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名言
1. 一以当十,所向无敌
2. 以智说愚必不听
3. 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4. 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5.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6.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7. 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
8.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9. 小忠乃大忠之贼
10. 小利为大利之残
11.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2. 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3. 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14.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5. 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6. 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17. 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8.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19.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20.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21.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22.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3.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24.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25.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26.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27.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28.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9.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0.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1.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32.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33.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34.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35.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36.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37.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8.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 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