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关于比尔·布莱森的语句

发布时间:2018-10-28 12:16:58

  ●窗户税可以追溯到1696年,用转头堵住的窗洞就是今天英国许多早期建筑物的一个特色。 ----比尔·布莱森《趣味生活简史》

  ●欧内斯特·卢瑟福发现很少量的物质里就储备着巨大的那能量,地球的大部分热量都来自这种储备的放射衰变。他注意到,无论哪种放射物质,其一半衰变成其他元素的时间总是一样的——著名的半衰期——这种稳定而可靠的衰变速度可以用做一种时钟。只要计算出一种物质现在有多少放射量,在以多快的速度衰变,你就可以推算出它的年龄。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建筑物像埃菲尔铁塔那样同时是技术先进而材料过时,毫无意义的。 ----比尔·布莱森《趣味生活简史》

  ●人们就是每天晚上回到这些屋子里睡觉的,就是在这些小铺子里买东西的,就是在这些小巷子里遛狗的,一辈子就这样慢慢度过,还以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无非就这样呢。 ----比尔·布莱森《东西莫辨逛欧洲》

  ●兹威基也是第一个认识到,宇宙里的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宇宙连成一片,肯定有某种别的引力影响——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暗物质。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

  ●也难怪人人快乐。突然他们可以拥有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东西,他们简直无法相信自己如此幸运。那时人们的愿望也非常简单,拥有烤箱或威化饼烘模就会欣喜万分,可惜后来此情此景不再。如果你买了大件家用电器,你会邀请周围邻居过来看看。 ----比尔·布莱森《闪亮的日子》

  ●总体说来,小时候我过得很不错。父母宽容和蔼,基本正常。他们不会用铁链把锁我在地窖里,不会唤我做“阿猫阿狗”。我生来是个男孩,他们就让我像男孩那样长大。您稍后会读到,只有一次母亲让我穿着卡布里裤 就打发我上学去了。此外,从小到大,我几乎没受过什么创伤。 成长很容易。我既不用思考也无需努力,就这样长大了。因此我恐怕接下来并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发生。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我生命中最恐惧、最刺激、最有趣、最有益、最瞠目结舌、最骚动不安、最渴望、最烦恼、最无忧无虑、最迷茫徘徊、最平静、最紧张的时刻。巧的是,这也正是当时整个美国所经历的。 ----比尔·布莱森《闪亮的日子》

  ●Life, in short, just wants to be.简言之,生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存在。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

  ●告诉你一个事实:根据最新的《美国数据摘要》,每年有四十万美国人因睡床、床垫或者枕头而导致受伤。想想吧,也就是说每天平均有差不多两千起睡床、床垫和枕头受伤事故发生。当你饶有兴致地来阅读这篇文章时,就会有四位同胞不知怎么搞的被寝具弄伤。我之所以提起这个问题,并不是想说在就寝这方面,美国人比世界其它地方的人糟糕(尽管很清楚的是,我们中有许多人还需要加强练习),而是我发现有关我们这个地广人疏的国家几乎任何一项统计数据都能发人深思。 ----比尔·布莱森《人在故乡为异客》

  ●想要在欧洲旅行顺利,你必须得具备一种独特的警觉,因为这里的人们会津津有味地往嘴里塞进门腔、腰子、马肉、青蛙腿、睾丸、血块做的香肠和牛脑。 ----比尔·布莱森《东西莫辨逛欧洲》

  ●芝加哥之所以成为铁路工业的中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可以制造和贮存大量的冰。 ----比尔·布莱森《趣味生活简史》

  ●绝对不可能在一个地方找到心中的完美,必须一片一片地拼凑起来——这儿的好吃的,那的博物馆,还有那个人际罕至的悠哉地带。 ----比尔·布莱森《失落的大陆》

  ●曾几何时,真实的餐车点遍布大街小巷的时候,喜欢外出就餐的人对它们嗤之以鼻;如今却排队追捧这些假模假样的东西。如果说所谓摩登生活有什么东西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话,那么就是对我们等不及要抛弃的东西却大肆追捧的冲动让我困惑。 ……对于这种风潮我始终无法理解,不过似乎如今在美国我们真正想要的就是那些完全不真实的东西。 ----比尔·布莱森《人在故乡为异客》

  ●1810年,纽约市长克林顿决定挖一条运河,把纽约和五大湖连接起来,这项工程预计穿越363英里荒原,建造83座水闸,使用50万蒲式耳水泥,而现实情况是美国没有会开掘运河的专业人士、没有政府资金、也没有性能满足需要的水泥。但鬼使神差,所有的问题在挖掘过程中悉数解决,小城纽约咸鱼翻身。 ----比尔·布莱森《趣味生活简史》

  ●我有时候会突发奇想,觉得英国人继承的遗产实在多到于己不利的地步。在一个什么都多得叫人咂舌的国度里,你动不动就会把它看成某种取之不竭的资源 ----比尔·布莱森《“小不列颠”札记》

