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商贸与文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2021-12-22 01:05:50

  《商贸与文明》是一本由张笑宇著作,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商贸与文明》读后感(一):商贸给了原子化的个人参与zz的机会

  对于世界贸易的历史与当今体系很不了解,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甄别,所以只能斗胆对于《贸易与文明》进行一段简单的自我理解。

  光看书名的时候,猜测作者会以阿拉伯商人的贸易串联世界为主线,没想到作者另辟蹊径,从迦太基、威尼斯、汉萨同盟、粟特商人分别阐释了商贸与文明的联系,不入俗套,十分难得。

  读完该书,简单的认为,人类在最初的状态是以村落为大原子的单位,商贸将所有的大原子进行了一种和平的串联。在这种没有表面攻击性的串联之下,大原子与大原子进行“各取所需”、小原子与小原子“互通有无”。

  而一个古典国家的zz经济结构,可初步被表述为民众、商人和暴力集团三者之间的博弈结构。这三者中的任意二者,都可能结盟对抗第三者。民众可以跟商人结盟制衡暴力,也可以跟暴力结盟制约商人,商人也可以为暴力集团贡献税收、提供关键物资,甚至在必要时候提供武装力量。

  提到贸易,不可避免的要提及当今的中美之争。迷茫与迷惑萦绕了很多人许久,不如,进一步,读读贸易的历史。

  读读历史,可能会给我重现出:贸易中的各种暗流涌动,从而带给我们的新启示。如果没有更大胆、更宏伟的改革理念,我们会发现当前共识带来的益处(特别是自由、民主秩序),将被其过度发展引发的抵制一扫而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历史是线性进步的,至少在近代资产阶级和工艺革命发生后,人类就进入了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先进得多,我们比老祖宗聪明的多、进步得多。本书想传达的侧是,历史并不是如此简单,就算历史整体上是进步的,这种进步也并不是均质的。21世纪的某些地区,其思想观念的进步性可能还比不上公元前2世纪的某些地区。所以,世界早晚不应该成为评价进步与否的标准,真正的标准在于制度与观念,而支撑这些制度与观念的,则是本书心心念念的正增长社会。

  更进一步讲,相信今天一定比过去进步的看法,会造成一种思维上的惰性,让人们误以为,进步是一件随着时间流逝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甚至不必做什么,只要坐等进步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好。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事实是,历史完全有可能倒退,而且经常在十到数十年为周期的时间段里倒退。上个时代的年轻人认为远行是高尚的,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却更想做网红或者明星,这些现象于古今中外一再重演。

  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是随时间流逝自然而然来到手中,就像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甜美的果子会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就算凭运气捡到了从天上掉下来的果子,也会凭实力丢掉它们。

  《商贸与文明》读后感(二):《商贸与文明》:商贸秩序和暴力秩序构成了人类文明的过往,也解释了人类文明的过往

  我们的世界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变局,一百多年的社会发展成果超过了之前整个人类的总和。人类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到现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否可以持续?人类的未来在哪里?这也是很多人更关心的问题。 学者张笑宇面对着现在的世界,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带给人类社会重大的冲击的时候,他从各种历史中的“超级事实”开始思考人类的终极问题。但未来不可预测,毕竟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预测也是没有意义的,现在却一定是值得研究的,而研究现状的经验却一定来源于历史,来源于人类的过去。 张笑宇立志用三部曲完整叙述人类文明的过去。不同于正史的研究去叙述那些成王败寇的故事,张笑宇是以解决现代文明所面临问题的态度来研究人类的历史的。在第一部《技术与文明》中,张笑宇带来我们回顾了人类历史中改变了社会发展方向的一个个瞬间,一些曾经可能看似不起眼的发明创造,就把人类发展的走向带到了现在的状态。 而在这第二部《商贸与文明》中,张笑宇比较了两张截然不同的社会增长模式:零增长社会和正增长社会。他得出了人类社会需要发展、需要进步,必须要处于正增长社会的结论,而正增长社会的动力源泉就是商贸,就是货物交流。商贸活动才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最大的动力。

  为了论述“商贸秩序”怎样在人类社会的各种竞争中脱颖而出,张笑宇对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地区、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事实进行性系统性的借鉴和分析,并且总结出了17条规律。罗振宇在序中就明确告诉我们读者了,这些规律在书的383-385页,这就是这本书的纲领,这就是这本书的写作线,这就是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 关于“商贸秩序”,作者已经讲解的非常清晰,而对于和“商贸秩序”对应的就是“暴力秩序”。在漫长的人类史中,这样两种秩序交替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走向。而怎样的具体影响,书中已经有了太多详细案例,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是否可以解释人类社会的很多现象呢?那我就借用作者的观点来试水了,也行不对,但也是一种尝试。 同一时期统一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为什么会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呢?罗马帝国和中国秦汉在公元前3世纪时差不多同时完成统一的任务,但为什么地中海地区现在分裂成如此多的国家,而中国还能大一统呢?

