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托尔斯泰的经典句子
●身为艺术家的托尔斯泰,越来越趋向于把衡量标尺传递给身为道德家的托尔斯泰,因为对他来说,艺术纯粹是建立新的宗教狂热的工具,而不是负有自行完善使命的东西。 ----茨威格《三作家》
●昆德拉知不知道《告别圆舞曲》是个太巧妙以至于太脆弱的故事?我得说,我自己在小说阅读时好像一直听到他不怀好意的笑声。他曾经比较过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指出来这两部小说都正面向着无时无刻源源不绝袭来的偶然碎片,这些某一时刻在人脑际闪过、到下一秒就完全消失的东西,在乔伊斯那里这只是人心迷航但什么事也没发生的寻常一天,而在托尔斯泰笔下却促成安娜突如其来的自杀悲剧。 ----唐诺《尽头》
●俄罗斯有强大的文化阵势和根底,但很少有与西欧文化绝缘而有成就的文人。近代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甚至高尔基都在欧洲住过。俄罗斯大地给艺术家无比幻想空间;而欧洲文化给他们的幻想赋予了某些可能性和实质。 ----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托尔斯泰: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人独处之时。 ----周国平《安静》
●我发现,凡是写一手好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潜伏着一个假想敌,或隐或现的。比如,曹雪芹的敌人是男人,金庸的敌人是女人;鲁迅的敌人是他人,托尔斯泰的敌人是他本人,张爱玲的敌人不分男女,只要是她的亲朋好友就行——陈晓卿的敌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敌意之深浅,与城市体量及其距离乡村之远近,成正比。 ----陈晓卿《至味在人间》
●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托尔斯泰是一个虚无主义者。而他的合理身份也许还不只是一个思想家,倒更像一位没有具体信仰的神学家。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巴尔扎克热狂于做贵族,但他的作品却尖刻的讽刺了贵族。托尔斯泰是个伯爵,但却走到农民的群中。对于有良心的作家,腐朽的环境,绝对桎梏不了他们向上的心灵。 ----梁羽生《笔花六照-才华绝代纳兰词》
●托尔斯泰的道路体现了耶稣全部的讯息。他远在十二个使徒之上,除了多马…… ----奥修《奥修传》
●其次,若是他们去读一读那些曾写出名著的作家传记,就会发现,那些最伟大的作家在道德上多半是有残缺的,他们的道德水准并不比他们的邻居强多少,托尔斯泰五十多岁了还随手在农庄的田野里强奸农妇,但他去世时举国哀痛——成为伟大作家的条件并不是在道德上高人一截,而是写出具有启示性的作品,揭示出真实的人性,或描述出生动的梦想。 ----石康
●看到自己有两个面包,两条裤子,两栋房子,而别人没有,就会深深的自责,这是托尔斯泰。所以他讨厌自己的身份。中国的济公和尚也是。类似这样的情结很多很多。可是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家人呢。可以说是很差劲的。他的儿子说:”他作品里写的那些温暖,我一点也没感觉到。“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在农村读书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天下来的疲累不说,煤油要凭票供应,而且太贵了,对我们这些“知识青年”来说,简直是奢侈品。靠我们在农村的收入是无法承受点煤油灯看书的开支的,因此只有用黑得像沥青一样的棉籽油。那种灯不但光线非常微弱,近似鬼火,而且点着之后,有很浓的黑烟,弥漫在阴暗的室内,很是呛人。但当时一书在手,其他的也就顾不得许多了,我就是在那盏灯下把曹雪芹的《红楼梦》、小托尔斯泰的《两姊妹》、《阴暗的早晨》等世界名著读完的。坚持每日读书这个习惯我是从1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王受之《王受之讲述建筑的故事》
●托尔斯泰: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没有。
●中国人关注乔布斯超过费德勒,这是因为全社会对运 动缺乏经验,费德勒差不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网球手,人们看他网球的时间,会超过看莫奈油画的 时间,或看托尔斯泰作品的时间,人们从他的网球 中,也会感受到很多专属于生命的奇迹,这完全取决 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与通过纠错与克制取得的教养。 ----石康《石康微博》
●今天在图书馆偶遇一位好久不见的朋友 无意中看到他的书 那是托尔斯泰的作品 托尔斯泰大致说了这样一句话 他说 最可怕也最有害的是“大家都一样”。
我作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我想努力向上游 可是似乎达不到那个程度
虽然“大家都一样”很可怕 可是社会规则如此 我必须要与大家都一样 但我很渴望 渴望在我的私人家园有与大家不一样的存在 那是温暖 是全身心的依赖。
