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小波的格言
●五年前,无意中被一本名叫《爱你就像爱生命》的书吸引,然后看了作者名字王小波,感觉挺亲切,像是邻家哥哥。读过之后,纯真欢喜与细腻温柔甜了心。真是男生写的吗?!
五年后,又被一本名叫《沉默的大多数》所吸引,翻看一看也叫王小波。读过之后,黑色幽默与犀利深刻湿了眼。心想这是那个他吗?!
哦,书中的他在变化。原来,读者也在变化。
●我希望生活能够尽量简单一些,唱歌就是唱歌,恋爱就是恋爱,让一切都恢复它本身的面貌,不要事事都追究背后的意义。像王小波说的,有趣、有爱、有智慧,人生便已足够了。 ----东土大唐《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生命和爱情有什么关系呢?王小波的爱情宣言就是:爱你就像爱生命。 ----风泉醉
●中国纯文学的幽闭、世故和说教,王小波尖锐批评其“无智、无性、无趣”,
坦陈自己的文学观与之相反——智慧、性爱和有趣,是他写作的价值前提,“我总觉得文学的使命就是制止整个社会变得无趣”。
这是因为,“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全部耳熟能详” ----王小波
●王小波厉害的是他的幽默和坚决的嘲讽态度。这两块是容易展现自己的。因此后来我也在他的文本里读到他的优越感。我也不觉得他留下了什么典型的文学形象,他的文本留下的都是三个字:王小波。也许他和鲁迅一样,在针砭时弊上有突出贡献,但从求知层面说,他误人不浅。今天如果我的朋友还在看这类杂文,我会低看他好几眼。我觉得这样的读者没有多少自制力。我们终归应该将有限的阅读时间投放到自己未知的领域。 ----阿乙
●有些人隐藏的真深,直到死后才名声大噪,王小波就是其一。
●中国这个地方是个特别欢迎宣传、蛊惑宣传的地方,大家也特别容易中蛊惑宣传的毒,所以,大家要好好小心,这是王小波十年前给大家的警告。 ----梁文道《我读》
●戴锦华教授曾评论王小波写的性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性,绝不只是描写政权或社会怎么样压抑了人的性爱自由和恋爱自由,他是把性关系写成一种权力关系。 ----梁文道《我读》
●看到王小波给银河用五线谱写信的时候,我就在想,若是有天我要向终身伴侣示爱,一定会选封正式的请柬写情书给她,一笔一划描她的名字,毕恭毕敬地递到她手上,诚挚地邀请她加入我的一生。 ----silver是水果味儿的
●当初我也是在这个年纪中招,我中过《读者》的招,也中过杂文的招,现在我老了,就不能这样再为空洞的东西折腾来折腾去了。我并不是反对常识,我只是想说,这件事应该分开看,如果常识你懂,你就不必恋栈于对它的继续热读。当然,“脑残”者要多读点,但你若不是“脑残”,还读那么多,难道就是为了过过智力优越感的瘾么?可是,老跟低位的人比智慧,自己也高明不到哪里去。王小波展现的是一种很好的入世态度,但他制造的不是艺术。 ----阿乙
●北京作家王小波,石康,冯唐早期作品都带有青春期荷尔蒙的味道,都带有性启蒙的躁动彷徨,都有姑娘,还不止一个姑娘,他们需要一个一个姑娘,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清晨的阳光透过毛玻璃,看不清,透不明。精液、体液射到毛玻璃,湿湿的,黏黏的,缓缓下滑,柳条在风中摇曳,日子仿佛很慢,黄昏总是不落下,可黄昏总是模糊,让人幻想,让人迷醉,想去触碰, 却怎么也够不着。梦想像吹饱了气的避孕套,肿胀,漂浮在空中,怕它坠落,怕它被戳破, 多么想它一直飘,一直飘,那样的日子懵懂,但一生回味。 ----梅守思《青春是块毛玻璃》
●王小波所说:他们要把这世界弄的只适合他们生存!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生活只会越来越不容易
●爱一个人真的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你所爱的那个人足够让你一想到她便会很开心,用王小波的话说便是「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因为爱你,所以每天的清晨醒来就会马上想起你,然后马上翻翻手机看看你是否发来了早安呢!因为爱你,所以每当有好玩儿的事情我总是想与你分享,和你一起大声笑。因为爱你,我的世界仿佛一直都是诗意的!当我发现生活中的所有不愉快都可以用“爱你”来打消时,我就发现爱你真是太好啦!
