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关于梁启超名言名句

发布时间:2022-12-21 14:35:45

  ●1929年,梁启超病后再次住进协和医院,最后在该院病逝。他的病历至今完整地保留在协和病案室内。对于梁启超在被割错肾后,仍支持刚进入中国的西医,后人的评价是“科学、理性、宽容”。虽然那时的梁启超已经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并非万能”。就像九年前,他从欧洲归来发表的《欧游心影录》中所写,他感觉到“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他在自注中说:“读者切勿误会,因此菲薄科学,我绝对不承认科学破产,不过也不承认科学万能”。从梁启超的协和医院看病遭遇,能看出科学并非万能,当时在中国处在起步阶段的西医也一样。医学并非万能,它作为一门科学从来就存在着未知,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从事医学的医生也有作为人的局限性。据传,为梁启超手术的主刀,是当时著 ----讴歌《协和医事》

  ●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对一个学人应该有两种评价,或者说有两种标准,一个是学术研究方面,看他是不是有贡献,另外一个标准就是他对时代的影响。有很多人对时代的影响太大了,包括梁启超、胡适,他们影响了整个一个时代的风气,就不宜单从专业的角度来衡量。他们在某一个专业的研究上可以未必有多大贡献,可是他们对于整个时代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包括郭沫若在自传里都讲,他们那个时代的青年几乎没有不受梁启超影响的。 ----何兆武《上学记》

  ●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看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性问题,他们希望建成对国家、集体的认同,同时又促使国家保障、维护个人的权利。梁启超在1900年流亡澳大利亚时,就对中国社会的某些严重弊端作出深刻的批评。
他说:“中国是一个奴隶的国家”,而西方每个人都有主权,即使孩子都“自治其事”,虽然梁启超的看法有表面化的缺点,因为他没看到澳大利亚的土著在当时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但澳大利亚在1900年后,确实开始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梁启超的观点其实就是五四的先声,他比胡适、陈独秀早了十几年,把“国家、民族、个人权利”联系在了一起。 ----高华《历史学的境界》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为了祖国的强大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强则国家强。类比可说道:国民智则国家智,国民强则国家强。假如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国民的智力低下、能力不强(品德不高、身体不壮等),那么,这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经济等实力能强大吗?

国家是大河,小家是大河中流出的小溪;国家是大树,小家是大树上生长的枝叶。大河干了,小溪必然无水;大树到了,枝叶必然枯萎。所以,为国家也是为小家,也是为自己。为了祖国的强大,奋斗吧!

  ●明明知道父母的爱多么深重,却仍要任意去顶撞。

明知道简单的一句关心会带来温暖,却永远说不出口。

明知道所有的期许与鼓励承载了许多希望,

却假装不在意,或许不应该看到那一句{你累吗},

也不应该想到所有挫折与彷徨,
拐弯抹角,不谙世事

梁启超先生说: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敬畏这八个字。

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原来你一直都是你,只是我从来不认识真正的你。百转千回,依旧在那里,待相差了岁月空间的缘分,望不尽,忘不尽。

秋雨落尽,风也散去,雅在人心。

时间是什么。没有尽头,风吹的那一刻总会飘过。

  ●世人称鸿章乃当世之权臣,又多以为“权臣”便是“奸臣”,以为此一考语乃是对鸿章贬斥之意。后生辈如梁启超等,大费口舌论证鸿章并非权臣,实在多余。
何为权臣?手握重权之臣也。鸿章位极人臣,手握雄兵,统率海陆,先后巡抚江苏,总督湖广、两江、直隶、两广,内则开府建衙、起居八座,外则周旋列强、合纵连横,参赞机枢,决策庙堂,迄今四十余年。遍观大清朝野,与鸿章同期之人,似都不能如鸿章般历久弥坚。美利坚国公使亦曾说:“李鸿章乃清帝国最有权势之官吏……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先向李鸿章征求意见。”鸿章自忖,“权臣”二字,还是当得的,也是公允的。 ----雪珥《李鸿章政改笔记》

  ●早期的辉煌会把人的思想留住。有些人曾经在比如说大学时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一旦受到挫折,他的思想就会永远用来回忆大学时光。梁启超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一个人一旦开始回忆,他基本上就会停止进步。