  在张笑宇的叙述中,古罗马帝国的衰落,也伴随着“商贸秩序”的终结,伴随着古罗马“正增长社会”的结束,然后“暴力秩序”长时间占据着欧洲。暴力的毁灭成为构成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因素,除了像威尼斯这样小城邦还保留着“商贸秩序”,整个欧洲都处于一种”零增长社会”。而欧洲的各种不对等的势力也就在这时登上舞台,虽然曾经有过“汉萨同盟”这样的团体,但在国家这个最大的“暴力机器”前也是不堪一击。到欧洲的文艺复兴之后虽然经济发展,文化兴旺,但欧洲所有的“正增长社会”全是靠暴力来完成。暴力一直都是欧洲的主旋律,在《商贸与文明》中,张笑宇让我们看到欧洲商贸的一面,但这商贸却都是伴随着殖民和掠夺,暴力才是欧洲最真实的一面。对于整个欧洲,这才是真实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怎么可能形成完整的文明社会。 反观中国,秦汉统一之后,虽然也出现过很多的暴力因素,但整个中国内部,一定还是有着一种“贸易秩序”存在的。在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区域之中,交流和合作促成的“商贸秩序”一直都没有中断过,“暴力因素“一过,“商贸秩序”就一定会登上历史舞台,保证中国处于一种平稳的发展之中,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暴力因素。虽然历史研究中国的980-1840年的GDP几乎在水平线上波动,但这种波动一定有波峰波谷,一定就是“商贸秩序”和“暴力秩序”相互起作用的结果。

  当然这种解释也行牵强,但也不失用张笑宇的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二战后的这80年快速发展,就一定是能够用“商贸秩序”解释的通。这80年是全球化最为彻底的80年,全球化保证了所有的商贸活动遍布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地区,地球绝大对数地区都不能脱离这种趋势。而这种“商贸秩序”也保证了全世界一直都处于正增长社会的模式发展之中,这几十年也是世界最为和平的几十年,“暴力秩序”这之中基本销声匿迹了,这也就是张笑宇商贸理论的最好例证了。

  《商贸与文明》给了我们这个世界向前发展最好的解释,但在人类历史之中,暴力秩序也是一直存在的,它也是摧毁商贸秩序最危险的因素。特别是整个人类社会处于正增长减速或停滞状态时,各种不确定因素就一定需要警惕。人类历史中的那些不确定因素需要整个人类去避免,防微而杜渐。

  《商贸与文明》读后感(三):多读一些“超级事实”,少犯一些“低级错误”

  刘瑜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她说,有这样一个人要写一部“文明通史”,而且令人惊愕地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写成了。更令人惊愕的是这个人是个85后的山东小伙。

  此人名叫张笑宇,坦诚地说,在下认为能够驾驭通史这样的书的人都应该是西方的大家,比如塞缪尔.亨廷顿、鲍曼、凯恩斯、赫拉利等,但出乎我预料的是这是一个陌生的中国人名字,最重要的是他还写得如此好,一点不输于国外大家。

  《商贸与文明》是张笑宇的“文明三部曲”中的第二本。

  这是一部旁征博引,涵盖面惊人,有史实、有考据、有解密,不妄言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版本不太一样的故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历史是线性进步的,也会认为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进步的多。而事实上,历史进步并不是如此简单。时间早晚不应该成为评价进步与否的标准。真正的标准在于制度与观念,而支撑这些制度与观念的,就是这本书的核心观念:正增长社会。

  说白了“金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这个“超级事实”让我们惊悚了一下后,又不得不承认: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张笑宇没有脑洞大开,更不是天马行空地臆想出来这个道理。而是罗列出一件件史实,从迦太基人出发,到罗马,到威尼斯,到汉萨同盟,到中亚。各个人物、各个事件、各个朝代、各个国度的它们好像是一个个飘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小气泡,独立而又分散。而作者把这些气泡历整合起来,且上升到了理论故事。并且用这个故事说服了人。

  整本书的写作方式和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再次证明:没有一件事是完全独立偶然的,也没有一个民族国家是能够独立说明自身历史问题的,所有的历史现象应该放到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比较和考察。

  如此而怀思,历史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时间事件横纵轴,而变成了多条由一点出发的放射线,而商贸不仅连接着欧亚大陆,更衔接了多种文明,推动了多个大国的崛起。商贸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大英帝国通过商贸铸就了财富,也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

  人类的“贪婪与惰性”,以及这种“惰性”下激发的生产力与创造力,创造了“无中生有”的可能性。而“无中生有”的商贸诞生又让人类彼此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自古以来,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超过一般人的认知。很多事情的发生,都不是独立的仅限于某地区或某国的,可能是基于很多广泛深刻的因素影响。全球化绝对不是一个新命题,其背后贸易、货物的流动,思想、文化的碰撞已经绵延千年。

