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2021-12-13 19:22:51

  《东京贫困女子》是一本由[日]中村淳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一):或许是正确

  在微博被转到我首页的一条博文里叙述了其中一个故事,看到它的时候我正人流休息了一周接着做加班一周每天十一个小时的项目。我的左腹部开始疼痛,医生告知是感染,我正在准备的考试已经分不出去任何精力。

  在医院等检查的时候我开始读这本书,断断续续大概一周读完了。我觉得我必须读这本书,是由于我的境况或是其他的经历。即使拿到硕士学位,即使独身未婚,但是我确实精神状态没那么好,内向独居不善交际,还寄希望于所谓的情。我与贫困一步之遥,或者我本身处于贫困之中。

  这其中种种原因,作者已经给出答案,在现实落地的土壤中也一样能一窥端倪。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二):身为女性,生而不易

  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游识猷老师提到了这本书,因为是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很快就看完了。书中所描写的这些居住在东京的女性,因为种种原因落入贫困的境地,或是出身贫困的家庭、或是承担不起高昂的求学费用、或是遭遇过度劳动和职场霸凌而身心俱废、或是根本找不到可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工作、或是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保障体系,或是多重因素兼而有之,但是她们之中没有一个不是苦苦挣扎着努力谋求生路。她们最大的原罪,大概是生为女子,如果找不到正式工作或是因为生育而辞掉正式工作,一旦遭遇婚变或生活变故便极有可能坠入贫困的深渊。中日韩三国之中,似乎我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比其他两国要稍好一些,至少在求学、工作方面有更好的机会,结婚了也不必改姓(书里还有一位被单位逼着改夫姓而最终离婚的女性),还有免费义务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医保社保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当然每个社会都有其各自的问题,但是看完本书我还是为自己生在当代中国而感到庆幸。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三):正因为我没有生的希望,也没有死的决心,才会那么痛苦。

  东京贫困女子是我看的第一本纪实类的书籍

  一本光看目录就能感受到窒息和绝望的一本书,这些发生在东京轻女子身上的故事实在让人唏嘘,国家zz制度的黑暗、社会对待女性的不公平,可以轻易让一个女子深陷泥潭。

  一个助学金制度、一段不幸的婚姻、一份非正式聘用的工作、一场精神疾病就可以毁掉一个女人的一生,生活只剩无助、绝望和迷茫,活下去没有希望,死又没有决心。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努力上进在这个社会似乎毫无意义,日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结尾的时候,读到作者收到的两份回信,破防了。

  不幸的人是大多数的,他们绝望,找不到出路,看不到明天,苦难似乎会一直伴随他们,直到死去,活着的意义成为字面上的解释。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庆幸?悲悯?

  幸运的人是少数的,能看到他们从黑暗走进阳光,然后慢慢拥抱太阳,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心里也在默默祈祷,拜托啊!你们的生活一定要慢慢变好!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四):非好评,慎入

  很想说毕竟花钱买了的书,努力看完也许能发现什么眼前一亮的观点呢?看到50多实在是……不敢苟同。作者的想要站在弱势群体侧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不能因为弱势就完全不去指出问题,明显很多例子都是自己的问题,可作者却只指责社会和制度。难道社会制度不完善,自己就可以选择简单的方式去赚钱?制度不完美的时候做出错误的选择就能说自己是对的?真的想为弱势群体做些什么的话,客观描述完事情以后大可以加以分析和指导,至少让后来的人同样状况下做出的决定不再那么狼狈。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怪原生家庭,可脱离原生家庭以后也没好到哪儿去,这时候作为传播者,应该说的不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伤害有多大这种谁都知道根本不需要你再去讨论的东西,如何正视原生家庭的问题,如何寻求帮助,如何去了解和组建正常的亲密关系才是反应社会现实以后最终的目的。当今的制度是不够完善,可也总会有一些措施的,总不能制度不完善政府帮助不够就理所应当的放弃吧,那不过是给自己找理由罢了,这样子你给他什么帮助他都能找到理由放弃,但是有一波群体,是愿意忍受黎明前的黑暗却不知道要往哪里走才能找到黎明的,对于这部分有希望被拯救的人,看了你的书以后只觉得人生更无望,完全没出路,大家都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这本书就是在作恶,煽风点火的激化矛盾却起不到任何帮助的书不是垃圾是什么?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五):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那糟糕的人生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妈妈去世离家出走的那天;是考上大学却筹不到学费,背上了助学贷款的那天;是被忽悠从事最低收入的公共服务的那天;是患上抑郁症的那天,是结婚后被家暴的那天,还是成为单身妈妈的那天?别人说人生是一场升级打怪,可你的一生怎么就日薄西山了呢?你说我不懂,为什么成绩很好考上了大学,明明有很努力很踏实地工作,可是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变得这样糟糕,如今靠努力打工挣来的钱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你甚至不得不出卖肉体才能稍微体面点地够活下去。

