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戏剧》读后感摘抄
《一切为戏剧》是一本由王可然 / 牛萌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切为戏剧》读后感(一):做,且只做戏剧的仆人
在戏剧界没有人不知道王可然,曾经在北京的文化记者里,也没有人不知道牛萌。
这两位联手,书一定是好看的。
《一切为戏剧》,既是一切为了戏剧,一切也皆可为戏剧。
虽然讲的是顶尖戏剧制作人的工作方法论,但底层逻辑也适用于电影,甚至适用于所有内容创作行业。
首先,没有巨大的热爱别进入;其次,没有人格魅力别做制作人;最后,用心对待团队,而不是用管理学。
没有巨大的热爱好像没法在《陪我看电视》这么好的剧,在第一线的城市深圳,赠票都无人问津的日子坚持下去;没有人格魅力也没法吸引到李宇春、胡歌、蒋雯丽这样的一线明星放下代言、综艺、影视,拿出几个月的时间泡在剧场里排练,并且年复一年地参加巡演,胡歌就为《如梦之梦》的“五号病人”巡演了8年;没有用心对待团队,不能把日料店店长、高考落榜的自闭少年、默默无闻的演员,培养成一线的执行导演、一流的视觉设计师和优秀的制作经理。
王可然称自己是且只是戏剧的仆人,不是商业的,不是明星的,也不是其他利益的。这种谦卑和他对内容的极度自信形成映照,也正是后者的原因。
这一点,值得所有做内容相关行业的我们,共勉。
《一切为戏剧》读后感(二):《一切为戏剧》 “让好戏发生”
注意到这本书,其实是因为他的作者王可然,是央华创始人、艺术总监、制作总监,他的戏剧经常会通过大胆创新,给观众做出崭新的诠释和观看体验。作为一个普通的戏剧观众,像我最早知道央华,其实就是胡歌的《如梦之梦》,并且经常和曹禺的女儿、剧作家万方合作,后来又知道他们还排了《犹太城》《冬之旅》《雷雨》《雷雨·后》,是国内比较知名的一家戏剧制作公司。
王可然说,“戏剧是一门很窄的行当”,了解戏剧的人群更窄,出于一种焦虑,王可然希望可以有一种方式,展现戏剧制作人的工作内容,消除外界对戏剧的误解,“这种误解对戏剧发展是有害的。我确实想过,是否应该有一本书或者一门课程,讲述一下真正的戏剧制作人是做什么的,因此就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就是从他制作人的视角,讲述了如何看待观众与舞台的关系、怎样和导演及演职人员展开协作、如何带好一支戏剧团队等,涉及到了创作、演员、导演、市场、品牌等多个方面,书里面还讲述了很多演员、导演的幕后故事,有许多的剧照和现场图片。
书中有采访和独白,王可然并不将自己只局限在某种角色里,或者说,他反对为“戏剧”和“戏剧制作人”贴上一切标签,他推崇那些从生命里长出来的、从心里长出来的东西。“戏剧要抚慰人心,它要跟人的内心直接发生关系,” 在讲到制作人与导演关系的时候,书中有很多王可然写给各位导演的信,给导演推荐演员,帮导演了解中国戏剧市场等等,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他的诚恳,与他对戏剧的尊重和热爱。
关于演员,书中也讲到了他在排《如梦之梦》的时候,对演员、尤其是明星演员的要求,央华的戏一直都有明星参演,但很多明星没有舞台经验,很多观众对此都会抱有怀疑的态度,但王可然认为,戏剧表演虽然有门槛,但门槛并不是传统的舞台训练,也不是简单的照搬表演教科书,而是看一个演员是不是天生的“大演员”。是不是“会演戏、敢演戏、能演戏”。这也是他选择戏剧演员的标准。
书中有很多的观点我很赞同,比如王可然认为观众没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最好的戏剧作品,都是给大众看的,就像戏剧评论和策划人程辉认为的那样,“制作人没有一定之规,但需要这个人从全局上把握艺术创作和制作,把握住作品的灵魂和方向。其实好的制作人,一定懂艺术且热爱艺术,最重要的是,能够沉浸在艺术当中。”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靠近戏剧,了解戏剧,了解戏剧制作人。
《一切为戏剧》读后感(三):如何做好戏剧
我没有去看过一场现场舞台剧,或许依旧无法知道舞台剧在现场带给人们的震撼吧。我一直觉得好的演员只有站台舞台剧场才能提现他的能力,任何一个演员,站在那里,他就是剧中的人物,台词,肢体动作,表情都是剧中的人物,他的感染力能传给你。莎士比亚戏剧我们看过太多,电影,电视剧,小说等等,但真正的魅力依旧是舞台剧,我想屏幕终究与现场是不同的,就如同你明明已经听过很多歌,却依旧愿意花钱听一场演唱会,它是不一样的感觉。关于舞台剧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黄磊的《暗恋桃花源》,还有段奕宏郝蕾的《恋爱的犀牛》。舞台剧的表演终究是不同的,一个好的演员能否演好一个角色,现场表现时的爆发力是可以看出来的。那么如何才能呈现出一部完美的戏剧呢?这背后需要的是演员的无数次的排练和表演,更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王可然、牛萌所著的《一切为戏剧》为我们揭开戏剧背后的故事。
