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欲望太多
看过这样一幅画:
我们常常以为生活的不幸,源于物质上的贫瘠,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烦恼,与贫富无关。
《增广贤文》有言: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所谓理想的生活,不是拥有的很多,是想要的很少。
01
中医科学院的陈小野教授,曾有一个观点:欲望-实力=上火。
当一个人的能力,撑不起欲望时,就会感到焦虑和烦躁,心病随之而来。
1996年,著名投资人冯仑,在事业上经历了一些波折,在外欠了不少钱。
一个朋友见他压力很大,就带他去见了一个道长。
道长问他,你为了什么事烦恼?
他说,生意。
道长说,我也不懂这个生意,不过我可以送你一个字,就是“捂”。
冯仑看后,有些不解,问道长是什么意思?
道长说:“你目前所有的烦恼、痛苦主要来自于你要的太多。你捂不住,就烦恼了,手掌不能变化,就这么大,唯一能变的是减少事。”
冯仑听后恍然大悟,他回去做了自我检讨后,开始减掉了一些不必要做的事,砍掉一些不重要的项目。
没想到后来,公司的营收不仅没有因业务量的减少而下滑,反而还提高了不少。
冯仑不禁感慨:“欲望的管理,成为我事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永远让我的事业,我的欲望和我的手掌要配合,这样走,不管快慢,我都不烦恼。”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生活本没有烦恼,当你想要的,大于你能要的,欲壑难填,烦恼就滋生了。
生活本没有痛苦,当你贪求的,大于你可求的,求之不得,痛苦就产生了。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以有限的精力去追逐无限的欲望,从而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只有抛却纷纷扰扰的执念,向内求索,去芜存菁,才能修一份简单,得一份知足。
02
有一个著名讲书人,曾讲过一件事。
2002年,他在北京买了首套房,买了以后,他大概幸福了有几天,就遗憾地想,如果可以一步到位买一套大点的就好了。
后来,他买了一个300多平米的房子,因为买房背了很多的债,这反倒让他感到更不开心了。
当他好不容易把债务还完后,原本应该感到一身轻松,没过多久,他又去买了更大的房子。
现在他终于住在了这个最大的房子里,但并没有因此感到更幸福,反而因此经常跟物业吵架,跟搞园林的吵架,各种不开心。
漫画家朱德庸说过一句话:“人的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样,当它被挤出来后,就很难再挤回去。”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你很渴时,给你一杯水,你感到10分的快乐。
再喝一杯时,能获得8分的快乐。
一直喝到第6杯时,你不仅不会快乐,还会感到更难受。
人的欲望,也如这样一杯水。
也许当初我们只想在一座城市,有一个屋,安一个家。
等到如愿以偿后,我们并未感到满足,而是想要更大面积,更好地段,更美环境的房。
你以为是生活逼得你身心疲惫,无路可退,其实是欲望让你越活越累,越陷越深。
许多时刻,幸福只是一种内在感受。
当你觉得幸福时,条件再差也毫无干系。
当你觉得不幸福,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
学会精简自己的欲望,知足常乐,才能轻装前行。
03
梭罗曾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汲汲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一个人生存的必需,少之又少。
过多的欲望,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但知足却可以,缝补好内心的漏洞。
作家蔡澜有一次在印度山旅行,对着整天煮鸡给他吃那个老太太说:“我不要吃鸡了,我要吃鱼呀!”
那太太说:“什么是鱼嘛?”
蔡澜想到,这个老太太一辈子活在山上,可能没见过鱼,于是就拿纸画了一条鱼给她,说:
“你没有吃过真可惜呀。”
老太太望着他说:“先生,没有吃过的东西有什么可惜呢?”
是啊,在这个世上,你没吃过的东西,太多,没见过的风景,太多,没有享受到的生活,也太多。
生活的本质,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物欲,而是能享受当下,珍惜眼前的拥有。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
“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
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
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
“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当你觉得一无所有时,或许只是想要的太多。
真正的贫穷,不是衣服上的破洞,而是心上的无底洞。
正如周国平所说:
“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欲望,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生命的疆域会更加宽阔。”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话:“所谓奴隶,就是欲望战胜理性的人。”
人这一生,不是为欲望而活,是为幸福而生。
减少不必要的奢望,取悦自己,忠于本心,才能活得洒脱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