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迁的语句摘抄_关于马迁的语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
想到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利益,只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
●○十一尤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帝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唇对齿,角对头,策马对骑牛。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镂。杨柳岸,荻芦洲,语燕对啼鸠。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绿野耕夫春举耜,碧池渔父晚垂钩。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
庵对寺,殿对楼,酒艇对渔舟。金龙对彩凤,豮豕对童牛。王郎帽,苏子裘,四季对三秋。峰峦夫地秀,江汉天流。一湾绿水渔村小,万里青山佛寺幽。龙马呈河,羲皇阐微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陈畴。 ----李渔《笠翁对韵》
●小品”和“极品”的分疆,不在题材或内容而在格调(style)或形式了,这种“小品”文的格调,——我名之曰家常体(familiar style),因为它不衫不履得妙,跟“极品”文的蟒袍玉带踱着方步的,迥乎不同——由来远矣!其形成殆在魏晋之世乎?汉朝的文章是骈体的逐渐完成,只有司马迁是站在线外的,不过他的散文,并不是“家常体”,要到唐人复古的时候,才有人去师法他;在魏晋六朝,骈文已成正统文字,却又横生出一种文体来,不骈不散,亦骈亦散,不文不白,亦文亦白,不为声律对偶所拘,亦不有意求摆脱声律对偶,一种最自在,最萧闲的文体,即我所谓家常体 ----钱钟书《钱钟书散文》
●弯得下腰:做人要低调谦卑,海纳百川,能屈能伸。古人韩信胯下弯腰,成就了大汉四百年基业;司马迁选择弯腰,书写出流传青史的绝唱。可见,弯得下腰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内心的自信。翠竹因弯腰而坚忍不拔,稻穗因弯腰而丰稔厚重。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是谁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 案:司马迁,是太监!是阉党!是谁改良了 造纸术,传承了人类文明?答案:蔡伦, 是太监!是阉党!是谁伏边定远,为大唐 平定西南蛮夷?答案:杨思勖,是太监, 是阉党!是谁操持国政,挽唐廷于既倒? 答案:鱼朝恩,是太监,是阉党!是谁拓 边西北,经略幽燕?答案:童贯,是太监 ,是阉党!是谁扬帆远航,扬国威于万里 之外?答案:郑和,是太监!是阉党!是谁 只手遮天,压制祸国殃民的东林党?答案 :魏忠贤,是太监!是阉党!是谁发此水 贴,图谋有爱的道友们回复?答案:楼主, 是太监,是阉党............
●其实,人生的历程大约也是这样:
没有大的疑惑,怎能有大彻悟?
没有剧烈的撕痛,也就没有完整的愈合。
唯有像司马迁那样自放于最凶险的海雨天风中的冒险家,才能回到书斋中定定地握住一支笔。 ----《成长的岁月》
●苦难与人生: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zz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却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码字人最好的状态是在边缘,是卧底,是有不少闲有一点钱可以见佛杀佛见祖灭祖独立思考自由骂街,是被谪贬海南的苏轼望着一丝不挂的雌性女蛮人击水在海天一线,是被高力士陷害走出长安城门的李白脑海里总结着赵飞燕和杨玉环的五大共同特点,是被阉的司马迁暗暗下定决心没了阳具没了卵蛋也要牛逼千百年姓名永流传。 ----冯唐《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义)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缺)。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出于降虏,斯亦囊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 ----班固《汉书》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邓石如《碧山书屋联》
●观话剧《司马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汉武帝是一个开拓者,谋霸业的时代,本就不适合文人生存。然而正是如此,才显出一个不畏死,更不惧生的文人有多么可贵可敬。历史可以证明,一个受刑之人,活得并不苟且。话剧《司马迁》,尽管这算不上任鸣和冯远征的巅峰作品,在感情的浓烈、情节的巧妙,或者历史的厚重感方面,似乎都可以再加强,然而司马迁本身就是一个有魅力的角色。一家之言,千古流传。
●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首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又因为正月为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依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以表庆贺,并要出门赏月、燃放烟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共庆佳节。元宵节始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姓篡权,吕氏宗族掌管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铲除了吕姓势力,
