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卫生的现代性》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2022-02-28 07:42:27

  《卫生的现代性》是一本由[美]罗芙芸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5.00元,页数:3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卫生的现代性》读后感(一):对于现代卫生思考的多维度切入

  在口罩,免洗洗手液,酒精,消毒巾,防护服如此普遍的今天再去回顾中国近代卫生现代化演变的历史,十分有意义。 这本书2004在国外出版,2007年中译版出版,精选版2021年出版。如果早一点看到,也许对新冠的防控,我们会有一种更不同的视角。 在民国,我们的卫生现代性其实是在半殖民状态下萌发的,而促进它的发展的书租界的列强,尽管列强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在租界内的本国人的健康,以及显示一种殖民者对落后的被殖民者所谓的强者姿态去建设和改变天津的公共卫生,从客观上说却推进天津的卫生现代性。 门户开放带来了细菌和病毒,但是也随之带来消灭病毒和整治细菌的办法 。

  《卫生的现代性》读后感(二):对卫生现代性的一点认知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清朝灭亡、共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健康”和“疾病”这一概念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一书中,基于此变化,罗芙芸将这个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天津位于北京东南100多公里处,是中国最繁盛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利用一系列丰富的原始资料,包括来自英国和中国地方档案馆的资料,经由医学史、城市史和翻译研究的镜头,详细描述了天津的zz事件和城市化进程,追溯了与“卫生”一词相关的价值观和概念,并探索“卫生”含义的演变——从“守护生命”的传统中医话语到“卫生”一词作为日语词汇重新引入天津和其他通商口岸。

  当然随着卫生在二十世纪从个人和个人实践转变为公共和国家的现代化工程,卫生的含义也从“守护生命”的方式转移到包括“国家权力、科学进步标准、身体清洁和种族健康”等上面。随着这种转变的发生,出现了一种持续的关注,卫生与中国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问题,因而引入了“现代性”一概念,以此作为20世纪不断变化的殖民化和种族化条件的基础。由此一来可以看出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公共卫生史的基本背景,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框架,以了解历史上与外国势力的复杂关系是如何塑造并继续塑造中国的公共卫生实践和政策的。

  其中颇感兴趣的一点便是,主题交织中提出的殖民权力和知识问题。罗芙芸仔细描绘了通商口天津颠覆了关于医学和帝国的标准叙述的方式。此处还了解到了一个新词汇,即避开马克思主义的半殖民主义,而提出的“超殖民主义”一词,以此来描述天津在20世纪之交的特殊情况:被多个帝国征服,但未被其中任何一个主宰。这座城市作为一个超级殖民地在发展,包括奥匈帝国、比利时、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租界,为引入和转变健康和疾病的新概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空间。

  这便是罗芙芸研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广义“地理”意义上遍历的规模之大。更重要的是,罗芙芸的作品不仅将自己定位于城市史领域,而且还定位于殖民史和医学史研究,对中国和亚洲的历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她以“卫生的现代性”概念代入,将中国现代医学和健康史纳入正在进行的关于中国国家建设和民族主义的讨论,可以说为中国医学史领域对阶级、种族、殖民化和权力的深入研究打开了窗口,“现代性”与其说是一个时代,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个亟待共同努力深入分析的过程。鉴于当前的危机,此刻觉得《卫生的现代性》的实证和方法论似乎也证明了中国公共卫生在当下医学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对社区发挥的重要性。

  《卫生的现代性》读后感(三):近代卫生史与中国的现代性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先后获得“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等奖项。该书是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罗芙芸在多年研究中国清代与近代历史,以及东亚的近代医学史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罗芙芸将中国近代卫生史研究置于“现代性”的命题下去思考这一研究的宏观背景与深层根源,为此,她选择了天津作为落脚点,不仅具有内在合理性,而且撕开表层深入了肌理。

  罗芙芸说,她最初选择天津作为研究点,是因为它是中国许多最重要的医学“第一”之乡。天津是中国第一个拥有中国人自己管理的医疗市政机构(1902)的城市,这是新政时期由袁世凯创办的。天津也拥有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西式医学院——北洋医学堂,它是1880年由英国传教士建立的,1888年被清政府接管。而且,使这些医学“第一”更为有趣的,是其发生时中外交通的特殊背景。

  罗芙芸的研究放置在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大背景里。晚清以降,中西竞争激烈,“强种关怀”成为建构民族国家的取向之一。该书讲述了在形塑中国人的强种认知和将之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医学卫生书籍及其所打造的阅读文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格致学院的创始人、英国学者傅兰雅翻译了一批卫生译著,用化学解释人体如何与环境进行互动,对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以及中医理论造成了很大冲击。中国学者梁启超、郑观应等人成为了这些译著的拥趸读者和积极的传播者。另外,编译自日本的大量生殖医学书籍也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追摹和想象的标本。这些书籍蔚然大观的流行,是清末民初“强种关怀”的表现。