  于是你开始怀念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那个时候人生的陷阱还没有缓缓地展开,只需要用力地玩耍就好了。那个时候,你还没有遇见那些让人生变得糟糕的家伙,也还没有钻进被精心装饰琢磨着榨干你每一滴血的圈套。那个时候的你,怀着对世界的美好向往,却不知道世界原来是这样肮脏。

  对于这样陷入生活困境的你,日本政府做了些什么吗?他默许助学贷款成为资本盈利的方式,让本该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背上沉重的还款负担;他默许不平等的用工制度和性别歧视;他让为公益事业服务事业成为一部分人的牟利手段,而让真正为此工作服务的人生活拮据,甚至到期就失业。他不会为你考虑太多,反正让你拼命干活,你也会老实地呆在社会底层,不饿死就行了。你说日本政府真操蛋,不过好歹得了病还能免费看病,拿着国家的救助金,勉强租个破房子生活下去。

  可是,在那些看病都凑不够医药费的地方呢?又该怎么办。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六):条条大路通贫困

  为了高等学府的学费,背负了大笔债务,又因为就业萎缩,毕业后别说找到高薪工作,就连找份勉强糊口的工作都难,最后不得不进入风俗行业,这是踏入深渊的一条路。若是还清债务及时抽身还好,若是陷入纸醉金迷,丧失正常工作的能力、以至于逐渐远离正常的社会生活,继而因压力过大患上精神疾病,不得不吃各种药物,连风俗行业的工作都无法进行,丧失收入来源,这是踏入深渊的另一条路。

  因为无法找到正式工作,只能进入低薪、就业环境恶劣的非正式聘用行业,工资又远低于生活最低保障,不得不延长劳动时间,以损害健康为代价来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料,这又踏上了终点为深渊的第三条路。单亲养育孩子,单位不予正式聘用,哪怕是毕业于顶尖私立大学的前高管妻子,也很快陷入贫困;职场霸凌导致严重身心疾病,家庭破裂,前夫不支付抚养金,哪怕是东大毕业的硕士,也成为需要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士,她们踏上了深渊的第四条路。

  最惊悚的是在行政部门和指定医院的配合下,被药物摧毁健康身体,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的人,只能更加依附于救助系统,难见翻身之日。

  虽然作者只写了导致女性的贫困,但这些情况进展的过于顺理成章,男性除了涉足风俗业难一点,其他的情况同样适用。如果大部分人,一不小心就踏入了贫困,且从各方面都得不到援助,那要么是制度出了问题,要么是制度故意的。虽然作者一直呼吁年轻人不要踏入社会福利事业,要从事生产工作,纳税缴费,但是也只有年轻人才知道,日本究竟有没有那么多从事生产的就业岗位了。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七):主题深刻但文笔不行的一本书

  评分8.5,你在逗我?

