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中国人的活法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2022-07-11 10:00:15

  《中国人的活法》是一本由王充闾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活法》读后感(一):书写的历史,话出的生活

  破译千古风流人物心灵密码,书写中华山河一脉精神史诗。纵观华夏千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墨守成规延续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生存理念使其一脉相承,这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积淀已久的展现,也是千百年来华夏民族在争与不争间悟出的生存之路。

  当代散文家王充闾曾为探究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题下诗词:史影千般堪妙赏,行藏百态证人生。潮奔浪涌其情在,甘苦灯前漫点评。这位享有文坛“南有余秋雨,北有王充闾”美誉的当代文学家可谓对中国人的活法了然于心,在新华先锋最新出版的王充闾所著《中国人的活法》一书中他将以其独特的视角,开放的语境带我们漫步于史实之中,窥见千百年来华夏民族历史洪流中那些具有代表性人物是如何造就出中国人一脉相承的生存之道。

  知古鉴今,以史为鉴。透析历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揣摩,而是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研究。本书将所涉历史分为四大篇章:君王篇、政要篇、文人篇以及女性篇,让四个篇章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从他们的命运、困惑、征战与成就中读懂中国人延绵至今的生存法则。

  通篇文章包含了历史上的诸多知名人物,如李渊、宋徽宗、曾国藩、李鸿章、庄子、貂蝉、杨贵妃等人,所涉事件有被称为血腥家族的司马氏家族、六朝末期陈朝的两口古井、明代学者杨升庵与《临江仙》词、曾国藩的苦、欲、功、名和人生追求、文人孟庄的哲学人生以及用一缕香魂无断绝来诠释的女性史实等等。

  不论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君王篇,还是功名两个字,用破一生心的政要篇,亦或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文人篇,甚至是一缕香魂无断绝的女性篇,每一个篇章都是历史长河中名人志士传承而来的古代先贤文明,是可以让今人与古人隔空对话的媒介,更是走进历史大图景,窥见往事尘烟的千年画卷。

  《中国人的活法》可以说是开辟了透析历史史实的新天地,在那些充满了有趣、有料又有考点的历史往昔中与当今相较,让古今史书上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在作者幽默且犀利的笔锋之下,呈现出更为鲜活的历史生命,写出他们的内心、活法、困顿、命运以及那代代走过的永不磨灭的征途。

  《中国人的活法》读后感(二):《中国人的活法》——古人的命运里蕴藏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在历史这条长河里,有太多的人来来去去,有太多的事沉沉浮浮,我们常说以史为鉴,那么,那些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和事都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中国人的活法》是文学大家王充闾的全新力作,作者从君王、政要、文人、佳人四个层面对宋徽宗、曾国藩、庄子、杨贵妃、李清照等众多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解读,带领我们走进他们的本色、内心与格调,让我们透过古人的命运领悟中国人的生存之道。

  在历史热的今天,有无数人热衷于对于历史的探索与挖掘,那么透过历史,我们到底能够收获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zz上的变革、经济上的发展,可以领略人文的进步、思想的传承,学习历史,深入了解那些重要的人和事,也让我们能够以史为鉴,学会做人与做事。

  作者通过考察研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认真地梳理,为我们呈现真实可靠的历史知识,展现出一个个立体而真实的个人形象。作者还将许多古诗文和经典作品放到历史事件中去考察,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解读文字背后的真正意义。

  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中有帝王将相、有英雄豪杰、有乱成贼子、有美女佳丽,他们的故事如今还在被无数人述说着。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作者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也让我们对历史人物的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比如结束了魏、蜀、吴三国割据局面的西晋王朝的为何历经52年就草草落幕?比如堪称艺术家的宋徽宗是怎样误国误民?又是怎样以一己之力刺激了宋朝文化艺术的繁荣?比如以一曲《临江仙》被世人铭记的杨升庵一生仕途经历了怎样的蹉跎?比如曾经权倾朝野、位列三公的曾国藩心底究竟有着怎样的煎熬?比如江淹的“江郎才尽”到底是仕途发展中的必然结果还是韬光养晦的自我保护?比如马嵬坡下到底藏着杨贵妃怎样的生死谜团?细细读来,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人物的命运中埋藏着中国人的生存之道。