  ●由此可知,梁启超有经济头脑,有zz抱负,却少了zz魄力和zz能力。好在他的财经思想今天已是国人的常识。他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是说不尽的。具体到经济领域,我们可以说,他仍给今天的文化人树立了榜样,那就是知识人不必讳言利益,也应该参与经济实践。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伟大这个词用在郑和身上是绝对不过分的,他不是皇室宗亲,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但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段传奇——中国人的海上传奇,在郑和之前历史上有过无数的王侯将相,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但郑和只有一个。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徐志摩在给梁启超的信中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伊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上世纪初,中国也有过关于政体的争论,保皇派的认为应当君主立宪,革命派的主张共和制。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缺陷,其中还是梁启超比较有远见。任公认为中国民智未开,贸然实行全民的民主是不可行的,人民不懂得利用自己的权利,结果他们的民主权利就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操控,因此他更主张渐进式的改革。中国实际的zz走势,几十年的动荡格局也部分的验证了梁的观点,在这方面梁启超的水平确实比他的老师康有为更为与时俱进。 ----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梁启超

  ●梁启超曾言:“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在现实面前,好难,真的好难。 ----梁启超

  ●她其实就是一个从乱世里一路颠沛行来的凡间女子,只是她比寻常女子更多一些才气与灵气,又恰好生得一副清丽可人的好容貌,这便让她多了一些先天的优势。她出生于江南的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成人又嫁与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为妇。门当户对的婚姻,事业上的志同道合,宽宏大量的夫君,一生不离不弃的朋友,共同筑起林徽因幸福的堡垒,让她活成多少人眼中的楷模与风景。 ----梅寒《韶华如诗,林下美人:林徽因传》

  ●称臣不名:在中国古代,你叫人家的名,跟骂人一样,只能叫他的字。你看咱们这些电视剧里,叫谭嗣同为嗣同兄。这样嗣同兄非抽你不可。你这么叫,你挖人祖坟不是?《走向共和》里李鸿章那么大岁数,见了梁启超,也是“卓如啊”而不是“启超啊”。马超给蜀国皇帝上书,孟德杀我全家百余口。他杀了你一百多口,你还得叫他孟德,要不然证明你这个人没文化。公瑾如何如何,孔明如何如何,你不能说诸葛亮怎么着、周瑜怎么着,那不行。 ----袁腾飞《袁腾飞讲历史》

  ●梁启超说,凡是经过重重内乱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纯洁国民性的,内乱会在老百姓心目中培养起六种倾向:侥幸、残忍、彼此倾轧、虚伪狡诈、冷漠凉薄、苟且。 ----梁启超

  ●张之洞曰: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梁启超回曰: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张之洞,梁启超

  ●总结地说,在中国现代史上,五四是价值观念转变的关键时代。这是由于知识分子自动自发并且有意识有系统地进行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巨大努力。五四的知识分子不但彻底冲击了传统的价值系统,而且也引进了许多新的价值,如民主、科学、自由、人权之类。这些新的价值在七十多年之后仍然是中国大陆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五四以来新价值尽管名目繁多,但从根源上说,都可以归系到一个中心价值上,即个人的自作主宰;这是从谭嗣同、梁启超到蔡元培、早期的鲁迅和陈独秀、胡适等所共同提倡的。然而这决不是说,他们所向往的是西方式的个人主义,而置国家民族的大群于不顾。相反地,他们都是在建立新的群体秩序这一大前提之下,倡导个性解放、个人自主的。 ----余英时《中国情怀》

  ●拜物,世间盛行,已为常态,少许取之,或能解一时之惑,但毕竟娱性而腐心,是鸦片之于咳嗽,田雀之于稻粱。而即便玄妙如宗教,其实也是“修心之学”,梁启超干脆称家所讲的法“就是心理学”。
推而广之,若按照归因理论所讲,人们做一切事时,内心都会有利害计算,找出能自我抚平的理由。那么,所有与人有关的正经学问,都不妨视为“心理学”。 ----《请把美献给这个世界的荒凉》

  ●罗马可视为力的象征与征服的象征,而希腊可视为与此相对应的美的象征。谈起希腊,我固然想到赫克托尔与阿喀纽斯这些男性大英雄,但我更多地想到海伦与维纳斯。谈起罗马,我则想不起任何一个女子的名字,只会想起恺撒、安东尼、屋大维和斗兽场里的狮子。由希腊体现的人类永恒的天真、女性的魅力和审美的向度,才是真正值得诗人学者着迷的。王国维真了不起,这位先知型的天才,和梁启超等近代启蒙者不同,他不是鼓吹中国需要斯巴达精神,而是需要希腊的美与形而上。他最后自沉昆明湖,是他意识到的理想王国已在现实中彻底毁灭,希腊与《红楼梦》所暗示的世界在另一空间。他愿意以生命去寻找这一空间。 ----《共悟人间》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经典语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