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也没关系》读后感锦集
《慢一点也没关系》是一本由[比利时]吕克·斯维宁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慢一点也没关系》读后感(一):慢,也是快
当下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所有人身处当下都在不停的向前,都在不断的忙碌,可在追求效率和结果的当下,忙碌并不代表效率和质量。比利时著名心理治疗师吕克?斯维宁的作品《慢一点也没关系》一书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
通过《慢一点也没关系》这本书让我们学会让大脑离线,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会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大脑,同时也会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发出相应的工作模式。作者在本书中向我们阐述了离线大脑这个概念,并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向我们证明了这个概念。由于本书属于心理学书籍的范畴,本书也涉及到一些专业名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在书里寻找答案。
本书作者吕克?斯维宁有着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在这本书里我们会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要学会让大脑休息,让自己闲下来。由于人的大脑里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神经元形成的复杂网络并决定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能力,而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及养成。而在《慢一点也没关系》这本书中我们会学到如何真正的放松自己,提升我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本书总共分为五个章节,前两个章节主要介绍了大脑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神经元是什么?脑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你的在线大脑和离线大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们都那么重要?第三章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在这一章里重点介绍了如何让自己的离线大脑保持健康。作者用14种方法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不同的方法,让大脑停一停。不知道停止的人是无法加速的,我们可以从起床开始练习,减少生活中的慢性刺激。有意识的处理转变,人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更属于群居动物,我们要学会培养自己用成长型的思维方式面对生活。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联想思维。
面对生活的一切,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心流,建立新的联系。当然面对这个急匆匆的世界我们也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积极联系情绪吸引因子,跟随作者的方式方法提升自己。我们更要学会找到属于自己独有的节奏,无论是面对社交还是自己的职业生涯,毕竟人类不仅仅拥有自主神经系统,更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在第四章我们会认识迷走神经,因为它们保证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网络。迷走神经属于我们自主神经的一部分,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中自由独立工作的部分,不用管就能自主进行。
专注的做好自己,让自己在当下喧嚣的生活里平静下来。人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群体,要不断的发展,让自己的世界不断的延伸,而这本《慢一点也没关系》让我们学会善待自己,让我们明白有些时候慢慢来,比较快。学会让大脑离线,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是通往幸福的钥匙。
《慢一点也没关系》读后感(二):慢一点也没关系
在不经意之间,仿佛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一种非常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我们每天都需要不停的去学习,不停的工作,这样高效率的生活虽然确实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某些便利之处,这并没有让我们的幸福感有多么大的提升,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加容易焦虑,变得更加敏感。 最近读了《慢一点也没关系》这本书,感觉我们的生活节奏确实需要放慢一些了,慢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懒惰,变得无所事事,从某个角度看——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慢慢来,反而比较快的说法听起来好像有问题,实际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有的时候越是着急,反而越无法冷静思考,结果事情就没办法很好地解决。