  历史中到底有多少我们曾经忽略的节点,有多少我们不曾了解的真相,有多少我们未曾看透的真实,这一次,让我们重新踏入历史的长河,在那些跳跃的浪花里去探寻中国人的活法。

  《中国人的活法》读后感(三):从历史人物身上找自己的活法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有人奔波忙碌,为碎银几两,谋生;有人灯红酒绿,为消遣为利益,相互牵扯,这是我们最经常看到的两类人。 人生天地间,利益、关系扯不断,即使按规章办事,体系化流程化,也难免会有所牵扯。 在这种复杂的关系里,我们该怎样找到自己的活着的方向,找到自己的意义和活法,是很多人不曾意识到的。 王充闾《中国人的活法》,以君王篇、政要篇、文人篇、女性篇集合了为君、为官、为文、为女的四类人,从他们的生平里了解故事,应对起伏落寞。

  能当皇帝的不一定是好皇帝,被认为是好皇帝也不一定是好人。 宋徽宗赵佶,独创了瘦金体,培养了《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还开创了的以诗考画的考试制度,“踏马归去马蹄香”的典故便是来源于此。 他改革了宫廷画院,在画学、考试、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如果他是个美院院长,绝对是首屈一指。 但他是一个皇帝,还是亡国之君,死在金太宗设置的囚牢里。 志向与职位不符,结果不言而喻,好在现在没有铁打的职位,每个人都有相对自由的选择。 文、理、艺、体,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不会产生逆反心理的事情去做,这可能是你的自由来源。

  为官者,也不见得都是适合的。学而优则仕,是惯性认知,却不一定都对。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作者,是明朝的杨慎。他官至中央,却因固守礼教成规被贬斥。 因皇帝无以为后,过继嘉靖,但继位后的嘉靖尊自己的亲生父母,在杨慎看来这不合礼法,需要有人正轨,他站了出来。 一个读书人,有自己的坚持和信仰,不畏权势和断送前途,尽管千年后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小事,认为他是顽固不化。 被贬斥的杨慎,在著书、修典籍,讲学、结社、化育多士,他找到另一种人生的可能。也许心中还是愤懑,但活法可以自己选。 每一条路都有一个值得实现、完成并守护的目标,此路不同,可寻他路。 书里说,他行为放荡,可能是以此避祸,也可能是本性,行为取舍凭己,倒也不是处处学习。

  为官者,曾国藩知进退,李鸿章求权势,去读去看,不认同便不遵循,书不必非要信,人也不必非要模仿。 文人,只是为官者仕途不顺的另一种活法。 我们熟知江郎才尽,却不知主角江淹除了文学成就有很多zz成就。 我们熟悉苏轼,是因为他的诗词歌赋,相比之下他的官途了解就不是很足。 我们知道《随园食单》会吃会玩的袁枚,不知道他33岁那年辞官,才有了43年的隐居生活。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学识的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有社会责任,官场理想求不得,自身学识反而成就了很多人。 这也是缘法。

  女子怎么活,在古时似乎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被困一方天地,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只此为命。 夹在董卓和吕布之间的貂蝉、被献吴王的西施、马嵬坡前的杨玉环,尽管历史上有她们的足迹,或为棋子,生死不得自由。 当李清照前有完美姻缘,后经世事之难,仍能检发丈夫,自己一人生活,虽然流言蜚语,但不蹉跎于庭院,也是一种活法。 过去女子生活太难,难在一方庭院之间找自己的方向意义和价值,而今束缚少了很多,可以求学、可以为官、可以做文人,都可以。 人生一世,有成有败,皆是他论。 我们自己求的,是按自己的意愿过活,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活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 从历史众人里,寻找自己的路,不失为一剂良方。

  《中国人的活法》读后感(四):《中国人的活法》|他一生从心所好,诗酒风流,放浪不羁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在浙江一户普通人家里,伴随着一声啼哭,一名男婴降生来到这世间。

  他从小就显得天资过人,再加上自身刻苦好学,12岁时便被时任浙江督学王兰生录取进入县学,与史玉瓒先生同进秀才。

  20岁以前,他一直在杭州读书求学,雍正十三年,参加科试,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可是,原本看似一帆风顺的仕途之路,最后却因散馆考试不合格被外调做官,从此走上“下坡路”,这年他刚好27岁。

  直到34岁,父亲去世,他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自此开始了悠闲的归隐生活。

  他就是被世人称为“随园老人”的袁牧。

  袁枚着色像(清·叶衍兰 绘)

  前两天看到一句话:“神仙老虎狗,各有各的活法。”

  同样的,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也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生存智慧,只不过有的人活得一帆风顺,有的人一生命途多舛。

