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的选择》读后感1000字
《成为母亲的选择》是一本由[以]奥娜·多纳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母亲的选择》读后感(一):去掉神圣化的“母亲”角色,认识到社会思维的僵化
首先,这是一本社会学论文,并非探讨亲子关系,如果想从中寻求母亲与孩子共处的艰难共鸣,那可能会有所失望;其次,在阅读正文之前应仔细读完引言,本书的脉络在其中被概括得非常清楚。
作为一个拒绝生育孩子的女性,我被灌输了太多书中所提到的“成为母亲的益处”,但我内心深处一直有着大大的疑惑: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好处,我不相信任何一个女性都是欢天喜地心甘情愿地做母亲,而本书基本解答了我的猜测和疑虑,并且坚定了我不生育的选择。
作者身为社会学家,希冀在关于“后悔成为母亲”的论题中带出女性的社会身份,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社会为了维持已有秩序和期待,用僵化的规训使女性和已成为母亲的女性回避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母亲”一直都是一个神圣化的概念和客体,但是在社会发展的现如今,女性应该懂得并需要主宰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且更要懂得如何思考,将自己视为一个主体,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再进步,也有可能实现自己期待的生活。
在略微接触过女性主义的理论之后,我本人对于社会思维的僵化其实并不抱有什么会有所改变的希望,但是作为身在其中并有意识认识的这一点的女性,我很认同作者以“后悔成为母亲”为课题的愿景,也感激这种具体化的研究,使社会能够看到特定群体的现实状况。细微之处见真知,零散的改变最后终究会汇成良好的大趋势。
《成为母亲的选择》读后感(二):母亲。孩子/母亲,孩子/母亲孩子
成为母亲对女性来说是有着可以推翻当前认知的决定,这个决定在之前看来(没有被这样拿出来广泛讨论/可以允许讨论),是被牢牢固定在所有女性的出场设置里,同时也包括了“如何成为一个好母亲”“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等等。但究竟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大家都是凭着自身经验,没有标准答案,可照顾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是不是真的一点都没有消极的呢?这些负面的情绪又是如何化解的?为什么大家/周围的人都默认生孩子这件事情轻松得犹如家常便饭,觉得只要生了孩子人生就圆满了?生孩子的好处到底在哪里? 我只是单纯的想要了解答案,因为我现在正面临着周围人认为你该谈对象/该有对象准备结婚的处境里,问了母亲,跟她讨论有关的事情,她却只是一遍又一遍的跟我重复你不想生孩子那谁给你养老呢? 这个问题在我看完书后依旧没有答案,但我似乎能理解她了一点。
这是社会的期待,母亲回应了这个期待,但在生我育我的过程中她经历的痛苦,哪怕在我二十多岁的今天她仍能时不时抛出来,因为无法释怀,从前我听着,当做过眼云烟,而今我工作(从事与孩子打交道的行业)才逐渐明白。
这种痛苦每当母亲和父亲吵架拎出来说,我父亲总是沉默,又或者气急了反驳一两句,而后变成母亲个人的宣泄。我现在能理解了一些她的痛苦,会试着去和她谈谈。
读完书对母亲这个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目前还不想承担这么压不过气的责任的我来说,母亲这个角色像洪水猛兽。
这份社会期待我会不会回应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未来想法或许会改变,但我希望会是在理智的情况下做决定,在此之前社会的质疑,周遭的声音希望我能抗得住。也希望这样隐形的、曾被遮住/被忽视/不被允许正视的问题能多被拎出来讨论,我不想被困在自己的认知里。
《成为母亲的选择》读后感(三):被扼杀的可能性与母性的骗局
本书以社会对母亲相关话语的规范由外至内探讨社会、家庭、女性自身、情感矛盾等话题,反驳陈词滥调,回应并剖析后悔为人母的失望,给予女性思考生育的空间与拒绝生育的宽容,倾听那些语句、泪水、提高的音调、愤世嫉俗的语调、笑声、停顿和缄默——重视这些孤寂无力的女性的观点和个人历史讲述。
社会期待普遍希望女性成为母亲,不论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自然论、还是基于“她们都是按照自由意志而成为母亲”的新自由主义论、实际上社会限制了女性的想象及具体的选项,又设置了高规格要求的母亲典范。与社会期待感受存在差距的母亲常会陷入怀疑自己病态的泥沼之中。社会做出了虚假的承诺,言“残缺”的女性在生儿育女后会成为“完整”的女性,然而母亲与胎儿的脐带在孩子出生之后依然联结在母子之间。
情感规则和记忆规范引导女性成为母亲的核心社会机制之一,社会向女性保证:她们肯定不会在为母之路上感到愤怒或后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书的所有采访对象都不约而同地承认后悔成为母亲。
当我们把母亲视为亲属关系而非一个角色、一份责任或一个工作时,这就允许了多种母亲情境存在,涵盖复杂多变的母亲人生。打破完美母亲的神话,将母亲身份视为一种人际关系,我们就可以将母亲视为人类经验的光谱之一,而非一种将之绑在责任上的单方面联结,继而影响她们的人生。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这样看待和母亲相关的人类情感光谱:深深的爱,矛盾,后悔。
