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富军团踏浪而来
发布时间:2019-02-01 08:29:10
元旦之初,《福布斯》中文版便发布了其2012年度首份榜单“中国潜力企业榜”。其中,在2012中国最具潜力非上市公司TOP20的榜单中,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作为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的综合服务提供商,汉鼎信息曾先后获得全国十大IT服务商、全国十大系统集成商、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大品牌企业等称号。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创始人王麒诚和吴艳是两位“80后”创业新锐。
由于所经历的特殊的历史年代,“80后”曾经是饱受争议的“不靠谱”一代,在一段时间内给人们以负面的印象。有人说这一代人强调个性,追求标新立异,崇洋媚外,喜欢韩国肥皂剧和法国的时尚,还有来自更多国家的非主流文化生活,他们无病呻吟,习惯在富足的生活之中寻求忧郁和悲伤。也有人说他们难以管教,也有一点好高骛远,不热衷zz,不关心社会。
不管“80后”有没有这些缺点,只是,这些所谓的缺点,恰恰可以转化为追求创新,愿意为梦想而不断奋斗,敢想敢干等优点。正是这些特点,让“80后”不同于老一辈的创业者们。“80后”往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有梦想,更能前瞻性的看到发展机遇,敢于创新,懂得通过整合多元化媒体平台与消费者沟通。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信息化的时代,“80后”的创业者们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部分创业者已身价过亿。
值得一提的是,“80后”是亲眼鉴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相比,“80后”没有经历过国家的动荡,却见证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革:国家从闭关锁国走向国际化,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80后”所处的年代,正是互联网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国家体制转轨,国家对大学生不包分配,所以他们热衷于创业。而与“90后”不同,他们都有从小到大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生活享受却简单充实、在今天看来珍贵特别的童年时代,以及率先跨入中国的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事物的少年时代,最终成为了现今这群日渐成熟进入社会有所担当的青年一代。
于是,在商界,文学界,体育界乃至演艺界,到处都有“80后”们奋斗的身影,那些不懈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榜样式的年轻人,在各自的领域挥洒着青春,成为财富新贵。
付文丽——从教师到老板
身为阿凯迪亚和天地控股的老总,付文丽频频亮相在各大杂志上。除了是一名老总,付文丽还是一位出名的美女加才女。学习计算机编程出身的她曾是一名计算机教师,1995年因一次偶然的机遇进入北京地产界,2001年加盟天地控股。显然付文丽是喜欢挑战性工作的人,从房地产开发的普通员工开始,历经副总经理、总经理、副总裁到总裁。一步一步走来,付文丽用10年的时间在房地产行业开发了多种物业形态,都以精准的市场定位及产品定位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李想——实践出真知
很多人都知道,国内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泡泡网的首席执行官李想是个“80后”。1981年生人的李想是河北石家庄人,只有高中学历。李想从来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快速使用的。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起来。但初中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拼命学习,就因为老师一句话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他认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中学6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白天在课堂上不愿同老师同学分享的观点,晚上在互联网上可以敞开自由地表达、遭遇到强烈地碰撞,在争执或者认同中被不断记录、被不断成就。“新东西都是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传统的教育被抛开了。”
1999年高中毕业后,李想开始创业,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1亿元以上的身价,不过短短四年。如今,泡泡网年营收入近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
互联网和车是李想的最爱。在李想看来,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这些不仅是缔造李想神话的原因,更应该是所有80年后的经营精英应具有的素质。
戴志康——社区软件领域老大
康盛世界CEO戴志康在小学五年级便已经开始接触电脑,初中时,编了第一本DOS程序书,2000年考入哈尔滨某大学。2001年,受电影论坛灵感启发,开发设计出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Discuz!。2003年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Discuz!进入高速轨道,平均每月增加30%。2003年收入几万元,2004年几十万元,2005年几百万元,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25岁那年,戴志康在中关村拥有一家年营业额达500万元的公司,2005年7月,康盛世界收到风险投资的数百万美金,身价过亿,成为“80后”网络新贵中又一颗耀眼的新星。
有人评价戴志康是个敢于冒险和付出的人。在他眼里,只要多付出,肯付出,就会有回报。想了就做,是其能够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戴志康坦言,年轻的创业者最大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年轻,“年轻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补救过错,但反过来讲,市场竞争不会因为你年轻就宽容你,你犯错误别人不犯,你可能就死掉了。”
高燃——表面谦虚内心张狂
高燃是MySee的总裁,1981年生人。1998年中专毕业的高燃,在半年后考上了清华大学新闻系,后在《经济观察报》做了半年财经记者,还被报社评为当年最佳新记者。2003年进入IT界创业。2006年6月,与Mysee研发主管邓迪合作,专做视频直播的MySee由此诞生。
他像很多前辈的企业家那样,喜欢他的同乡伟人毛泽东,事实上,高燃也的确是个初步成功的谋略者,在他考上清华大学时,他的乡亲们曾激动的预测,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央委员”。最近的一年里,高燃在大学做了很多场演讲,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与日俱增,额外的收获是,目前他的演讲已经达到1万块一场。当茅侃侃评价高燃“内心张狂表面也张狂”时,他笑道“我表面是谦虚的”。
