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名句_关于王国维的名句
●11.可怜身是眼中人。_王国维
。。。我说了一句王先生的词,R说我自恋。。。
●王国维要求他的学生做到“六不”
①不放言高论
②不攻击古人
③不议论他人短长
④不吹嘘
⑤不夸渊博
⑥不抄袭他人言论
●一个诗人要去描写红杏开到繁盛至极的感觉,他一定要有自己的表现手法,因为每个人都在写红杏开得很美。他用“红杏枝头春意”来形容春天那个红杏花开的繁盛的状况,然后用一个“闹”字,“闹”变成动词,用动词收尾。“闹”字一出来,整个视觉、听觉、嗅觉上的感觉全部出来了。王国维极其赞赏这个“闹”字,认为是了不起的创作。其实创作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一个字,看这个字是否用对了。 ----蒋勋《蒋勋说宋词》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
●罗马可视为力的象征与征服的象征,而希腊可视为与此相对应的美的象征。谈起希腊,我固然想到赫克托尔与阿喀纽斯这些男性大英雄,但我更多地想到海伦与维纳斯。谈起罗马,我则想不起任何一个女子的名字,只会想起恺撒、安东尼、屋大维和斗兽场里的狮子。由希腊体现的人类永恒的天真、女性的魅力和审美的向度,才是真正值得诗人学者着迷的。王国维真了不起,这位先知型的天才,和梁启超等近代启蒙者不同,他不是鼓吹中国需要斯巴达精神,而是需要希腊的美与形而上。他最后自沉昆明湖,是他意识到的理想王国已在现实中彻底毁灭,希腊与《红楼梦》所暗示的世界在另一空间。他愿意以生命去寻找这一空间。 ----《共悟人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三大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第一境界可以理解为“明”,此境界为登高远,“望尽天涯路”,把握全局,明确自己所追寻的目标与方向,是最初的求学与立志之境。
第二境界为“行",词境界为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为了实现远大目标理应坚忍不拔、“衣带渐宽”,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境届为“得”之境界,第一境界与第二境界都做好了,功到自然成。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试问人工智能如何能揣摩出乱红飞过、杜鹃声里的萧索与苦痛之间细微的不同呢?
●何谓:不问西东?语塞的很多,盲从凑热闹,追随潮流跟风,害怕被抛弃。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奔涌而上去参加一些狂欢 ,而没有自我的定力 ?,灵魂的成熟 ,和独立的声音 ,怎么会有成长,进而精神成人?会通中外,并育德才,方可复兴中华文明。生命是有维度的,不仅在于他的长度,还有宽度和深度;有的人活着却死了,如同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王国维“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真正的大学问,是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播扬大善大美,大德大爱,有了西东,格局就小了很
●中国人的神在大自然里,中国文人咏物咏景之诗,无非在与大化闲话桑麻,中国人选择土腹为最终的归宿,要将生命璧还。汨罗沉渊的屈原、乌江自刎的项羽、昆明湖纵身的王国维......无不认为此生惟大化能懂。李白捞月而逝不管属实与否,此念必曾心头拂过,李白懂得绝美,也敢于殉美。 ----简媜《私房书》
●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者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立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阶段,追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阶段,得道:众里寻它千万度,蓦然回道,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风月·记异世神级鉴赏大师
自古诗词之道在意境,而意境之构成又依仗于具体的诗句和字词。自古诗歌三重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有言:欲成大事者,必有三境。然则老夫犹思,世上岂无第四境否?终日苦思,全无结果,乃遂作立此书,以供诸君同为探讨,以诗入道。
月生沧海时 掀开这 迷昧诗情 幻象
静听自在天 梵花落 三千是非 情障
谁拈起 大千世界的一瓣因果 无常
心似琉璃 却为谁执迷 陷红尘 万丈
无边风月 隔断 奈何彼岸的渡口
许一场 大梦无期的等候
纵然勘破痴妄 却依然 不想放手
浮生灯火 皆在相思 眉头指间的风 匆匆来去 吹散那些 过往
哪年哪日 悄然情动 几欲为你 痴狂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近代】王国维
窈窕燕姬年十五,
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
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
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蝶恋花
