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你的不是拖延,而是无用的焦虑
01
当代人,十个中有八个患上了拖延症。
这并不是胡乱猜测。
一项面向全国199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97%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北京晚报、新华网等多家机构则发现,86%的职场人士称自己有拖延症。
所谓拖延症,就是明明可以马上去解决的事,非要拖到不能再拖的地步。
一边懒散又一边焦虑。
因此,许多人把拖延症归结为没有时间观念、没有上进心等。
甚至认为拖延症会毁掉一个人!
但,拖延症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02
我就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拖延症患者。
给自己定好8:20出门,非要再多磨蹭两分钟,然后加快脚步赶地铁。
上班的时候,明知要抓紧时间写稿,却忍不住拖延。
打开浏览器找资料的时候,总是被各种无关的新闻吸引住。
时不时焦急地瞄两眼屏幕下方的时钟,依然滑动鼠标看着有趣的杂事。
心里不停呐喊:“快停下来!点击关闭键就可以了!去写稿啊!”
但手根本不听使唤,仍旧在做自己的事。
好不容易逼着自己找好资料,一看时间,都快到饭点了。
剩下十分钟,应该也写不出什么吧?
于是心安理得地接着玩。
等到睡过午觉,又要花十分钟清醒,花两分钟冲咖啡,花五分钟上厕所……
距离交稿就剩两个小时,我心里急,行动上却快不了。
我安慰自己,这都是生理需求,无法避免的。
直到忙完乱七八糟的闲杂事,才开始疯狂码字。
交稿的那一刻,整个人仿佛被掏空了。
03
几乎每一篇稿子,我都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交。
但从来没有一次超出时间。
极限速度下赶出来的工作,有时候甚至比精心修改的稿子质量要高。
按照理论,身患拖延症的我,生活应该是一片狼藉,并且哭着离开公司。
然而此刻,我还是在办公室里拖延着,然后拼命写稿。
很多拖延症患者,也依然过着正常的生活。
到底是哪里出现了bug(漏洞)?
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都是轻微的拖延症患者。
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身患拖延症却不影响生活,是因为我们的拖延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虽然忍不住逛社交网站,看明星八卦,但总是注意着任务的截止时间。
拖延到最后两个小时,大脑身体都明白不能再拖了,于是效率一飞冲天。
我的室友小周也很喜欢拖延。
轮到她的做家务的时候,总是要一拖再拖。
吃完饭,一定要玩一个多小时再去洗碗;
扫地拖地,非要等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开始动手。
但我用二十分钟才能完成清扫的厨房,她只需要十分钟,而且做得比我还干净。
即便是十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下一次,小周还是要拖着不干。
04
我们敢于拖延,很多时候是因为潜意识的自我信任,信任我们能够在时限内完成任务。
所以即便有了前一次的经验教训,下一次还是会继续拖延。
真正有害的地方在于,拖延时的焦虑心态。
上学时有个师妹跟我吐槽,自己一到学期末就静不下心来学习。
原本可以留出两个星期来背诵知识点,但她总是会拖延到最后一星期。
实际上,这对短期记忆能力很强的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经验也证明了,她确实能在一星期内完成背诵。
但她还是会因此感到焦虑。
眼睛看着小说,心里惦记着考试,每隔一小时就要做一次自我挣扎。
挣扎失败,就更加深了她的自责感。
虽然最终的成绩很优秀,但那段时间对于师妹来说,实在太磨人了。
05
外界对拖延症患者的评价,让我们在无形中给自己增添了负担。
明知有能力在deadline(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却还是会愧疚。
从开开心心地玩手机,变成了战战兢兢地玩手机。
其实这根本没必要。
拖稿大概是编辑的通病,同事阿喜也有他的极限两小时。
有一回交流拖延心得,我问阿喜:“你不会焦虑吗?”
阿喜觉得很奇怪,这有什么好焦虑的?
反正总能在规定时间内交稿,这不就够了吗?
既然选择了拖延,那么与其愧疚地拖延,还不如快乐地拖延。
能高高兴兴、舒舒服服地完成任务当然是好。
但既然忍不住拖延,就在拖延时间内敞开了玩,放心地玩。
只要不影响最后的成果,拖延时长其实并无大碍。
06
拖延的反面,往往是被标榜的自律。
早睡早起,保持运动,认真工作,每一天都精神充沛。
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美好的愿望。
我们不是机器人,按照时间表执行指令是极其困难的。
这让我想起《小欢喜》中的乔英子。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备战高考,英子妈妈给她制定了精细的时间表。
具体到每分钟,应该复习什么科目,应该做什么事情,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时时、事事都要逼迫自己去执行,再疲惫也要完成时间表。
这对于英子,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
当我们把日常流程化,再有趣的生活也变得索然无味。
与其如此,不如快乐地拖延。
07
在很多人眼里,拖延是低效率的表现,是堕落的表现。
但有的时候,拖延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者康妮观察过多种会议形式,包括学生会议、管理者会议、头脑风暴会议等。
这些会议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所有会议一开始都是没有重点的,而讨论的内容也非常抽象,离题甚远。”
但会议过半后,与会者意识到时间不够了,于是变得认真起来。
工作的意愿和能量的突然增强,促使会议出现很多实质性的进展。
来源 |《稀缺》
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意识到deadline(截止日期)将至时,注意力会变得尤其集中。
高压下的专注,比起长时间完成任务,甚至更有效率。
而且,拖延症患者并非真的如表面一样,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在我们拖延的时候,大脑其实并没有停止对任务的思考。
无意识间捕捉到的某个信息,很有可能就是完成任务的灵感。
08
并且,拖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毛病。
它不过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我听过最夸张的拖延,是作家止庵写的一个序。
一个男人离家去外地做生意,接触到新鲜的生活后便开始放纵自己。
没过多久,家里寄来了一封信。
第一页上写着,他的儿子掉进河里淹死了。
男人顿感悲痛,但他没有继续看下去,而是把信放一边,接着寻欢作乐。
几天后,他再次拿起那封信。
后面写着,他的妻子因为悲伤过度,跟着儿子一起去了。
男人把家里的所有悲剧看完后,在酒店里上吊自杀了。
拖延症,从根本上说,是人对死亡的推后。
理论来源 |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
人的这一生,最大的压力其实就是死亡,所谓拖延不过是求生的本能。
我们潜意识中希望于,每件事都延后一点点,或许死亡就可以晚一些到来。
所以,拖延与任何道德品质无关,它只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09
《寻秦记》中,项少龙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旅人被饿狼追,情急之下跳进了一口井,却发现底下有毒蛇。
混乱之中,旅人抓住了井中间横伸出来的一根小树枝。
上有饿狼,下有毒蛇,中间还有几只大老鼠正在啃咬树枝。
就在这生死一瞬间,他发现了树叶上有一滴蜂蜜。
反正死到临头无路可退,他便把危险抛之脑后,认真地享受起这滴蜂蜜。
项少龙说:“那滴蜜糖,就是生命的意义。”
很多时候,饿狼、毒蛇、老鼠,就是那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任务。
拖延,则是唯一的一点甜。
网友西西_梁说,“我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莫名其妙的小事上,大浪推着我走,我却怀念小时候在沙滩上玩泥巴。”
我们之所以追求及时行乐、选择拖延,是因为任务本身无法逃避。
既然事到临头,该解决还是得去解决,那就在来临之前尽情享受吧。
10
拖延症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没有影响生活的拖延,不过是无伤大雅的小毛病。
外人不必过分指责,患者也不必过分担忧。
拖延的时候尽管开心地玩,工作的时候也要打起精神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