而倘若我们先平复心情,慢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情又可能被很好的解决。 阿兰?德波顿说,“我们总是认为自己不应该盯着窗户发呆,而应该抓紧工作、学习,或者在自己的待办事项清单上打钩。我们不会到处炫耀说:‘今天真是棒极了,最棒的就是我盯着窗外发了好久的呆!’然而,也许在一个更加先进的社会里,这正是人们相互之间经常说出的话。” 在《慢一点也没关系》这本书中,作者说,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并理解他人,我们必须学会在生活中放空自我,做白日梦。我们需要练习做白日梦,并将其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惜的是,现代人总是闲不下来。身边充斥着各种电子设备,不断吸引着我们的注意。 我们知道,大脑总是可以在白日做梦和专注于此时此刻之间来回的转换。当我们正在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然而当我们想要去放松一下的时候,可能漫无目的的坐在椅子上就很不错。 在书中将这两种状态称为离线网络和在线网络,做白日梦时的我们是处于一种离线网络的,而在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处于在线网络。
这两种网络没有绝对的好坏,对于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去平衡二者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过多的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中某一种状态中。 在线网络的重要意义,我们都是很清楚的,我们会觉得必须要去专注注意力,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让自己的学习或者工作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然而离线网络的重要性在于,我们可以在这种状态中养精蓄锐,让自己发挥出更好的状态。就像一个不管多么勤奋的人,也需要每天吃饭,需要每天去睡觉一样,我们不可能完全的抛弃这种离线的状态。 而从现实层面去考虑这两种状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平时对于离线状态的重视远远不够,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说慢一点也没有关系。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让我们去保持我们大脑的健康与活力,让我们去平衡好自己的生活。也许慢节奏的生活更加适合我们,也能让我们更加幸福,变得更加的愉悦。
《慢一点也没关系》读后感(三):大脑的这个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文:马克·伯伦斯 (Marc Buelens)
——根特大学名誉高级讲师及弗拉瑞克商学院名誉教授 现代脑科学已经打破了我们大脑中各个脑区位置的桎梏,将大脑作为一个复杂网络的连贯集合来研究。大脑中相隔很远的几个脑区往往会相互配合,同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如果你的大脑很难通过脑网络来同步信息,那问题可就严重了:你可能会失眠、丧失创造力和幽默感,让原本清晰的思路中充斥着阴霾。 《慢一点也没关系》就是让读者重新认识大脑,健康使用大脑的一本书。
该书用前沿神经科学揭秘大脑日常工作模式,为我们介绍了:集中注意力的“在线大脑”和负责创意想象的“离线大脑”的分工和工作机理。 一直以来,我们都过于重视“在线大脑”而忽视“离线大脑”了。但其实让大脑保持平衡,才会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正如该书作者一再强调的,时常放缓节奏、放空自我的人,才更容易让“离线大脑”发挥效力,从而创意满满,灵活应变,问题迎刃而解,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首先,看看游戏行业是怎么设计出(让人上瘾的)游戏的吧。这些成瘾性游戏几乎能将大脑榨干,毕竟游戏设计者们希望能让你的大脑在线的时间越长越好。 你可以自己做个测试,在网上搜索一下这本书中的几个专业名词,就会发现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有相当一部分都会涉及游戏的成瘾性。也许这和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很年轻也有点关系,可能玩游戏已经变成他们的一种习惯了吧。 当然,即便没有每天都花好几个小时坐在游戏机前,你也可能正过着另一种对大脑有害无益的生活。 因为大众对“离线大脑”知之甚少。以至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用了适得其反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就是——失眠健忘、创意枯竭、职业倦怠…… 幸好作者吕克·斯维宁习惯于将复杂的主题清晰化,他能够轻易地做到这一点。他对相关研究和最新理论的嗅觉和洞察力都非常敏锐,并始终遵循着“写下的东西必须对读者有用”的信条。也正是因此,他才能比其他人更擅长收集信息、提出建议并进行整合。 吕克非常注重创新。没错,创新对我们每个人以及社会而言都至关重要。有许多学科都正在研究如何才能激发创造力。假设创新思维是一座埋藏在深山中的秘密宝库,许多冒险团队都在挖掘通往那座宝库的密道。有的队伍觉得创意是上帝的礼物,有的队伍在找寻灵感,有的队伍追寻的是“开放”的个性,有的队伍认为苦难是创新的关键,挨饿有利于创新……这些队伍从来不直来直去,他们把密道挖得迂回曲折,一会儿挖深了一点儿,一会儿又得意扬扬地挖回地面去了。 不过,也有这样一个学科,它稳稳当当地往前挖,将残石碎砖清理得干干净净——它就是脑科学。 这门学科正在一毫米一毫米地揭开创新的秘密。这支队伍还没有到达宝库,但吕克·斯维宁已经用他偷偷带着的相机,像一颗勤奋的卫星一样(卫星会定期离线进行整修),为我们发来清晰的照片。什么都逃不过他智慧的相机。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职业倦怠”的准确描述。现在这个词语终于有了明确的定义! 细心的读者还可以在这本书中欣赏到许多其他的“照片”,它们都是吕克用爱、激情和细心拍摄出来的。