一部戏剧是如何诞生的,这关系着太多的内容,普通小说一样,它应该有着一个鲜明的人物角色,戏剧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整且条理清晰的表现出来。在第一部分中编者为我们重新定义“戏剧制作人”,戏剧要带给观众一个怎样的观感体验,我想不通风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能引起多数人的共鸣,那么这部剧应该是成功的。
《如梦之梦》走入更多人的视野是与流量明星分不开的,之前我是这样的,有朋友要看这部戏剧,便让我帮忙抢票,从而知道了这部戏。当然最开始我的想法是流量明星能演好这种现场戏么,毕竟站台舞台上,只有一次机会,没有退路的。舞台剧演员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流量明星是不是会让整个舞台有着违和感呢。作为没有现场感受舞台剧的观众只凭印象去给人打分是不客观的,在如何用好演员这一部分,编者记录了大量关于肖战的内容,这位颇有争议的演员在互联网上有着血雨腥风,一小部分是他自身的原因,更大一部分是他粉丝的原因。《如梦之梦》获得如此多的关注也是与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只希望舞台剧的经历会让他沉淀下来。
一部好的戏剧需要好的演员,更需要一个好的团队,王可然是为戏剧而生的,他对戏剧的热爱支撑着他走到今天,多年的工作环境让他有了一定的经验,如何经营好一个戏剧公司,一个创作团队,和一群优秀的人合作,王可然在这本《一切为戏剧》中给了我们答案,这是央华戏剧制作人工作方法论,是一个戏剧之人的工作心达和营运心得。戏剧舞台上演的故事是我们的人生,为戏剧而生,王可然是这样的人。
《一切为戏剧》为我们讲述戏剧舞台背后的故事,那些可知的,不可知的戏剧人生。
《一切为戏剧》读后感(四):《一切为戏剧》:在舞台和观众之间建立通道
1
高中的时候,老师请两位同学表演《雷雨》的片段,虽说增加了课堂的趣味,但是其中饰演周朴园的男同学并没有认真地演,甚至有些戏谑,这让我为另一个有感情地饰演侍萍的女生而惋惜。但回过头来看,我对戏剧的兴趣可能就从这里萌发。
进入大学,很感谢大学有一个剧社,入学即有个为新生准备的演出。我清楚地记得,那部剧叫《大先生》,说的是鲁迅。当然,很多人没有看懂,我也看得迷迷糊糊,但那是我第一次坐在观众席上观看戏剧,感觉非常新奇,它也并没有让我失望。
2
我并不知道这个剧社是如何组织、运营的,只知道有个指导老师,在每一部戏结束后,导演说着结束感言都会感谢到他;也知道这个剧社每年会在“百团大战”时招人,隔壁班某某就加入了。
如果要给这位指导老师按一个身份,或许戏剧制片人最为合适不过了,这是看完《一切为戏剧》后找到的答案。《一切为戏剧》的副标题即是“央华戏剧制作人工作方法论”,尽管透着一股成功学味道,但很好地概括了这本书的内容,并且衬托了书的大标题,也即一切工作方法论的初衷、中心:一切为戏剧。(标题曾让我误以为是讲解戏剧的书)
本书划分出六个部分,分别围绕着“戏剧制作人”、“创作”、“演员”、“导演”、“戏剧创作团队”、“戏剧市场”道出了央华之所以成功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也就是王可然这位央华戏剧制作人的经历、理念和他的成功。
在第一节“重新定义‘戏剧制作人’”中,该书介绍了什么是戏剧制作人以及他的重要性,认为一部好戏从头到尾都离不开戏剧制作人,戏剧制作人是“剧团的灵魂”。具体来说,戏剧制作人的工作包括挑选剧本、导演和演员,包括选择表达方式、敲定档期和演出城市,包括确认宣传海报的一笔一划。也就是说,戏剧制作人在选什么剧以及如何让剧更好地呈现给观众上都要亲力亲为。王可然认为,戏剧制作人的核心人物就是“在舞台和观众之间建立通道”,这是两方面的事情:戏剧和舞台要有好的呈现;观众要有好的接受和享受。
3
央华戏剧制作人的工作都围绕着如何“在舞台和观众之间建立通道”,因此选择的戏剧要“通俗”但不庸俗,可以“先锋”但不可不“真”,且不可不与当下观众无关系,不可不关乎人性。因此,在剧的选择上,适当的“先锋”可以培养观众,关注“通俗”与“真”,又能贴近观众。
同时,演员、导演的选择也是“在舞台和观众之间建立通道”的重要一环,且本质是让戏剧更完美地呈现,一切符合戏剧,一切为了戏剧。而在演员、导演的选择、沟通、合作上,《一切为了戏剧》也给出了现实的案例和方法论。
另外,不可忽视的还有工作人员的选择、培养与凝聚。优秀的戏剧舞台除了演员和导演,也离不开灯光、摄像、道具、监督、宣发……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央华的人员是精干的。王可然在对话中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点,那就是“年轻人是否愿意跟你一起工作,很重要”。从这个理念中可以看到,央华的人员是富有活力、新鲜的。
最后,在“怎样开拓戏剧市场”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流剧目”“戏剧营销”“打造品牌”三个维度的案例和讲解,告诉我们,好的剧目加好的营销来扩大影响、培养观众,进而打造好的品牌,才能开拓站稳戏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