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的语句摘抄_关于刘力红的语句
●《素问?热论》里有很明确的定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个定义说明了伤寒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发热的特征。凡是属于发热性的疾病,或者说凡是具有发热特征的疾病都属于伤寒的范畴…《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难经》中谈到两个伤寒,第一个伤寒当然是总义的伤寒,也就是《素问?热论》讲的伤寒,现在的教材又叫它广义伤寒;后一个伤寒是分义的伤寒,又叫狭义伤寒。而我们这个论题上,书名上的伤寒,当然是指第一个意义上的伤寒,这一点不容混淆。这个问题弄清了,我们就知道张仲景并不偏重于谈寒,他也谈湿温、热病、温病。 ----刘力红《思考中医》
●《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从这个五藏的关系,从这个十二官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传统中医,虽然的确是道器合一的统一体,虽然,它强调要形气相依,形神合一,但是,总的侧重却在道的一面,神的一面,气的一面。所以,她是一门以道御器,以神御形,以形而上御形而下的学问 ----刘力红《思考中医》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仲景在1700年前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什么是守旧,什么是创新。当时的医生中,各人只抱守家传的一点经验,这就叫守旧;而反过来呢?能够"思求经旨,演其所知",这就是创新。所以,我们学习经典,学习《内经》、《伤寒》这些著作,完全是为了"演其所知"……孔子所说的,做学问的一个关键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就是一个组合的过程,通过这个组合,各种材料,各个部件逐渐碰撞、接触,融合成新的东西。因此,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喜新"这是每个人的习性,但,新不能凭空来,新是从旧中来,所以,"思而不学则殆"。 ----刘力红《思考中医》
●中医是不是一门道器合一的学问,这一点有太多太多的证明,就以五藏而言,在五藏的心、肝、脾、肺、肾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有一个很重大的区别,就是肝、肾、脾、肺都有一个月旁结构,而心没有这个结构……心就不同了,它没有这个"肉"部,也就是说它没有这个"形器",它是形而上的东西,而非形而下的东西……像金、木、水、土这些都是有形有质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往下走的,因为它有一个重量,都受万有引力的作用,都属于器的范围。而火呢?惟独这个火,我们很难用形质去描述;惟独这个火,你放开后它是往上走的,难道它没有重量?难道它不受引力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形而上",这就是道……中医肯定是一门既讲形而下,又讲形而上的学问…… ----刘力红《思考中医》
●音乐也好,绘画也好,诗歌也好,在这些领域的文化,确实不像科学文化,存在线性发展的规律,它们往往是非线性的。一个高峰出现后,若干年、几百年,或许会出现另一个高峰,但,这个峰的峰值并不一定能超过前一个。一个是线性,一个是非线性。一个是直线向前发展,一个是曲线徘徊……像道家的文化,儒家的文化,实际上,它也跟佛教的这个模式差不多,它也是创立以后就处于实质性的鼎盛阶段,然后逐渐走向衰落,乃至于到现在名存实亡。 ----刘力红《思考中医》
●在传统文化里,存在很细微、很精深的内证实验,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是因为这个内证实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才产生了传统文化,才构建了中医理论……它完全是通过自身修炼来实现的一种能力 ----刘力红《思考中医》
●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中医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开它就不行的这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阴阳!中医理论最核心的东西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现在人都知道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当我们问一句中医怎么治本?或者中医通过什么来治本呢?这就回答不上了。其实,这个本还是阴阳,还是要在阴阳里面寻求。阴阳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最本始的东西。 ----刘力红《思考中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很精辟的论述,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的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的关系非常协调… 那么,阳杀阴藏呢?这是讲秋冬的变化…所以,生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逐渐地转入到收藏,这个阳气的收藏相对于释放而言,就是"阳杀"。阳杀了,能量收藏起来了,天地万物得不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地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秋冬景象。所谓"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就是讲的这个肃杀的状态,就是讲的这个收藏的状态。 ----刘力红《思考中医》
●《论语》中提到做师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乃可以为师"。"故"是什么,"故"就是旧有的东西,就是知识;"新"呢?新就是创造。有创造就有新,有新就有乐。 ----刘力红《思考中医》
●中医理论最核心的东西是阴阳。 ----刘力红《思考中医》
●"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神是什么?神是无形的东西,属于道的范畴,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上工守的就是这个。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守持这样一个范畴的东西,能够从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就有可能成为上工。反之,如果守持已经成形的东西,从形而下的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只能成为一个下工。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守神就是治未病,未病就是尚未成形的病,在未成形的时候你拿掉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刘力红《思考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