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至少还有书》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22-03-17 16:56:25

  《至少还有书》是一本由[美] 帕梅拉·保罗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至少还有书》读后感(一):有些心照不宣的事情

  这本书是由21本书串起来的,更方便大家去理解的话,不失为一部对自己整个人生的总结和说明。至少还有书,乍见之下可能是在高攀某样事物,以此让大家想象作家生涯之余,自己的成长,自己事业的稳定,自己视野的开拓,自己家庭的完整,自己的失去与遗憾,在这些全然袒露在读者面前的时候,却发现真相不是,某种高于生活的理想在那里普照一切,而是读书这件连小孩子都会的事情贯穿终身。不舍得丢下一本书,渐渐地在别人的讲述里活了好几辈子。这本书不是严肃的文学评论集,蜻蜓点水的点拨书籍内容,也总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但我们不能忘记一件事,在经历过很多事情以后,通常我们对自己很重要的人或者事,也往往都是举重若轻的去说。毕竟从作者打开天窗看世界一直到三胎再到他们逐渐离开自己,这一段路就是被零零落落的失去占据心头,总有些不舍与不甘。但那些我也说不上什么好的书籍,或者我甚至有点瞧不上眼的书籍,在整个过程中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妨借鉴这位女作家,女书评人,女社会活动家,以及母亲,在所有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去进入别人的生命,拿起一本书,拥有好几辈子。

  《至少还有书》读后感(二):书籍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My life with Bob,这里的Bob是Book of books的简称。这是本书作者的一本阅读笔记。这本阅读笔记上记载着作者从中学开始读过的所有书籍的名字、作者、读完的时间和一些特定的标记符号。从这些符号中,作者可以回忆起读书时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读书的感受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等等。这本书的每一章以一本令作者印象深刻的书为题,结合书的内容,回忆自己当时的生活。因此本书的重心在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上,而不是我以为的书的内容和评论上。

  Bob起源于作者在读中学时的一次有挫败感的法国夏令营,认为在夏令营中毫无收获的她在文具电买了一本厚厚的灰色皮精装笔记本,并决心用它记一些比自己消极心态更好的东西,于是它成为了Bob并在之后的岁月中一直陪伴作者。尽管Bob中没有详细记载书的内容,以及作者对书的评论(她的一任男友也因此表达过对Bob意义的质疑),但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作者在Bob写满记录的野心,促使她一本接着一本一直读了下去。Bob在作者的成长中留下了许多印记,使她能在翻开时通过笔迹、墨迹、泪痕等重拾当时的回忆。与此同时,作者对书的热也促使她不断成长,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和重心,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爱人和朋友,选择了自己更热爱的事业——成为纽约时报文学编辑。

  这是一本还不错的消遣读物,读着不累,可以随时放下,随时拣起继续。文中会有作者对一些作家及其作品的看法,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至少还有书》读后感(三):感谢那些与书为伴的日子

  “外在的美丽新世界或许一直在恫吓我,但我可以偷偷地潜入一本书中旅行,只要方法得当,我就永远不会身陷囹圄。” 看完第一章,看完这一句话,我几乎就预感到这本书会是我这个月最喜欢的一本书。

