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曾经出现的人
“黄鹤已随闲云去,明月伴着清风来。”符老二在山上的一个墓碑上发现这么一句对联。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出生、成长、发展、消亡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人的生老病死就是一个例证。
出家人把人的死亡叫做“往生”,其实这个词符老二认为很有意思,把人的去世当作是到另一个世界的出生,并且是一个更加美满的世界。
姑且这个事情可不可能,真不真实。但是一个愿望,一个梦想,一个目标。鼓励人在世时多做好事,多行善举。
符老二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认为人固有一死,但也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之分。
生前是英雄,为人民而死,为民族大义而亡,那就是重于泰山;反之,则是轻如鸿毛。
古人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也表明了对人的一世有着很高的期望。
如果能够算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符老二认为村子里有人“老了”(去世)所做的葬礼很有仪式感。
那应是符老二小时候的事,村子里有一位老人去世,听得三声炮响,就开始烧纸,同时,其后人找“先生”准备做仪式。
“先生”一般有8个,也有更多的。来了后,就根据主人的意见准备做“道场”,一般会有三天或是七天等不同的类型。
具体的符老二也记不清了,但有两个环节倒是经常遇到。一个是所谓的“解劫”,意思是为老人生前的“难或恶”进行化解,也为在世的人可能遇到的难进行化解。
只见那“先生”身着法服,嘴中念念有词,半闲着眼睛,手拿一个尘嚣,画了一个圈,然后又念念有词,对着亡人的后人比划了几个下,就算是化了一个解“劫难”。
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唱“孝歌”,具体在什么环节唱,符老二不记得了,但是时间是在晚上,并且是通宵。
当“先生”的唱词和锣鼓停了以后,业余的唱歌人就可以坐在灵堂边上唱孝歌了。
歌词一般有“十二孝”等已有的古词,也有临时编词的情况。通常两种情况交替运用,一是通过古词的颂唱,以表对去世老人的尊敬;二是通过现场编词,以体现不同人的不同歌唱水平。
其实,唱孝歌与村子里的山歌有点类同。或是有可能两者本就是同根同源,只不过运用的场所和时间点不同而已。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又有了不同, 有钱的人会请了“洋鼓洋号”即西洋乐队,还有主持人来演唱。通常是唱一些现在的流行歌曲,当然是与悲伤和悼念为主题的。
也有假哭的,代孝子跪在去世的老人灵前哭唱老人的一世英名特别是把儿女培养成人的艰辛等内容以此来歌颂去世老人的功德和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
但这都比不了,在生前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于是又有了这么一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叹,但这都是事后诸葛亮。
所以,孝子要在生前尽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后人一定不能丢,要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