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筑梦 做灵魂“摆渡人”
以心筑梦 做灵魂“摆渡人”
稿源: 杭州日报
编辑: 吴 阳杰
“你好,我是入监监区心理咨询师,现在和你谈一谈……”在杭州市西郊监狱,这是何金弟每天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别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警察,也是老师,又是医生!”1964年出生的何金弟,在成为一名警察前,当过近10年的老师。无论在地方学校还是转入监狱学校当老师,何金弟都兢兢业业,以育人育心为己任。2003年,他接手西郊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引进社会教学资源,大力扭转教风学风,用几个月时间对300多门科目的考试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他的努力下,西郊监狱自考通过率仅一年就跃升至70%,成为市属监狱的第一个自学考试考点,自考也成为西郊监狱教育改造的一块“金字招牌”。
2008年,西郊监狱在全省率先发起入监新犯危险性评估工作。何金弟作为该项工作机制的最初规划者和倡导者,一边阅读大量专业书籍,一边向专家教授学习请教新理论、新技术,几乎以一己之力搭建起了西郊监狱罪犯危险性评估体系,极大提升了管控和改造的精准度。
每年,何金弟要从大量新入监罪犯的心理测试量表中寻找心理疾病隐患的蛛丝马迹。对任何有可能存在监管安全隐患的个案,他都会找当事罪犯进行心理面谈,向主管民警了解情况,逐一排查,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十多年来,何金弟已经评估了12000多名罪犯,累计谈话时间超过一万小时,刻画重点罪犯心理画像1800余份,提供需要关注罪犯的线索2000余条,为监狱消除安全隐患盲区、明确重点罪犯管控方向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后,何金弟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并将知识投入到心理矫治工作中。2016年5月,以他名字命名的“金弟心理工作室”在监狱成立,以心理知识帮助罪犯治疗心理疾病,使更多人带着一颗善良、理性、守纪之心回归社会。为此,他坚持“送咨询到监区”,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监区来电话,他都会在最短时间赶到现场,成为一名“随叫随到”的心理专家。
“真的特别特别谢谢您,也请您放心,我保证以后再不会走老路,再也不回来了”。一名获得减刑的罪犯出狱前,特意找到了何金弟。这名罪犯因盗窃罪判刑入狱,虽然刑期不长,但入狱后他感到人生无望、焦虑不安,做任何事都无精打采。他行动迟缓,经常在凌晨醒来,控制不住地想自杀,并且已经计划好三种自杀方法。在一次罪犯心理咨询中,何金弟发现他情绪低落,言语消极,不时冒出离世的言语,他判断该犯有轻生念头,于是马上采取紧急心理干预,稳定罪犯情绪。
经鉴定和会诊,专家确认该犯患有抑郁症。在做好心理辅助治疗的同时,何金弟从情感改造角度出发,建议监区联系其亲人,通过引入亲情帮教引导其化解内心的负面情绪。经过反复的情感交流,终于将他从情绪边缘拉了回来,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配合监狱和监区认真改造。
这些年,何金弟奔波忙碌在教徒弟、建队伍的路上。在他的带领下,监狱心理咨询师队伍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达64人,心理咨询师人数占监狱民警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4%。他的工匠精神和科学态度,正在西郊监狱薪火相传。
从接手教育改造,到一手搭建罪犯危险性评估体系,再到攻关犯罪心理矫治,何金弟把青春投入了监狱教育改造事业,致力让一颗颗枯寂的心灵重获生机。“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监狱人民警察,我从事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我爱这份事业,我会一直热爱并追寻下去。”(记者 朱颖婕 通讯员 章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