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关于萨特的格言

发布时间:2022-05-11 13:52:10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著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

  ●西蒙娜波伏娃给萨特的《越洋情书》写着:“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纵使骄傲如西门娜,在爱情面前,终究抵不过你爱他比他爱你更多些。

  ●起初,我们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看透了世界的平庸并愤怒不已。但就像萨特所说,人是一种在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无休无止、软弱无力的来来往往。对自我实现的渴望,总能激发人性中不安于现状的一面,冀求摆脱共性迈向个性。而一旦开始,这种内外之间的游移不定就成为一切苦痛的源泉。命运的锁链越铰越紧,逐渐,妥协了、接受了,与现实融为一体,乏善可陈地活着。世界越来越坚固,你对现实基本无能为力。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捶的牛一样。 ----吕峥

  ●“他那坎坷的命运与他本人之间并非没有某种同谋关系。”萨特这样说波德莱尔。这像是说那些不惜以自己为诱饵,去喂养生活的人。与害怕危险相比,他们似乎更珍爱自己的激情。并且对激情始终如一。 ----玛丽·盖茨基尔《依然美丽》

  ●尼采,德国哲学家,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杰克·伦敦、福柯和德里达等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而直接受他影响的文学家同样数不胜数:茨威格、托马斯·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还有我们熟悉的鲁迅。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梦里一切都显得那样理所当然,以致一直忘记研究那时自己是什么身份,醒来之后觉得,既然一个青年站在我面前要求超度,可能是个师太或是门系统别的什么。但为何会做这样的梦,难道是菩萨特地显灵提醒我今年少给国寺捐了香油钱?

  ●那内在的开关是什么呢?艾莉森说“我们等着有事情发生,却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我的野心就是活得像音乐里那样”。一种对生命的激情,或一种与生命的游戏?在游戏之中,结果和功利理性的重要性,似乎远远让位于对生命的更多可能性的渴望——成为别人,处在别处,成为和生活发生一切关系的人。这和包括萨特在内的诸多人对波德莱尔的解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玛丽·盖茨基尔《依然美丽》

  ●萨特是一个患病时代的产品,他企图思考,却误入歧途。而那个时代给了他一个他所不曾拥有的庞大躯体。1980年他在蒙巴纳斯的葬礼,吸引了数万“68份子分子”和左派群众,但已经是回光返照。以后呢,随着zz气候和认识的改变,随着二三十年来的反思,萨特的总值明显在递减,像一个荒废学业的学生,分数老在不断下降。大家尤其惊诧于他的盲目,盲目的见解,盲目的介入。盲目来自于对科学、经济、社会的无知。但戴高乐有一句话:“不会将伏尔泰关进巴士底狱。” ----卢岚《与书偕隐》

  ●们俩不太一样,他们俩都是创意人才,两个设计师,本质上都是顶尖的,你可以参考参考萨特、德博娃这些人,这些人都极度敏感、聪明。夏琳相对于其他人是最聪明的,她是现代女性,她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应该有一个职业生涯,在夏琳之前中国就没有这样一个文学形象,也没有这个想法,因为这个想法是从西方世界抄过来的。女性哪来的职业生涯?最初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后来就是想傍一个有钱的老公,就像香港的那帮人一样。她开始追求职业生涯的成功,她知道感情并不可靠。人会对人生做权衡,居里夫人从小就些日记,她说把人的感情寄托在诸如爱情、情欲之类上面,是非常不可靠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西方有一大批女性开始把职业当做首位。在中国夏琳是第一位。 ----石康

  ●这个世纪疯狂,没人性,腐败。您却一直清醒,温柔,一尘不染。
这是一个人写信给萨特的~
突然看到,感动啊,人,不要再太现实了,要永远保存真实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贵族。

  ●成道不会发生在水平线上,萨特到年纪一大把了都还在追女人,而罗素不知道换了几任老婆--他在水平线上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可是即便是在他老的时候,他的兴趣所在跟年轻人差不多愚蠢。 ----奥修《成熟》

  ●表面看来,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是“一战”后的一时风气,但其中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一代欧洲的年轻人在zz和生活方式上,实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这里既包括反抗传统、崇尚自由和社会主义,又包括公开裸泳、自由恋爱、实行开放婚姻。像李约瑟和贝尔纳的这种开放婚姻,当时在激进的艺术家和左翼知识分子群体中蔚然成风,他们提出的理由是,人不能被资产阶级的家庭伦理和性别财产所束缚。法国思想家萨特和波伏娃的开放婚姻广为人知,但从时间上看,他们比起李约瑟和李大斐的实验前后不出十年。…到了六十年代,性解放的实验又被欧美的年轻人捡了回来,重演一次,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这里面的深刻原因值得反省。 ----刘禾《六个字母的解法》

  ●萨特认为,不管什么情况下,都有选择权。他认为客观条件虽然存,但是否接受条件的影响,则是由自己说了算。既然有了做任何事情的自由,就应当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负责,‘绝对自由’的代价是‘绝对责任’。 ----何处听雨《教我如何不想他》