  ●我想住在这样的地方,而不把它变丑。美丽不必限制在篱笆后面。住在美景里,而不小心翼翼地走进去看,再走出来。 ----比尔·布莱森《失落的大陆》

  ●可是在英国 等候买票的顾客早就自觉地拿出更加合理而又聪明的办法 他们在距两个窗口几英尺开外的地方只排一条队伍 哪个窗口空了 前面第一名顾客便上前购票 队伍随即跟上 这方法太公平太民主了 而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没有人命令他们这么做 也没有人给他们暗示 他们就这么做了 ----比尔·布莱森《“小不列颠”札记》

  ●这儿不是巴黎,他们并不是想撞死你,但貌似这儿的司机比起巴黎的更容易撞死人。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应该归咎于意大利的司机开车时从不看路,他们总是忙着砸喇叭、做夸张的手势、和旁边的车子抢车道、“嘿咻”、揍后座的小孩子、吃着跟垒球棒一样长的三明治,而且这些事儿通常是同时进行的。因此,最终,他们定是在后视镜里才猛然注意到你,而那时,你早已成为躺在车后街道上的一坨,或者说是几坨东西了。 ----比尔·布莱森《东西莫辨逛欧洲》

  ●铅中毒有一个古怪的特点,它造成视网膜扩大,使有的病人看到物体四周有晕——凡高在他的画里就使用了这种効菓,他自己很可能就患了铅中毒。 ----比尔·布莱森《趣味生活简史》

  ●在一条后街上,我突然发现一家别致的小餐馆,名叫“喷泉小筑”。这里面提供三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大餐:中国菜、印度菜和欧洲菜。看来这个小镇容不下三家分开的餐馆,干脆全部合一,各类菜式都做。这种理念立即吸引了我,于是我走了进去,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招待引我入座,给我一份厚厚的菜单。从菜单首页就可以看出这三类菜肴全是由一名苏格兰出事烹制的,于是我自己搜索,想找“酸甜燕麦饼”和“羊杂咖喱肉”,可是菜单里的才是都太传统了。最后我选了中国菜,然后靠着椅背,享受这无忧无虑的一刻。 ----比尔·布莱森《“小不列颠”札记》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调侃道:人生中有三件事是做不成的。其一,打官司赢了电信公司;其二,侍者还没准备看见你的时候,你就引起他的注意;其三,重返故里。可是,自从1995年的春季以来,我就在静静地,甚至是带着点去冒险的勇气,重新审视上述第三点了。 ----比尔·布莱森《人在故乡为异客》

  ●我在一家酒吧里枯坐了半个小时,才回过味来原来你得自己去点单。后来在一家茶室里,我如法炮制却被告知,请安坐如仪。 ----比尔·布莱森《小不列颠札记》

  ●美国人的普遍认识是,如果你周围的某个人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出了事,那么你就应该去讨一大把钱。 ----比尔·布莱森《人在故乡为异客》

  ●不论谢特兰岛有何等荒凉的如幻魅力,也终究是英国的一部分,同样的商店,同样的电视节目,穿着从玛莎百货麦类的同样的羊毛衫的同样的人,我并不觉得这些会令人沮丧,恰恰相反,我只是现在不觉得迫切想去看罢了,下次去还会是那个样子。 ----比尔·布莱森《“小不列颠”札记》

  ●一个社区拥有这么多受过教育的人口,怎么会养不起一家像样的书店呢?这个问题至少和高中生在常识测验中的可怜表现同等严峻。 ----比尔·布莱森《失落的大陆》

  ●它那个尺寸对一个小镇来说刚刚好——大到足够容纳电影院和书店,小到足以让你感觉到态度友善、适宜居住。 ----比尔·布莱森《“小不列颠”札记》

  ●跑鞋制造商也很体贴地留下了无数缝隙、凹痕、V形波纹、错综复杂的纹路、麦田怪圈,还有其他有弹力的象形文字。当你一脚踩上一堆湿乎乎的狗屎时(这是你出门三步内肯定会遇上的),它们又给你提供了格外有趣的休闲时光——你手持木棍把狗屎剔干净,低声干呕的同时竟也有奇怪的满足感。 ----比尔·布莱森《闪亮的日子》

  ●“为什么要会很多种语言,我只会英语。这正是异国旅行的乐趣。还有什么比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知更能激起我们孩提时所拥有的那种美妙感觉呢?突然之间,你就像只有五岁,对周围环境只有最基本的最肤浅的感觉。“ ----比尔·布莱森《东西莫辨逛欧洲》

  ●这是我们美国人比较奇怪的一点。我们花了大力气劝诫自己"拒绝药品",可是一到药店就买上一大堆。美国人每年花在各类药品上的钱高达750亿美元,制药公司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方式也是极尽热烈直白,让人不知不觉习惯于此。 ----比尔·布莱森《人在故乡为异客》

  ●普通住宅里最乾净的表面是马桶坐圈,普通办公桌面上的细菌要多5倍。 ----比尔·布莱森《趣味生活简史》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经典语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