茅侃侃——创意取胜
1999年,北京育英中学出了一回“百年不遇”的尴尬。一个叫茅侃侃的高一男生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按国家政策,他没有考大学的资格了。他说,这不正好,咱就不学了。
这位叫茅侃侃的同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日后成为了北京爱航工业公司的首席架构师兼首席执行官、MaJoy总裁,身兼数职。
2004年初创业时,茅侃侃自创MaJoy项目魔幻和欢乐的缩拼,与一名国企老板合作,把电脑游戏搬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当中,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由真人来演绎电脑游戏。这个项目的地址就在石景山区的雕塑公园内,大约有4万平方米的场地面积。所以,茅侃侃本人没投入一分钱,仅仅凭其创意和理念,取得年收入15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将近20%的股份。
陈欧——天才创业者
聚美优品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欧身上的光环远不止这些。他是典型的少年创业型人物,16岁留学新加坡,本科期间就创办了全球领先的在线游戏平台Garena,用户多达数千万。26岁时即获得美国顶级大学斯坦福大学MBA学位,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国MBA毕业生。(创业 www.telnote.cn)2009年,陈欧携手另外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戴雨森、刘辉(均为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毅然回国,开始了再次创业历程。创办聚美优品,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受到广泛关注,很快获得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阿里巴巴天使投资人吴炯,险峰华兴天使基金等国内知名天使投资人以及国际最大风险投资基金红杉资本的数千万美金的高额投资。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注册用户超300万,总营业额突破4亿元。
杜一楠——一半是精英一半是草根
说起杜一楠,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这位“24券”创始人兼CEO曾任美国最大的私募产权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资经理,其回国之后召集了一批业内优秀的管理、业务、技术人才,打造了24券这一全新概念网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用户最多,规模最大,服务最好的顶尖团购网站。目前,24券网每天网站浏览量超过五百万,活跃用户数亦过百万。据艾瑞报告:24券网稳居“独立团购前3名、网购前10名”。24券日均覆盖人数以达到国内购物类网站前12名,24券百度指数已超过日均6000。
从履历表上看,杜一楠就是一个华尔街精英。因为谁都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士、硕士、经济学学士,哈佛大学MBA对一个年轻人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但站在人们面前的杜一楠,却明明是一个草根,他会像个大男孩一样笑得阳光灿烂,并且像60年代的父辈一样执著于自己的理想,相信文化、相信努力、相信爱情、相信谨慎、相信创业。
韩寒——典型代表
“80后”对韩寒再熟悉不过了,人们对他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这和韩寒本人的独特个性有着很大的关系。韩寒曾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一段出名的简介:“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不参加电视专访,不写约稿,不写剧本,不演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他的书畅销到将其推上福布斯名人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迄今为止,已经卖出190多万册,稿费超过两百万元。2003年,韩寒首次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N组比赛。2004年6月,他加入云南红河拉力车队,同年获得亚洲宝马方程式资格赛冠军,获得宝马参赛奖学金5万美金,并参加年度亚洲宝马方程式。这位从新概念作文比赛里走出来的新锐作家,用笔写心,又有着“80后”的一切个性,当真为“80后”的典型代表。
郭敬明——风口浪尖中成长
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敬明,是“80后”作家中的第一位“老板”。郭敬明从出道至今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当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评价他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时,很多读者更是意见不一。显然,这样的“赞誉”让很多国人无法接受。一个商业促销出来的、还曾有抄袭嫌疑的写手,怎能称之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但在商业与小说“浑然一体”的美国,郭敬明的高稿酬收入、高销量,被美国人视为“成功”,似乎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姚明——时代标志
如果姚明在NBA打球打到38岁,他可以有2。7亿至2。9亿美元的收入,刨去所得税和NBA球员基金,姚明的实际收入约为1。8亿美元。这一收入还不包括姚明获得的场外赞助、广告等巨额商业收入。这一价值按目前的国际商品价格,相当于中国出口了102万吨大米,或46万吨钢材,或239万台电视机,或630万辆自行车,或98万吨原油。姚明的个人财富已经高达1。7亿元人民币。“姚明”这个名字更像是一个时代标志,一个“中国制造”的高端品牌。姚明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姚经济”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80后”的众多财富新贵中,有接受高等教育创业成功者,也有绕开高等教育成就事业的精英人才。“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是哪种人,“80后”都绝对是不简单也不愿平凡的一代。你可以把“80后”看做是一群不安分的叛逆份子,他们有着狂放不羁的个性,他们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当资本与年轻人的创意、激情有机结合;当政府推出众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当各地都创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孵化基地。“80后”再也没有理由去沉默。他们不断凸显着不同于祖辈父辈的生存发展理念,使自己的人生越来越有“80后”特有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