民国·王国维
窈窕燕姬年十五,
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
众里嫣然通一顾,
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
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
当面吴娘夸善舞,
可怜总被腰肢误。
赏析:有一种相遇叫“我的眼里只有她”,是在群芳中发现了鹤立鸡群的女神。人世间有百媚千娇,我独恋你那一种。
那个燕姬,身姿窈窕,年方十五,拖曳长裙,却没有那种做作的纤纤细步。众人中嫣然一笑,顾盼神飞,光彩照人,人世间的其他美色便如尘土。
她像一株亭亭玉立的树,刚吐露出芬芳的花朵。除了“天然”两个字,还有什么词能够形容她呢?想想那些自夸的吴娘是何其的做作,失去了天然的风韵。
●我们中国在清末民初出了两个大诗人,王国维与易实甫。有四句易实甫的诗我最爱念,也最爱引,可是忘了头一句,只记得三句,于是我给它补上个第一句:
但得高歌且高歌,
行乐天其奈我何;
名士一文值钱少,
古人五十盖棺多。
这首诗使我感觉得出来,清末民初时的脉搏。清末民初是我国的迷失了的时代。那个时代真正的诗人,是王国维,是易实甫。他们有一套价值观念,因无从保存了,而感彻底的悲观。悲观之下的诗人,歌喉是凄楚的。强者在高声喊冤,弱者在低声呼痛。而共同的目标,却是不知所之。 ----陈之藩《在春风里·剑河倒影》
●我读过林清玄,读过王国维,读过林语堂,
看过诗篇,喝过烈酒,
数过白云,醒着过夜,
所有的记忆汇成一字一句,
千疮百孔,不落一词。
●所谓革命,不是英语“revolution”的译语。革命――改革命运。也就是说,一个王朝的天命已尽,而由其他的王朝取而代之。“王朝的交替”就是“革命”的本意。譬如,汉灭而魏起就是“汉魏革命”。其中以“殷周革命”为最有名。在六百年前左右。就有一场“夏殷革命”,不过,那几乎只是单纯的王朝交替,并没有动摇当时的世界结构。动摇世界的革命,那就当推殷周革命。如果贸然地加以断言的话,那么,殷周革命就是从中国的超古代移行到古代,从神明的时代转换到人类的时代。在文明、社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殷是祭政一致,也就是宗教和zz一体化,zz和军事之事都根据占卜来制定。同时还存在有很多奴隶,青铜器文化璀璨无比。周期时,殷在文化、社会方面的传统都丧失了,王国维(一八七七
●“境界说”的创导者王国维则早就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事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出其口是也。”
●传统的中国文人身上都有一种洁身自好的气节,那就是以仰人鼻息为耻,以嗟来之食为辱,以寄人篱下为哀。王国维的一生,可说都是在忧患中度过的。这期间,物质生活的窘迫应是他每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尽管他遇到了罗振玉这样的大贵人,但他的内心中肯定有种受制于人的羁绊感,时刻都想超脱于现实,远离物欲。于是,超功利的思想就化作了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与道家的无为逍遥思想有其曲同工之妙。 ----季风《王国维讲国学 季风编》
●他说杜甫这八首诗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的声音、它的语言、它的结构、它的词汇。文学批评就从作者转到了作品。那后来西方人又说作品还不是关键,是看读者的接受、读者的反应,是接受的美学,是aesthetic of reception,是reader response,是接受的美学,是读者怎么接受的。可是王国维他没有这些理论,但他所讲的是他自己作为读者的授受啊,寻三首原来的词末必有成大事业、大学问的境界的读者,才从柳永他们这些人的词里面读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这三种境界。没有王国维的修养,你读不出这三种境界来的。这是读者的反应。 ----叶嘉莹《小词大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重境界,分别可以理解为是“明”、“行”、“达”。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到知道如何去坚持,最终功到自然成。
●“美之为物有两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夫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者”王国维认为如果观赏之物与观赏之人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也没什么私欲,观赏之人只是冲着观赏而来,那么他观赏时的那种宁静的状态就叫优美之情,被他观赏之物就叫优美,他认为这是一种普通之美。如果观赏之物大不利于观赏人,让他生活的意志受到诱引,而将才智单独用于深入观赏此物,那么这个观赏之物就叫壮美,观赏之人的感情叫壮美之情。 ----季风《王国维讲国学 季风编》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 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 柳永《凤栖梧》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