  从公众号上知道的一本书,有点好奇就买来看了,刚开始还能看,后面的内容除了采访对象的说话内容其他的话大部分都是重复的,我真是强忍着看完的,看完不会再看的那种。

  回到书本本身的内容——东京的贫困女子,个个案例都很典型,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大学助学金,离婚,多子,精神疾病,合同工制度和男女同工不同酬。

  相对于中国越好的大学学费越便宜的情况,日本好大学的学费非常贵,其中一个被采访者说到她一学期学费就是50多万日元,一年就是100万,还不包括其他学杂生活费,平时的学业也繁重到她们没办法打工养活自己结果只能去卖身赚钱,即使顶级学府的尖子生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读大学的困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日本大学的助学金实质上是一种贷款,很多学生为了交学费都做了贷款,但他们本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为此背的债,等毕业知道了又觉得压力太大最后跑去卖身的也不少,有些人受不了卖身的事情产生了精神疾病,而生病了不能赚钱就更穷了,真是恶性循环,有了对比才发现在中国读书还是容易多了。

  此外单身母亲也很容易陷入贫困,首先女性的工资一般只有男性工资的七成,而且大多是合同工性质,很容易被正式工欺压,其次为了赚钱就没办法带孩子,不带孩子又容易让孩子陷入危险,再次就算她们拼命工作养出来的孩子也还是穷二代,这样的循环真是令人绝望。

  不过通过这本书也稍微了解了一点日本的福利制度,像夜间幼儿园,保护儿童的儿童养护机构,帮助单身母亲的母子生活支援机构,类似低保的最低生活补贴,儿童抚养补贴,儿童补贴和儿童育成补贴。

  日本跟中国的文化类似,发展也有借鉴意义,了解了日本女性贫困的原因让人有种隐隐的担忧,贫困谁都害怕,希望生活在中国的女性都能远离它。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八):谁也别觉得自己更值得同情

  有一种甚嚣尘上的观念,大都市里的抑郁者,就是矫情,收入不低,至少还在方便繁华的大都市,有心理问题纯粹是没有体验过底层的艰苦,很多农民一辈子在村子里面,收入比他低多了,不是照样过的很快乐云云。

  我现在意识到,这个观点的错误。它将人的生活条件与社会环境割裂,简单的拿纯粹数字来对比,认为大都市的抑郁者肯定比农民更幸福。

  事实上这两类人根本就就不在同一个比较系统里。

  决定他们幸福程度,是要放在社会结构给他们的反馈中的。

  人需要有满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等需求,虽然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字低,但在他们的社会结构中,却很有可能这些需求能被很好的满足。

  大城市的抑郁者,空有高收入的数字,却在社会系统中无法满足需求,被社会结构,和长期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形成的观念否定,自然十分不幸福。就像本书中这些女子,想要被尊重,有个人陪伴,有稳定的社交关系,却难如顶天,甚至对从事色情行业很喜欢,因为“只要更努力就会有好的回报”,天呐,连努力就有回报对她们也是奢侈。而这些需求对于祖祖辈辈不出村的农民或许就不难 。

  如果《红楼梦》里的迎春婚后得了抑郁症,刘姥姥一定十分惊讶,想着贵府千金大小姐没吃过苦,纯粹就是矫情等等。

  却不知迎春从小没人关心,连下人都能随意欺负她,唯一在乎她的司琪被逐,她却无能为力,父亲将她嫁给债主抵债,丈夫好色,家暴等等。

  刘姥姥却儿孙满堂,受到尊重,在她的社会系统里处于很舒服的位置。

  习惯于将自己考虑的很大很大,却把别人理解的很小很小,自然只有相互不理解。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苦,谁也别觉得自己更值得同情。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九):日本的现在与我们的未来

  这本书相较其余基本泛泛而谈的女子贫困问题相关社科书籍,算谈得深入,且非常敢说。其实,这种庞大复杂的社会问题已经很难进行总结分析了,但读者仅仅面对简单的陈述已经触目惊心。

  而且不得不说,这本书中日本的现在正是中国目前继续发展下去的未来。

  鼓吹家庭和婚姻的美好,利用人想要获得平凡快乐的家庭生活让女性栽入自我奉献又没有太多回报的角色,或者从事一些看似稳定(因为其实我国基本都是合同工,不太存在什么终身雇佣)但其实赚不到钱,只是听着很适合成为结婚对象的职业。