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从此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访,与民同乐,以表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要的节日。 ----《中国民俗一本通》
●山河破碎几千年了,哪里还有什么乡愁。我想只要我,一直都在大自然里,策马迁徙,我从来都不是异乡人。 ----池莉《池莉诗集 · 69》
●天地生人不易,每一个人生在世上都是不易的,人是庄重的。这就是司马迁想拿他自己告诉我们的道理。人们之所以追怀司马迁,不仅是因为千古不朽的《史记》,也因为他以思想和人格宣告:世界会被厚颜无耻的谎言淹没,但权利未见得无所不能,正义也未见得一无所成 ----骆玉明
●司马迁受宫刑,文章字字玑珠;李后主被囚禁,词境为之一新;唐明皇沉迷声色,导致生灵涂炭;成克杰腐化堕落,终于自取灭亡。
●守望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镌刻在历史长卷上那些名垂千史的人物,何尝不是凭借“守望”度过人生的十字路口:司马迁经受了严厉的酷刑,仍不轻易屈从,他守护他的才华,追求他的理想,著就《史论》这一绝世之作;勾践蒙受战败俘虏之耻后却卧薪尝胆,守护心中的坚毅,展望复国之理想。他们之所以能达成人生的辉煌,不正是在低谷时紧握“守望”这一人生准则和信条,不放弃理想也不轻易妥协,看似暂时的停顿,却是在调整姿态,厚积薄发。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成功所需要的准备,正是看守自己的信念,继而积蓄力量,追寻自己的梦想,继而付诸行动,最后到达成功的顶峰。由此可见,实现自我的价值,需要守望的辅助。
●讲到读书这个话题,我想到当代的一位国学大师,叫做钱穆,钱宾四先生。钱宾四先生曾经这样说——因为他主要是学历史的,他主要的成就是历史学——他有一本有关历史名著的导读的书。在书的开头他就告诉读者说,我们去读一本书,其实最重要的是,从书里面读出一个生命。因为一本书之所以有价值,之所以动人,不是这些文句,乃是它背后有一个生命在支撑着这本书。所以读书的人不是只读这些文句,要从文句里面去体会到,去看见这一本书背后的精神,其实就是这本书作者的生命。作者的生命表现在这本书当中。他举例说,如果我们读史记,我们应该从史记的文章里面,能够看到能够体会到司马迁的生命特质,或者说司马迁对于历史的见解,乃至于他对于人间的期待。! q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司马迁评韩信) ----司马迁《史记》
●我可以肯定地指出来,中国有两大人物,即是两位大文学家: 一位是屈原,他解答了文学与道德的问题。 一位是司马迁,他解答了文学与历史能否合流的问题。 中国的历史是应用的、实用的,诗歌文学亦是应用的、实用的。正如中国的艺术产生于工业,如陶器有花纹、丝有绣花与钟鼎有器具、锅等。并不如西方那样专门为了欣赏而刻画像。中国的艺术是欣赏与应用不分,应用品于艺术品合一,亦即是文学与人生合一。中国的古砚与古花瓶,是古董,但同时又可使用,并不如西方般专为摆设之用,故中国历史与文学始终是应用的。 ----钱穆《中国文学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没有杀六国王室;而汉高祖刘邦亡秦之后,与项羽一起杀秦王子婴,夷灭秦王室。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臣,都高官厚禄,善始善终;而汉高祖几乎杀光了开国功臣,夷灭了他们的宗族。
秦始皇对待战败的李信,不但没有处罚,反而在平定齐国的战役中让其带兵立功,重树威名;而司马迁的当朝皇帝对将军王恢,只因其随机应变,没有冒险出击而下狱处死。
秦始皇从未妄杀过将军和大臣;而汉武帝当朝宰相就杀过数位,还有将军、王子、公主。
秦始皇从未对直言的大臣加以处罚;而汉武帝因司马迁替战败的将军李陵谏言就将其处以宫刑。 ----程步《真秦始皇》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东方朔是呗司马迁写入《滑稽列传》的,他在汉武帝那里的地位也相当于席子。然而,当汉武帝宴请馆陶公主的情人董偃时,东方朔为了维护朝廷尊严,竟然横戟拦在门前,逼得武帝只好换地方,董偃也只好走后门。
奇士的风骨甚至存在于小人物的身上。
这位没能留下姓名的小人物,是宫中掌印的郎官。某天晚上,宫中闹鬼。值班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怕出事,让郎官把印玺交给他。郎官不给,霍光去夺。郎官便手按剑柄正声说:臣头可得,印玺不可得!
权倾一时的霍光,也只能诺诺连声。 ----易中天《汉武的帝国》
●三千年以来,华夏各族之烈烈志士,皆求以文字固化记忆,此乃为天地存心也。司马迁曰――“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而这一切,其根本价值原在“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郑世平《身边的江湖》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评司马迁)他对那冰冷的历史车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他满怀慈悲地关心轮子下面的那些泣血的生灵。 ----鲍鹏山《风流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有持久的恒心。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成功来自持之以恒,失败源于一曝十寒。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可以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写出《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尊严,哪里会成就《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可我等闲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又怎么办
●娇生惯养是培养低能儿的摇篮,高山寒土使苍松翠柏更加挺拔。司马迁受宫刑,文章字字玑珠;李后主被囚禁,词境为之一新;唐明皇沉迷声色,导致生灵涂炭;成克杰腐化堕落,终于自取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