让大脑休息会让你在新鲜与熟悉、观察与实操、身体与心灵、在线与离线(根据本书内容)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慢一点也没关系》读后感(四):《慢一点也没关系》——让大脑适时地离线,让思想自由地漫游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我们总是处于一种忙碌的状态中,仿佛快节奏就意味着高效率和高质量。各种纷繁的信息重重包围着我们,与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一起让我们的大脑一直处于在线的状态。那么,当我们的大脑离线时,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慢一点也没关系》是比利时著名医学家、社会心理治疗师吕克·斯维宁博士的全新作品,作者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引导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大脑,使我们从中获得启发,通过让大脑适时地离线,让思想自由地漫游,从而获得更具活力的创造力和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状态,在意识到我们走神了之前,我们的思绪就已经飘到很远的地方了。是的,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专注于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但有时候,我们需要从这种在线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切换到另一种状态,去感受世界的不同,这就是大脑离线状态。
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我们的大脑在使用在线网络,而当我们的思绪发生游移时,大脑就处于离线状态,而如果我们在线大脑活动过多,就会让我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产生压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在不断来袭的压力之下,我们要学会真正地放松自己,学会让大脑离线,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当我们什么都不想或者陷入沉思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处于离线的状态,我们的思绪会进入未知的领域,而这里也是创意诞生的最广阔空间。我们的思维会在漫游中结成各种关联,关于自己和他人、关于过去和未来、关于现实与想象,提供更多的可能。也许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已经脱离我们原来正在做的工作,但这样的状态并不是一种精力的浪费,相反这样一种自由的状态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它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那些新的创造、新的想法可能就在不经意间涌入我们的头脑。 大脑的离线状态也会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让我们有机会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在洞察真实的自我的同时,提高我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当我们感受早晨温暖的阳光,当我们漫步于林荫小路,当我们静静地享受一杯咖啡的时候,我们是否将自己置身于另一种空间呢?让我们的生活中偶尔驻足片刻,或静立或沉思或冥想,让我们的大脑适时地离线,让我们的思想自由地漫游,带领我们去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世界。
《慢一点也没关系》读后感(五):什么在悄悄“扼杀”你的创造力
文:[比利时]吕克·斯维宁 博士(《慢一点也没关系》作者)
我们的大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处理着持续输入的外部信息。比如在上班路上,你开着车,一边注意其他司机,一边关注着骑车人和行人,确保不会有意外发生。你也许还开着收音机。你可能还会觉得有点饿,因为今早没时间吃早饭。
到了公司,你要找地方先停好车,然后找到钥匙或门卡,走进办公楼。你会看到风尘仆仆的同事们,他们跟你一样赶着一个又一个工作进度。到处都是电脑、打印机和智能手机,到处都是噪声,都是待解决的问题。
同样,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你还要面对和上班路上一样的情景。而等你回到家,还要看孩子。你得迅速去超市买菜、做饭、洗碗、哄孩子睡觉……
与此同时,你还要考虑明天的工作。这么多事情,究竟怎样才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呢?
即便到了周末,人们也几乎没有时间休息:走亲访友、做家务、给孩子们修车……如此循环往复。
大多数人每周只能有几个小时的闲暇时间用来沉思,这时他们的大脑处于离线状态。当然,前提是他们不会为此而产生罪恶感。因为不工作不就是懒惰吗?不就是没有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吗?
当他这么想时,他的大脑就又开始上线工作了。
封面设计很有趣
其实,我们的意识会常常自发地从不断输入的外部信息中转移出来,四处游离,找寻起和这些信息毫无关系的想法、感情和图像。尤其当外部信息输入量很少或我们走神时,这种自发的意识游离(也叫思绪游荡)就很容易发生。
这时候,大脑会处于离线状态。比如:在快速浏览网络头条时,你看到某明星的新片好评如潮。“好极了,”你想,“也许我该去看看这个片子。我有多久没去电影院了?以前上学时好像每周都去。”然后你就神游开来:“有家馆子相当不错,我和朋友们在那待过多久啊。还有夏天的那次旅行,我们去了……”在意识到自己走神了之前,你的思绪就已经飘去某个遥远的地方了。
或者当你出神地眺望窗外,看见鸟儿正在蹦跳玩耍,你就坐在那里,连续发了几个小时的呆。