  没有其他爱好、不擅长社交、用阅读排遣寂寞的小孩,独自在书籍的世界流亡。看着作者小时候常常流连图书馆阅读禁书的身影,就像看到我小时候每周末坐在新华书店的地上看书的样子。只不过书店里看不到禁书,我最爱的是冒险小虎队和大宇神秘惊奇之类的冒险灵异故事。 这本书真的每一章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好多句子就像挖开我的脑子写的。尤其是帕梅拉说到“哪里有阴暗的主题——垂死挣扎、死亡、谋杀、种族灭绝——哪里就有我。”“我不是痴迷于暴力行为,而是想搞清楚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这一切一旦发生又意味着什么。”“阅读这些描写性命之脆弱、生命之恐怖的书,让我在勇气层面感到更多活着的力量,并更敏锐地意识到生命触目惊心的脆弱感。” 这大概也是我喜欢阅读各种阴暗、混乱、猎奇、糜烂的作品的原因之一,这些书籍往往比阅读一些所谓的正能量书籍更能带给我力量。 打开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作者写的书评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误解。这本书里关于书本身的评价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帕梅拉?保罗对于自己生活的记录。她的生活到处都有着书的痕迹,这些书伴随着她从美国走到世界各地,在她迷茫时指引她方向,也在她孤独无依时带来力量,见证了她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也让她邂逅了此生真正的挚爱。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情绪时刻被作者牵动着,会为她遭遇的危机感到胆战心惊,也会被她婚礼上的致辞感动到飙出眼泪。这本书就是帕梅拉的个人日记,以书为媒介,回顾自己的一生,诉说着她关于书籍,关于生活的看法。 比如,在书的方面,是否有必读书?如何看待你不喜欢的书?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帕梅拉就像是我远在美国的亲戚或者朋友,将这些读书一定会遇到的问题用她自己的故事提供了一些答案。 看完这本书我就是超级想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鲍勃”(帕梅拉的读书笔记的名字)!这本书真的有太多我喜欢的地方!“有时,偶遇一本书,我会有一种它是特意为我而写,并只为我写的感觉。”现在我就有着这种感觉。

  《至少还有书》读后感(四):阅读,让你想走的路越来越正确。

  我尽心尽力做每一份工作,并不是出于热爱,而是为了一个目标。我的目标与工作本身无关,也不能为申请大学添砖加瓦。 我要的是收入和自由,是购买书籍的能力,是知道哪些书值得买的眼力。

  《美丽新世界》《纽约的奴隶》《审判》《第二十二条军规》《诺顿英国文学选集》《深入黑暗》

  《愤怒的葡萄》《自我的旅行》《安娜·卡列尼娜》《游向柬埔寨》《校园秘史》《生命之书》 《魔山》《脸的告白》《弗莱希曼》《大师与玛格丽特》《饥饿游戏》《时间的皱褶》《噩耗》《悲惨世界》《朋友中的间谍》

  帕梅拉在高中时期就开始使用读书笔记“鲍勃”,记录了她迄今为止读过的图书条目,当然到如今这已经是相当丰富的宝藏了。她从中择取在“鲍勃”中的21本书,讲述她在人生高光或至暗时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这既是一个人的读书史,也是她个人的成长史。

  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卡夫卡

  从自闭女孩到专栏作家,从追星少女到全职妈妈,从孤胆背包客到黑手党漏网之鱼,从囫囵吞书客到老道择书者,从“滞销书作者俱乐部”成员到《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辑。

  我们从内心里羡慕这些超越自我的人,她们这些成功的人实现自己的自由与财富。但是她们在阅读中是不是汲取了神秘的能量,我们在意的就是这些捷径。这个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钻营的人,和时刻准备在钻营的人,然后一窝而上蜂拥而入。

  阅读多少带有着功利性,因为我读取别人精心设计准备的知识与世界,我们希望在个人成长中,在生活财富上有所实现。但是阅读就像毛姆的那本书,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但是我们是否越来越弱化,越来越独立特行,依赖着书籍带来的安慰的力量,社交能力变得可有可无。当然这也只是少数情况。

  阅读在不经意之间填充着你内心的力量,不管你承不承认。

  面对着内心选择,有些人希望内心强大,有人喜欢知识充盈,有人追求排遣自己在现实的无奈,阅读其实没有那么强大的作用,但是他在复杂的境遇下,依然存在那就是合理的。对阅读这件事,我更在意成长时的斧正,在阅读占比很多时间里,我的时间必须更加精确,工作学习生活之外,都在可能的时间内阅读,我期待能早日破万卷书。

  我坚信,阅读不能实现你的梦想,但是他能保证你能走在正确的路上,虽远但是有了方向。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