  即将到来的超高龄养护与老年慢性病等,及为此必须付出的大笔金钱和陪护时间。

  婚姻法保护有产者,一旦婚姻破裂家庭主妇将是同时失去财产与家人,并且社会不会认可你再次进入职场。

  生产性工作和稳定的终身职业排斥女性(理工类,金融,gwy国企限男,医生教师等男性优先)。

  与此同时,在这几年兴盛的娇妻思维和学历内卷下,有多少女性能坚持到学历满足可以从事专业人士的工作(一二线城市研究生起步) 。

  最后,我国可能对婚内暴力的阻止保护等进行的比日本还差,如果陷入书中提到的婚内肉体或精神暴力,可能根本无法逃脱。

  一旦在人生的路口选择错误,就会立刻陷入贫困,并且再也无法回头。且不说一些本就出身贫困或者学历不高的女性,很难从已有困境挣脱。

  即便是高学历家庭出身不错的女性,有多少会不断面对社会、父母、恋人同时撒下的诱饵。面对诸如留在家乡选择结婚生子,才会很幸福的谎言。

  诚然,这些人告诉她们时,并不是存心欺骗与利用。但是,事情的走向往往并不如人意。因为抉择错误者,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这些声称爱你的人。

  《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十):即使抬不起头,也要仰望星空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下水道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第一次读这句话是在一本叫做《我亦飘零久》的游记里,第二次是在《少年的你》陈念的英语书上。这次虽然没有读到这句话,但是却有种想把它用在此处的感觉;同理还有《流浪地球》中那句“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如此珍贵,星空如此令人珍视,即使现实再困窘,也要照亮内心。

  《东京贫困女子》由“99读书人”出品,作者中村淳彦持续关注贫困女性这一群体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如果说单一的个体陷入贫困是由于自身原因,那么人数可以称得上庞大的一个群体长期在生存线上挣扎,甚至因为自己的贫困而导致下一代同样无法摆脱深陷贫困的困境,其背后牵扯的问题可能就涉及方方面面了。这本称不上厚的纪实类书籍所承载的内容读起来并不轻松,但在阅读时也存在着与困境持续斗争的身影--川上女士因为身患精神疾病的姐姐失去了原本条件不错的工作,女儿原本考上了出名难考的名校(校中出了不少东大的学生),由于川上女士的积蓄支撑照顾姐姐的各项费用已经捉襟见肘实在无法支撑女儿的学费,导致她的退学。但是坚强的姑娘一边打工一边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为中学时代的立志报考的国立大学而努力。虽然最终没有考上而是考取了一所同样难考的私立大学,靠着信用金库的学费贷款交入学金又申请借贷型助学金,做了种种努力后尽管还是想“趁负担尚轻时及时止步为妙”而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大学生涯,但相比于其他浑浑噩噩拿着高中学历便投身打工行列的女性,因为叛逆只读了初中后因为学历问题屡屡碰壁不得不造假说自己有高中学历却屡次面试不成功的女性,她对于自己所面临的困境还是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改变--以她自己的意志。川上女士对于女儿的决定持支持的态度(因为住在老旧违法建筑的川上女士实在无力从经济上支持女儿)。困境是限制人发展的拦路虎,也许只有迎着它前进才有更多的机会--即使失败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女大学生、单身职业女性、单身母亲...这些情况不同,身份不同的女性群体面临的困境被呈现在我们面前但这本书后记的名字叫“但仍要活下去”。不管是被改编成电影的《风雨哈佛路》,还是畅销榜上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生活就像是千人千面,酸甜苦辣可能都要一一尝遍。与其看到这个群体困窘的现在,不如看现状的前因--每个人的当下都由曾经的经历串联起来的,想要遏制悲剧的发生就要回溯到源头;而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把不确定的未来具象成明天做什么,后天做什么,可能回过神来,后半生已经平稳度过。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