《成为母亲的选择》读后感(四):一起看书 | 后悔成为母亲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女人如果没有做过母亲,她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没有完成生儿育女的天职,她就不是合格、幸福的女人。
在女性即母亲的社会结构里,成为母亲,是大部分女性的人生剧本,也是很多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的唯一选择,来自配偶、亲人、社会的压力让不想成为母亲的女性最终也不得不走进了孕育后代的围城。
“等你老了,你绝对会后悔没生孩子!”相信被催生的女性们都听过这句话。过来人对她们说,孩子能带来欢笑,是夫妻感情的粘合剂,更是年老时的依靠,仿佛孩子的诞生就是美丽新世界的开始。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长期跟踪采访多位已育以色列女性之后,写下了这本《成为母亲的选择》(英文原名为《Regretting Motherhood》)的书。
在这本书中,奥娜从人的角度去思考成为母亲的历程——母亲不是被社会定义的奉献者的角色,母亲,首先是独立的人。
母亲们不仅要承担在生养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还要承担一个社会人所要面对的压力和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还会想成为母亲吗?书中的二十三名被访谈者给出了她们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她们全部后悔成为了母亲。
可是,在日常生活里,几乎听不到女性表达出自己后悔成为母亲的声音。
社会赋予母亲这一身份的神话形象就阻止了女性发出自己真实声音的可能:母爱是女性的天性,为子女无私奉献是女性的天职,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女性就是不符合人类道德标准、没有人性的怪物。
当一个女人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她就会被社会定义为一个奉献的角色,一个母亲必须要做的就是奉献,如果她拒绝承认承担这个角色的责任,那么她就应该被千夫所指。
人们认为,那些后悔成为母亲的女性破坏了世界的秩序,违反了这个世界认为母亲该有的情感规则。一个母亲,如果后悔,人们就会认为一定是她的错。
后悔成为母亲,是女性个人的失败,是病态的人格,也是不应公开的耻辱。
社会已经将后悔——这一人类共有的情绪反应——排除在母亲之外。
人们拒绝相信真的有人后悔为人母;又或者,人们愤怒和扭曲地将这些感到后悔的母亲烙上自私、疯狂或有病的印记,并且认为这些不道德的人类恰好证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无病呻吟的社会中。
后悔成为母亲的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后悔,很多人是在养育子女之后才开始后悔的,可是当她们进入母亲角色之后,就失去了退路。
成为母亲,是一次容错率几乎为零的选择。
那些后悔成为母亲的女性对孩子有一种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社会却无法想象这种双重情感的存在,作为母亲也很难坦然接受这种爱恨并存的复杂感受。
她们爱自己的孩子,恨的是自己的母亲身份。
母亲身份是一条家庭成员之间的隐形脐带。成为母亲就意味着进入一种不可推卸、不可逆转的功能性身份,就像一根脐带,子女、配偶从母亲身上不断汲取着时间、精力、情感,只要是母亲,就要服从这个身份,就要无条件为孩子、为家庭付出。
女性是否要成为母亲,这几乎是一个只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很多女性在生育之前就有了困惑,奇怪,怀疑的念头,隐隐约约的不对劲,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成为母亲身份的情感态度,这种无法言说的不安其实就是:“我不想要。”
孩子的诞生,就意味着女性从前的自我的死亡。
人们都说没有成为母亲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可是很多女人成为母亲之后才觉得自己变得残缺,她们后悔永远失去了想要成为的那个自我。
母亲身份的枷锁,使得他们永远失去了任意翱翔的自由。后悔为人母,不是因为她们恨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她们后悔失去了自己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
在男权社会下,母爱成了一种性别分工下的压迫和束缚。社会要求女性必须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只要符合这样的标准才是一个道德意义上合格的母亲。
尽管母亲和父亲都是抚养孩子的一方,但社会对父亲的要求与母亲相比则显得特别双标:父亲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时间精力远远小于母亲,离婚后离开孩子的父亲比母亲要多,但是社会对父亲更为包容,认为他们这样做情有可原。当性别对掉之后,母亲就会被贴上“自私”、“不合格”、“不道德”的标签,也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在听了这么多受访者后悔成为母亲之后,女性还想成为母亲吗?
无论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这样的讨论和思考都是有意义的。希望社会能把母亲当做一种人际关系来看待,而非一种女性必须扮演的角色和必须履行的天职。
也希望这些不想在承受痛苦并坚持讨论下去的人,终有一天能够改变这个社会。而这是我们应得的。
公众号:幻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