对很多人而言,以上行为有着负面的内涵,代表你心不在焉、浪费时间,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可事实却与此南辕北辙:让大脑离线对我们大有裨益,因为我们的创造力会在大脑离线时达到顶峰,将不同的经历毫无阻碍地衔接起来,而这会让思维更具创造性。
创造力需要滋养。你不可能命令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时间必须完成创新。
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我们必须学会在生活中放空自我,做白日梦。我们需要练习,并将其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可惜的是,现代人总是闲不下来。
我们平均每天都要在各种屏幕前度过大约11个小时,看手机、看电脑、看电视,最后又看手机。我对这些科技奇迹没有意见,它们从各种意义上都让生活变得方便了许多。但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创造力,确保自己还能够进行创新。
让大脑无法休息的不仅仅是那些现代科技,我们还要敢于反思自己的问题。我们整天都在四处奔波: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而所谓的“自由时间”里也往往塞满了各种计划。结果呢?大脑几乎没有离线的时间,同时,失眠、倦怠……大脑长期在线的各种后果也纷至沓来。我们已经有些失去让大脑离线的能力了。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本优秀的“大脑使用说明书”。
书封拿下来后的小巧思
《慢一点也没关系》这本书共分五章:认识大脑→了解离线大脑的重要意义→让大脑离线的方法→最后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在人群中的位置。
它不是什么科学著作或教科书,当然,书中的一切都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我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比起论述有关大脑的最新科学研究,我更希望本书能够有便捷、有效的实操性。帮助你重新发挥“离线大脑”的神奇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预防职业倦怠和纤维肌痛症等现代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同理心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慢一点也没关系》读后感(六):“躺平”也是不错的选择
史蒂夫·乔布斯说过,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平静下来,心灵会产生更大的空间,让你注意到更多微妙的事情。
你是不是也感到被卷了?
这个时代,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深刻的体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都太卷了。而且,有时候不是我们自愿,而是无奈被迫。若不跟着一起卷,那是等着被时代和社会淘汰吗?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工作填满了生活,总是在忙碌中度过。刚忙完这一阵又开始忙下一阵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但是,前段时间突然就闲下来了,准点下班却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闲暇日子,竟有点不适应,总觉得自己这样“躺平“的日子不好,甚至于怀疑起自己是不是颓废了、落后了。
直到读到《慢一点也没关系》,我终于释然了。简单说,从这本书里我学会了如果正确“躺平“。”躺平“也并未是我们一贯以为的不思进取和无所事事。好好地利用休息时候的大脑,指不定会有”奇迹“哟!
让大脑离线,重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这样看似慢慢来,其实比较快。
《慢一点也没关系》的作者是比利时保险医学和统计学家、社会心理治疗师和商业顾问吕克·斯维宁,本书主要是站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大脑。
书共有五章,大概浏览下目录,从科学理论讲起,扩展至切实可行地实践方法。整体阅读节奏挺好,循序渐进,既可以被科普到硬知识更能从中学到可操作的方法。
初读起来,第一章会稍微需要多一些的理解力,毕竟科学理论知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一点费力。不过,耐心读下来,大致搞明白我们大脑的网络就可以了。文字表述,简单易懂,更是引用了大量的实验事实和数据来说明。越往后面读,会越觉得轻松和有了趣味,尤其是跟着作者给出的那些方法去实践,更有益处。
例如书里说的最重要的训练,4-7-8呼吸法。通过简单的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然后能让大脑不总是在线。
你知道无聊与懒惰的区别吗?
作者告诉我们,无聊可以防止你止步不前,让你去寻找解决旧问题的更新颖、更优良的方案。是不是和我们普遍的认知有偏差呢?为什么无聊反倒是一件“好事“呢?答案都在书里。
书里重点提到了一个词,离线大脑。不仅有科学角度的解释也有生活事例的诠释,对于作为读者的我们来说,接受度会增加一些,也会更倾向于循着作者的思路和方向去探寻下去。
当然,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或者有自己的理解。正如我比较有体会的一点,开会讨论方案,会后想创意,一股脑的扎进去冥思苦想不得时,转换一下自己,清空大脑里关于方案创意的东西,深呼吸发个呆,好想法就在不经意间跳了出来。这,和作者说的离线大脑就很接近了。离线大脑并不是大脑就不工作了,而是在不知觉中启动了另一套有意思的系统。
所以,读完本书,再面对现在我自己的“躺平“状态,内心也不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了。我只是不被推着往前,而是化被动为主动了,学会了时刻保持大脑的健康与活力。
慢一点也没关系,别在该“躺平“的时候动脑子,不要让放松大脑变成一件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