  以中国卫生的“现代性”而言,无论是医学知识的认知或医疗卫生制度本身,都引发自西方(包括日本)的知识和制度。“卫生”一词,最初就是日语词汇。这些知识与制度本质上是十九世纪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文化基础。罗芙芸陈述了欧洲的卫生历史及其世界范围的扩展。传统社会起初难以接受西方科技与制度,又有在其中寻找强种变国动能的渴求。卫生,正是两种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场合相撞发展出来的新的“混合体”之一。

  罗芙芸认为,天津可以被描述为超殖民地,她试图让人们关注多种殖民主义分割一个城市空间时所产生的潜在内涵。在她看来,天津的地位将中国的城市居民置于不同帝国主义列强的凝视,有时是控制之下。这一境遇带给中国人一个观察多种不同的城市现代化模式及殖民地意识形态的视角。多种帝国主义的存在也影响了帝国主义者本身,每个租界都必须针对其他列强在地域上表述并确定其身份。她的研究考察了在这些帝国表述中,健康及卫生如何成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天津,恰巧处于碰撞的一个关键位置。天津的卫生进程与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天津是义和团事件中后果最严重、毁坏最大的城市,列强进驻天津之后需要防止各种疾病的暴发,由此催生了清廷卫生官署的成立。现代卫生要求城市景观进行功能性分离区划,特别是饮用水、下水道、粪便等的处理。在1937-1945年的沦陷期间,天津被正式纳入日本“战时帝国”体系,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不过,日方对传染病和细菌的控制能力,的确增加了天津的卫生现代性经验。20世纪50年代的国卫生运动,让卫生之道变得本土化,一个独立自强、拥有卫生现代性的国家理想,从此成为人民的普遍信念。

  在结语部分,罗芙芸总结强调了以下几点:卫生是形成中国精英现代理想想象的工具性话语;大量关于中国缺陷和西方优越的修辞都围绕着现代生物医学、科学和身体展开;日本为中国观察者提供了一种非白人的现代型模式,一种由亚洲人创造的对欧洲道路的模仿。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推动卫生参与民族国家的构建。

  这部作品高屋建瓴,思维广阔,既有细致的局部分析,又拥有国际化的比较视野,对于了解天津城市史、疾病与健康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的叙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卫生的现代性》读后感(四):《卫生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卫生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中国的近现代化之路是怎样一步步的走过来的,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根基,也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而曾经的中国有志之士也就是在严肃的学术探讨中接受着世界的先进思想,把科学和理想引入中国,成就了现在一个现代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在中国有段时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丢失了自己的学术氛围,中国很多学术思想反而要依靠外国人来继续。改革开放之后,学术思想得到极大恢复,也就形成了一个思想引进的高潮,中国和世界思想进行着接轨。海外对于中国的研究也就成为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料。他们独特的角度、深入本质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我国就引进了这一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罗芙芸于2004年出版,并获得很多学术类奖项。而它就是对于中国近现代发展中的“卫生”进行的专项研究,通过对于天津这一特殊的中国发展中的聚焦点,梳理中国“卫生”的现代化之路。 在这本《卫生的现代性》中所说的卫生和我们现代语言中狭义的卫生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所涵盖的外延要广阔的多。它包括我们传统的养生观念,健康医学理念,包含了为之服务的国家权力、进步的科学标准,身体的清净与种族健康。而在这样标准下下,“卫生”的现代化的进程也就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理念之争,中国传统医学理念和现代化的西医理念格格不入,而在这样的状态下,也就有着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导致中国中医的没落,虽然现在有很多呼声要重视中医,而且也为中药的发展而努力着。但在西医进入中国时,还是因为中医有着无法弥补的“缺陷”,虽然西医也刚刚脱离了自己的愚昧,但他的发展有着现代性,在进入天津时,也就很快被中国人所接受。中国医学的现代性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一个“超殖民地”特殊地位的被动过程。天津作为有着八国租地的通商口岸,它所接受到外来文化也就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在殖民过程中,大量的西方政策有选择或被迫进入了中国。在这本《卫生的现代性》中,天津的一个西医、第一家医院、第一所医学院都有着相关调查。而在这个过程中,反抗和医学之争也是主旋律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医学还是以西医为主,这是一种妥协的过程,也是现代西医确实给我们的医疗体系带来了益处。

  《卫生的现代性》还有着城市环境管理的改变,这也是“卫生”的一部分,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屡次遭受瘟疫的袭击,而怎样防范和治疗瘟疫这样的传染病,也是卫生的现代性所一定考虑的问题。而这对于天津这样的城市,也经历了漫长的不同的阶段,这就构成了一部卫生事业发展史。 《卫生的现代性》还包括中国精英人士引进西方先进理念的过程,包括关于卫生理念的翻译问题,也涉及细菌治理和细菌战的问题,也有新中国的卫生道路问题。用作者的原话,这本书就是“追溯了卫生如何在频繁入侵的帝国主义环境下通过改革者的努力而获取其普遍化的合法性”的过程,就是我们现代化的卫生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过程。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