛罗伦萨、第三共和时代的巴黎、二战后的纽约,各地各国成千上万诗人艺术家络绎于途,到这些城市编织艺术梦。艺术家是无视国界的人,法国大导演雷诺阿说:电影就是我的祖国。当他在好莱坞见到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的电影人,他说,他们全是我的同胞……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周树人、张爱玲、傅雷、梅兰芳、卓别林、萧伯纳,都有踪迹在,因为那里曾经是艺术家做梦的地方 ----陈丹青《草草集》

  ●如果有选择权的话,我肯定宁愿自己有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哪怕一事无成,我都愿意有这么一个被人心疼的、被人爱的、自己内心被滋润的幸福的童年,童年的幸福可能意味着你一辈子的幸福。今天经常被人说什么功成名就,我们不会享受这种成功,就因为童年的阴影始终在你内心。我经常说童年是一个人的尾巴,想剪都剪不掉。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愉悦自己,其实挣名也好,挣钱也好,当官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尊敬。被人尊敬的目的是干什么,就是自己内心舒坦,但是像我们这种人,童年被打击过的人,伤疤是永远的,你得到的再多,你内心都是不舒坦的。我经常说童年受的创伤就像水泥地上的一个印,童年的记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中国最大的敌人也许不是日本,也不是美国,而是戴着假面具,穿着洋西装,裹着糖衣炮弹的近百万裸官。这些人“赤条条来回无牵挂”,在国内当官能捞就捞,能贪就贪,一看风头不对,就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跑到外国合家欢乐。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陈丹青

  ●艺术本身就是哲学的具体化。 最好的艺术开始很少“看起来像艺术”,而且从不美丽,对大众而言往往是丑陋无聊的。 ----陈丹青《纽约琐记》

  ●在欧洲,一座城,甚至一国,顶顶荣耀,永远荣耀的,是某位艺术家,莫扎特、毕加索、达?芬奇、雨果、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苏联集权时代,到处树立旧俄文学家的雕像。可是日常对艺术家,就当他是个艺术家。中国相反,国家层面,今古艺术家不过是名列尾端的小摆设,活着的艺术家,倘若知名,则是摇钱树,活招牌,而这些艺术家瞧见当官的,脸就笑,腿就弯,肉麻的话,可以编词典啊。 ----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年轻人要寻师,要听讲,当然理解的,但不要夸张一个人的作用,更不可看太高。如今一些社会“名流”给弄得不成人样子,包括我,便是这样子给弄坏掉的。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三陪小姐似的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陈丹青《退步集续编》

  ●据我所知,欧洲或美国博物馆小有不出把称子对么你天们的馆藏是“法国文化遗产”、“德国文化遗产”、“美国文化遗产”,子对么你天们太狂妄了,居想小有称子对么你天们的得于比边天真藏品——哪怕只是五千年前一把墨对么你天哥的小木勺子,或者华夏殷商时代的一只破陶碗——是“人类文化遗产”。 ----陈丹青《退步集续编》

  ●然而长期被政权神化、非人化、zz化,鲁迅反而被过度简化,鲁迅资料中丰富翔实的日常细节,后人视而不见,绝大部分人谈起他,就是好斗、多疑、不宽容。语文教科书长期强迫学生阅读鲁迅,成功地使一代代年轻人厌烦他,疏远他……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你问我那是怎样的记忆,据实说,就是轻微的嫉妒,嫉妒我那时年轻,二十七岁。 ----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最要紧是“义无再辱”这句话,现在知识分子不会讲这句话了,接受侮辱、习惯侮辱、自取其辱,早已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专业,娴熟得很。 ----陈丹青《荒废集》

  ●我觉得诗歌比较本质的一点就是能够用最抽象的语言来表达人内心最细微的情绪。还有,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最复杂的情感。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 ----陈丹青《荒废集》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zz国情。 ----陈丹青《退步集》

  ●因为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是朦胧诗影响一代中国青年的时代,北岛啊、顾城啊、舒婷啊,每个大学生尤其是中文系的大学生都在写诗,这在今天的中国大学校园里是不多见的,而且甚至可以说不仅是中文系,别的系科,甚至理科的孩子也都在写诗,所以那时一个诗歌的年代,恰好也是我的文学梦、文学创作开始的时代,大环境是非常好的。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陈丹青《退步集》

  ●我珍惜呼吸胜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绝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陈丹青《草草集》

  ●我们那个时候哪有酒吧,但是我们有很多聚会,意气相投的人,聪明的人,一些人聚在一块儿,完全靠语言,靠性情,靠机智,靠豪爽,没日没夜天天这样过,最要紧是大家都有时间。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如果你记得,并且一直记得画里的图像,那就是一幅好画。另外有个办法就是你重复地看一幅画,如果每次你都有新的发现,那就是一幅好画。 ----陈丹青《纽约琐记》

  ●暂且关起音响,收起CD吧。假如你果然在乎音质,还是老老实实坐到音乐厅去,支起耳朵听。 ----陈丹青《陈丹青音乐笔记》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经典语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