●“我为我的童话付出了一笔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估计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安徒生临终前如是说。他的生活圈子始终很窄小,或出入几个善待他的家庭,或者到国外旅行,之后,他总要孤单地回到他的斗室之中。 托尔斯泰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解读安徒生的作品,他只读出两个字:孤独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家庭的不幸却各个不同。想来最高的境界应该只有一种吧,所以就难怪有如此之多的无境界之境界。 ----《小幽默 大智慧》
●如果说一件艺术作品来自于辛勤耕耘,那么此话恰恰适用于托尔斯泰拉貌似信手拈来、顺其自然、天造地设的作品。 ----茨威格《三作家》
●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早已告诫我们:是,你不幸;是,你贫穷,但你也不能卑鄙。同样,不幸和贫穷也不该成为撒娇与抱怨的借口。 ----叶三《腰斩哪吒》
●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人们往往把欲望的满足看成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走在
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
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着头吗? ----邵燕祥
●我已经是一位反叛宇宙的人,而宇宙也对我施加报复 。托尔斯泰认为 ,“爱 ”位于宇宙的中心 ,这 个想法过去常让我窃笑。 如今, 笑声是加诸我自己身上。 ----尼采《我妹妹与我》
●不去尝试,就无法把槽吐得又准又好。——列·陆逊·托尔斯泰
●“要是一个人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思考的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初读托尔斯泰这句话,我灵魂上的颤动不亚于一场地震,它揭开了“理解死亡”与“醒悟人生”之间的秘密通道。是啊,许多大智慧者正是站在死之界面上俯瞰生命全景和浮世万象的,从终极角度关怀、检索、省察人生,以死来测量各种得失和价值轻重,用直面死亡的勇气填充生存意志的虚弱……
●年月即久,忘了浪漫主义是一场人事,印象中,倒宛如天然自成的精神艳史。 深夜闲谈,托尔斯泰欲言又止:“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日后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木心《素履之往》
●托尔斯泰说:“我花了十年来读安徒生,却只读出了孤独。” ----《最美最感伤的相遇》
●和尼采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深深地浸透在所谓“后塞壬时代”的悲哀之中,只不过他选择的道路与尼采完全相反。尼采选择了非理性的“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选择了非理性的谦卑。托尔斯泰所发现的自我拯救的道路是“激情”。他和海德格尔曾经不约而同地宣称,没有激情,生活其实毫无意义。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萝莉控的宣言
托尔斯泰:萝莉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屠格涅夫:先相信自己,然后萝莉才会相信你。
哥白尼: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萝莉。
爱迪生:萝莉控,就是99%的hentai,加上1%的真爱。
爱因斯坦:控萝莉比推倒萝莉更重要。推倒萝莉只是从生理上满足自私,而控萝莉则是需要审美和追求,这也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托尔斯泰:萝莉控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种沉重的存在。
培根:萝莉就是力量。
●奇怪的性格产生于奇怪的遭遇。套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改之为:
“正常的性格都一样,奇怪的性格各有各的奇怪。” ----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
●别林斯基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说出了什么是人的内心,那地方不是为了安放隐私,那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地方。内心的宽广让托尔斯泰写下了这么多不同的人和这么多不同的命运。与此相反,那些热衷于描述自己隐私的,其实不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分泌。 ----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