●王小波说,世界既有阳的一面,也有阴的一面。阳的一面变弱,阴的一面就变强
●王小波说,他们把这个世界弄得越来越适合他们自己居住了。我的儿子,这就是你要自己单创一个世界的原因吗?
我怎么才能进去他的世界呢,我也想去那里看看。如果有意思,干脆我也搬到他们的世界去算了。 ----蔡春猪《爸爸爱喜禾》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柴静《看见》
●上帝想听诗,带走了徐志摩;上帝想听歌,带走了张国荣;上帝想看小品,带走了洛桑;上帝想看小说,带走了王小波;上帝想打架,带走了李小龙;上帝想恋爱,带走了侏罗纪恐龙…
●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会将“特立独行”当作自己的本意。它是一种反抗,是一种受到强大压迫之后,内心深处产生的反抗意识。这种压迫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即环境与精神。前者如王小波,后者如黄家驹。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圣人终于修道功成,物我两忘了;芸芸众生关心的是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同于狗屎。只有一小撮游魂,在红尘里摔打滚爬、上窜下跳,好生痛苦。王小波窃窃地念叨: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我使劲地问自己,使劲问,终于惶惶然、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很多事情毫无办法。 ----咸泡饭《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羡慕》
●离开路透我很不舍,过去六七年世界各地漂泊的日子才结束, 我的生活刚刚稳定下来, 但我知道随着年纪的增长, 束缚和捆绑会更多。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二十一岁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李沐泽《这世界啊,随他去吧》
●王小波对李银河说: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我想这大概就是所有情书的真谛,不管我们是不是毛孔粗大、满脸痘痘或者浑身过敏,又不管我们是不是被生活折磨得奄奄一息,在写下情书的那个瞬间总是美的,丑脸会泛出光辉,所有让人烦恼的琐事退居一隅,天空变成深蓝,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是让人难为情的粉红。从这个角度来说,写情书比收情书要幸福得多,因为读信的人不可能进入这个魔法世界,在爱的国度里,他们只是个可怜的麻瓜,而我们写出的每一封情书,最终都是想留住这个有魔法的自己。 ----李静睿《愿你的道路漫长》
●王小波致李银河
我想我现在了解你了。你有一个很完美的灵魂,真像一个令人神往的锦标。对比之下我的灵魂显得有点黑暗。
我不要孤独,孤独是丑的,令人作呕的,灰色的。我要和你相通,共存,还有你的温暖,都是最迷人的啊!可惜我不漂亮。可是我诚心诚意呢,好吗我?我会爱,入迷,微笑,陶醉。好吗我?
你真可爱,让人爱得要命。你一来,我就决心正经地、不是马虎地生活下去,哪怕要费心费力呢,哪怕我去牺牲呢。说傻话不解决问题。我知道为什么要爱,你也知道为什么了吧?我爱,好好爱,你也一样吧。(不一样也不要紧,别害怕,我不是大老虎。) ----王小波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路遥说,活着不只是活着。高晓松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你的心中是否埋藏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王小波对李银河说,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但还是喜欢你。
●王小波给李银河写过一句话,你是我孩子气的神。大抵形容的就是这样的一秒钟吧,唯有在这个人面前,你才能放下所有伪装,丢掉所有因阅历锻炼出来的圆滑世故,你回归纯真,心中不再所有防备,纯粹到剔透,轻易能满足,轻易被感动,世界在你眼中绚烂又快乐。
只要你想笑,你就能笑了。 ----马甲乃浮云《神经病不会好转》
●2.沉默的大多数
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喜欢上王小波,几乎是必然的。
他的犀利和冷幽默,带着锋利的自嘲和对整个时代的冷眼旁观。文化大革命,一个历史书无数次跳过,电影与文化的禁区,在他笔下被无情的揭开。但是,没有怒骂,没有抱怨,只有理性到极致的剖析。就像一把手术刀,他是医生,也是患者。切出来的,是血淋淋的十年。
看完后,有些脸红。
原来我也只是个庸俗的笨蛋,不过还好有它,对,还好有它。
●王小波说,一个人仅有此生是不够的,还要有个诗意的人生。
●王小波和李银河二人结识之初,曾拉钩相约,即使不能做夫妻,也要做终身的朋友。而我俩呢?
●周星驰:我养你啊!
黄伟文:余生请你指教。
张学友:很想带你去吹吹风。
玛格丽特:我在床上,饭在锅里。?
张爱玲: 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方文山: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王小波: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足够了吧!
李之仪: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林夕:你是我这一生等了半世未拆的礼物。?
仓央嘉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冯唐: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王小波:“你好啊,李银河,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