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硕士到尼泊尔做志愿者,为公益贡献心意
抵达尼泊尔:适应经常停电和罢工不断的日子
30岁的我,一个人搬家到新的国度生活,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开始新的工作, 每天和新认识的朋友相处,鼓足勇气尝试着一切新鲜事物。
一条哈达,一本尼泊尔语字典,一套培训教材,一张加德满都地图,外加本月生活费,这是在深夜抵达加德满都的我从VSO同事手里接过的东西。我在尼泊尔的生活就这样开始。
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第一个月,我和来自英国、菲律宾和肯尼亚的志愿者们在语言学校学习尼泊尔语。
其次要适应尼泊尔的“艰苦”生活。尼泊尔很贫穷,作为首都的加德满都和国内城市相比,生活条件很落后。在这里居住,最大的困难是习惯经常停电的生活,冬季一天停电最严重时长达14小时。冬季不供暖,室内阴冷,热水成了奢侈品。
此外,还要习惯时不时的罢工行动。尼泊尔zz不稳定,现在还没有宪法,2012年5月制宪会议出台宪法的最后大限之前,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团体和党派号召发起的罢工活动。记得第一次去见合作伙伴的路上,我遭遇了一大群示威者,整条路的店铺都关门了,车辆也禁止通行,情急之下,我冲向荷枪实弹的武警,请求他接电话解释自己所处的位置,没想到武警居然微笑着又是指路又是护送我到了安全的小巷。
日常一天:紧张充实的走访调研
作为一个志愿者,我在这里的时间只有一年,也许我充满了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但是当地的人们在这里生活了世世代代,我必须首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才有造成积极改变的可能。
作为社会性别和能力建设顾问,我主要负责把社会性别主流化到VSO在尼泊尔的教育、卫生和扶贫项目中去,开发社会性别战略,为办公室员工和其他各国的志愿者提供关于社会性别的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我还帮VSO 建立了2个新项目,致力于解决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以及提高女性参与决策的权利。剩余的时间,我和当地一家倡导和保障穆斯林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一起工作,主要负责能力建设。
在这里的工作紧张而充实,以我去尼泊尔西部学校做社会性别评估为例,我的一天大概是这样度过:
早上6点起床,早餐时向在当地学校工作的志愿者了解当天学校的情况,准备水和简单零食(当地10点开始工作,没有吃午餐的习惯)。8点出发,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达学校,先向老师们介绍社会性别评估的目的和具体活动,然后在教室观察教学课。随后,对学生和老师们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学生和老师进行深入访谈。全部调研结束后,和翻译一起把尼泊尔语翻译成英文,以便后期录入数据。下午5点,结束学校的工作,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返回镇上。
性别平等而努力:改变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
尼泊尔是世界上性别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妇女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非常多。可是,在发展领域工作,着急不来。改变不是一下子就会降临,而是在缓慢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而来。
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尼泊尔在135个国家中位列第123名。在过去一年里,我走访了尼泊尔的很多地方,亲眼目睹了这里的现状。
以教育为例,女孩的教育不被重视,童婚现象很普遍,结婚后的女孩往往辍学,而男生大多会继续接受教育。此外,家长们倾向于把男生送去质量好的私立学校,把女生送去公立学校。令人担忧的是,学生们很小就在社会影响下形成了性别偏见,如:学生们认为女性可以胜任的工作是“扫地洗衣服”,男性则包括“喝酒”、“赚钱”还有“认识世界”。在学校及其它教育行政系统,女性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尼泊尔虽然在一些领域有促进性别平等的立法,但是在现实中却被搁置了。有一次,我前往尼泊尔偏远山区为VSO一个关于家庭暴力的项目收集数据,却在走访的几个村庄里发现重婚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政府官员、警察和士兵中。即使在法律上这不被容许,村民们却都不以为然。同样,虽然尼泊尔有关于家庭暴力的特别立法,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被实施。
可是在发展领域工作,却着急不来。当地人在这里生活了世世代代,所有的一切,积极的,消极的,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首先必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在此基础上才有造成积极改变的可能。所以,我想的更多的是怎么激发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每一个有持续性的积极成果,都只能靠当地人自己完成。我很庆幸,在这一年里,我让更多人意识到社会性别的不公正问题,激发了他们为改变这个现状而努力的决心,并且在这条路上开始探索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