  ●人类异化为物,扭曲,病态,失去了自然的健康的美,比动物更具动物性的人类却要受制于法律、规范与传统,人类给自己缚上神圣的枷锁,尤其是女人,还要受制于男人,受制于婚姻,甚至受制于女人。总有那么几个人在浩浩荡荡的沉睡中苏醒,比如萨特和波伏瓦,他们的协议式结合模式引领了以浪漫著称的法国男女的婚姻模式,这个国家于199年通过了一项“亚婚姻”立法:男女只需正式办理契约合同而不用办理结婚手续,即可以成为契约式生活.. ----月下《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令我疑惑的一个问题是,哲学家们普遍赞同,意识精神这种秉赋是个人所独有的,哲学史上一切关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根源,都集中在意识是人的自我性的本能,这是维我论最大的病根。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的理论,胡塞尔现象学的主体间性问题,以及莱布尼兹的单子论的,都在此夭折了,意识的个体性,促成了存在与差异观念的诞生,使得一切的矛盾化得以成为现实,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迷惑众生危害甚大。 唐棠 哲学随笔。

  ●1. 要进来,先把希望留在门外——但丁
2.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
3. 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
4.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
5. 我现在不存在,我过去存在——福克纳
6.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赫拉克利特
7. 他人即地狱——萨特
8. “我相信你的爱”让这句话做我的最后的话——泰戈尔
9. 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10. 探索的终点将是开始时的起点

  ●八月廿三日(三)
……那日与屈长江聊,他说:高深的哲学思想其实可用最简单的句式来表述,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就够了。比如,奥古斯丁:我信了;笛卡尔:我思;康德:思我;叔本华:我要;海德格尔:我唱;萨特:我行。 ----扬之水《读书十年》

  ●孤灯,乐曲,咖啡,以及一个能够使我们像萨特与波伏娃那样相谈甚欢的朋友,这应该是我们最理想的周末夜晚,尽管在几分钟前,你和他还形同陌路。

  ●“世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 萨特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多次在欧美做巡回演出;他关于巴赫的著作是巴赫研究领域的权威。论家世,他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表舅,论身份,他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特奥多尔?豪斯的证婚人,他与文坛大师罗曼?罗兰、茨威格以及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因为早年的友谊成为终身的朋友。史怀哲于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德国科学与艺术最高奖、巴黎市金质奖章、英国殊勋勋章和哥本哈根森宁奖,并把所有的奖金用于修建非洲丛林里的麻风病房与添置医疗设备。 ----阿尔伯特·史怀哲《行走在非洲丛林》

  ●“文化并不能拯救任何事、任何人,它并不能证明什么。但它是人类的产物,人类将自己投入到里面去,在那里面他认识了自己,那一面严厉的镜子映出了他的相貌。”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在自传中提到这一段话。 ----范毅舜《山丘上的修道院》

  ●他无影无形,只在利刃划破肉体的刹那间略微展现似真似幻虚无缥缈的身形。有人说他根本不曾存在,但那些人对于莫名的尸体却只能沉默;有人说他是风,有人说他是鬼,他都不在意。他只在乎复仇,杀戮,血海征途。前往黄泉的路上盛开着汹涌浩瀚的石蒜,他的敌人一个个结队而行。他是萨特,隐形刺客。力丸,来找你了。

  ●在整部哲学史中,哲学家们一直想要探索人的本性。但萨特相信,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的“意识”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我们就像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我没有追求,因此也没有信仰。时常发现有人皈依宗教,这让我无比惊诧,并且难以理解那个从原始人类的幼稚思维中杜撰出来的上帝或神灵等等,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在糊弄着大多数人,而他们也甘愿受其愚弄。就像萨特说的那样,我不需要上帝,上帝却需要我。如果真有上帝的话,我会镇定自若的走向他,吐他的脸。
我只崇拜生命在我体内流淌的声音。除了生命本身,我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另外理由。然而我又迷恋死亡,崇尚暴力。我时常幻想哪一种未知的力量会最终决定我生命的终结,而我又会以什么方式迎接谁都无法避免的死亡。一个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暴力故事总会令我回味无穷。事实上人天性残忍,只是因为现代社会的每日苦差而变得麻木,因此也同时失去了人性和感觉。

  ●海本无名称,海是不可逸乐的是绝对的无政府主义。三岛由纪夫不比萨特差多少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叹号,三岛由纪夫的存在主义是问号 ----色女狼《理想说》

  ●萨特谈到音乐,曾有这么一番意见:挤在音乐厅观看演奏乃是荒谬的,音乐,应该独自倾听。 ----陈丹青《陈丹青音乐笔记》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在放逐了上帝之后,人才发现自己是自由的。但几乎就在意识到自己的自由的同时,人发现自己陷入了虚无。在被抛入世的情境中,人如何发现寻求自己存在的意义?萨特提出人的选择和行动;加缪用西西福斯的神话告诫人们要勇于承担荒诞和虚无。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经典语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