  素有文学大家之称的王充闾在《中国人的活法》中说:“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一边佛系一边奋斗。”而袁枚的一生,就是集佛系与奋斗为一身的最好典范。

  王充闾深耕文坛,著作丰富,文坛素有“南有余秋雨,北有王充闾”之誉。他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在教育、国学、宣传等领域均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在《中国人的活法》这本书中,以一种开放的、现代的语境,笔涉往昔,意在当今,涉及李渊、宋徽宗、曾国藩、李鸿章、庄子、貂蝉、杨贵妃等众多历史人物,将他们的种种疑难、困惑表现出来,用过去鉴戒当下,写出他们的内心、活法、本色、格调,揭示一代代中国人历经风霜雪雨、走出人生正途的秘辛。

  在这众多人物里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对“随园老人”袁枚的叙述。

  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袁枚12岁中秀才,23岁中举,次年就成了进士,中了进士后,就回乡和幼时聘定的王氏完婚。真可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在当今社会看来,这简直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情事业双丰收。此时的袁枚对自己的仕途之旅也是充满了渴望和信心,准备大展宏图。

  可是,乐极常会生悲,也有可能是物极必反,大概是袁枚之前的路都走得太顺了,上天难免要给他一些考验。所以在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期满的考试中袁枚考砸了,只能被“外放”,到地方去担任知县一级的官吏。

  这对袁枚来说,着实是一场不小的打击,原本对锦绣前程充满了希冀和抱负,现在却被外放到县里,就好像从天上被贬到凡间一样。不过,虽然是被外放,但袁枚依然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留下了善政美名。

  尽管如此,这终究不是袁枚真正想要的,当内心远大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再多的虚名也只是徒劳。

  有一段时间,袁枚曾因为母亲患病,申请解职回家照顾母亲,不过他还是没下定决心要远离官场。

  让他真正下定决心,是在父亲病逝的噩耗传来之时。

  由于家境贫寒,袁枚在37岁这年再度出山,到陕西担任知县,可不久就接到了父亲病逝的消息。这让本就对官场感到失望的袁枚从此下定决心,再不出仕。

  二、远离官场,从此诗酒走天涯

  袁枚没有因为官场名利得失而选择继续留任,而是潇洒的转身,离开那片让自己失望的天空,重新去找寻内心真正的意义。

  远离官场后的袁枚从此开启了隐居生活。

  虽是隐居,却不像陶渊明那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居之后,袁枚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享受人生。

  他在33岁那年买下了康熙年间织造隋赫德的私家园林,并取名“随园”,经过多次整修、改造,让原本破败不堪的园林焕然一新,园内景观不断增多,可供游人参观。辞官后的袁枚就和母亲居住在随园里,尽其孝亲迎养之责。

  家庭和谐,生活美满,让袁枚在业余生活里还能充当美食家和旅行博主。他对饮食研究颇丰,自成一套理论,把自己吃过的美食让弟子去学习,并将那些经验、技术整理编纂成《随园食单》。

  除此之外,袁枚还经常出去旅游。他一生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直到80岁时,还出游杭州,苏州。

  对于古人来说,真正的享受人生,除了吃喝玩乐,还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美人作伴。

  袁枚也不例外,他在40岁到74岁之间,以延续香火为由,在除了结发妻子之外,还先后娶了六个小妾。

  要说风流人物,袁枚一定是其一。

  三、一代诗坛盟主,只写内心的声音

  除了在生活中懂得享受,袁枚在诗文上也展现出其卓越的才华。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他的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认为:“诗之有情如花木之有根,无本之花木,顷刻凋谢,了无生趣。”他特别强调“情真”,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而他的作品也一直都是按照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作,大多都直抒胸臆。

  其实,不管是袁枚还是如今的我们,写文章时依然离不开“真情”两个字,只有发自内心去写的东西,才是走心的,也才能真正打动他人。

  袁枚之所以会被称为“诗坛盟主”,大概也跟他在诗作上的初心以及真性情有关。

  袁枚的一生,只需要用16个字来形容即可,那就是:从心所好,诗酒风流,放浪不羁,畅怀适意。

  曾遭遇过坎坷,但也享受过美好的人生。

  其实不管是袁枚,还是书中提到的其他像宋太宗、曾国藩、李鸿章,杨玉环等人,他们都曾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品读历史类书籍,可以让我们回望过去的一切,以史明鉴,更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

  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命运中埋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生存之道,这就是《中国人的活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