  历史从来就是一个“多元互构”体系,相互影响而跌宕前行,人类作为其中沧海一粟不过想通过解构这个体系,从而让自己多一分智慧以及对未来的理性认知。

  无论哪个舞台,哪种文明,若真的误以为进步是一件随着时间流逝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甚至坐等就好这种想法是可怕的。我们若失去了保持开放的心态,失去了信念,每天只期待着一夜爆红,原地出道,赚流量,那无论你在任何一种时代下,都只不过是一种浑浑噩噩的倒退。多认清一些“超级事实”,少犯一些“低级错误”,是这本书带来的真正的思考。

  从野蛮到文明,从零增长秩序到正增长秩序,期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们能否成功地从历史中学到真正的一课——张笑宇

  《商贸与文明》读后感(四):你刚进来的时候,恨它;时间久了,你就开始依赖它;直到最后,你已经离不开它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你刚进来的时候,恨它。时间久了,你就开始依赖它。直到最后,你已经离不开它了。”这句话用来解释人们对商贸和金钱的态度同样适用。

  《商贸与文明》是张笑宇博士的力著,这是他的“文明三部曲”的第二部。

  在书中,作者展现出了他丰富的世界史功底和极强的文字功底,把这一本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巨著写得妙趣横生。本书绝大部分内容极有见地,读来令人大受启发。

  本书的一个重要观察和结论是:我们整个人类的现代史,是被“要钱”模型而不是被“要命”模型的社会开启的。“要命”模型是把平民当作“兵源”,这个逻辑是从墨家到商鞅一以贯之;“要钱”模型是把平民当作“税源”,可以“花钱买安全”。

  商鞅

  古代社会的绝对主流,是贫穷、暴力、愚昧和互相伤害。美好的田园时代,男耕女织、温文尔雅的生活,只在极少数文人和士大夫阶级的极少数时光中存在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俄裔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指出,现代经济总体增长有三个重要特征,首先是人均产值的高速增长,其次是高速增长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再次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增长差异很大。

  从北宋到明代,即从980年到1620年,人均GDP基本变化不大,但是到了清代,人均GDP出现了以每年0.34%的速度显著下降,到1840年,已经下降到980年的70%左右。中国古代社会长时期处在总经济规模增长,但人均水平几乎没有变化的状态。

  假设人均GDP能实现每年0.1%的增长,同时保持“十五税一”的税率,300年后,每户家庭每年就会有1000多斤余粮,这样,世界上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乱世。

  西蒙·库兹涅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俄裔美国经济学家

  人们在收益面前厌恶风险,而在损失面前偏好风险。如果一个社会能实现“正增长”,人们就会认为“未来”是有价值的,我们可能会更愿意使用非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人们采取暴力手段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

  当GDP增长为零的时候,社会处于“要命”模型,作者把这种社会称为“零增长社会”。而当GDP增长稳步上升时,社会处于“要钱”模型,作者把这种社会称为“正增长社会”。

  在古典时代,零增长社会所覆盖的疆域与人口都十分广阔,而正增长社会仅限于少数的商贸活动发达地区。

  “正增长社会”也可能会是一个充满罪恶的社会,只是这种罪恶比起“零增长社会”那种无处不在的暴力伤害要小得多。

  零增长社会的剩余产出,不足以养活法官、律师、检查官、警察、法医等庞大的队伍,也供养不起民选代表、媒体、科学家,一句话,供养不起一个能够确保个人权利的现代社会。

  正因为供养不起,古代社会必须依靠种种民间规则,才能完成社会的治理。

  正增长状态是一个社会的良性循环状态,那么,一个社会如何才能从零增长变成正增长呢?作者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商贸。

  作者在梳理了人类社会从古代社会走到现代社会的历程后,得出的结论是:现代社会得以诞生的前提是:“有钱”。但是,正增长秩序不是现代社会诞生之后才开始的,三千年前,它就已经存在。

  汉尼拔·巴卡,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分析了三千年来中外各种贸易形式和国家政体的关系,提到了迦太基和罗马、威尼斯、汉萨同盟、粟特民族、亦思巴奚军、郑氏家族、西班牙王国、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英格兰王国等、它们曾在历史上某一阶段依靠商贸执正增长社会之牛耳,最终都没落了。

  在作者看来,正增长社会的繁荣本质上是由商人缔造的。而“权利”最初是商人买出来的。在城市经济的规模下,商贸城市可以通过国家提供普遍性福利的手段,维护贵族精英的zz地位。而一个成功的大一统帝国,必然也是能够与商人集团合作,接纳商贸秩序的帝国。

  同样是共和政体,同样是“三权分立”,迦太基败在了罗马手里。迦太基失败的原因,在于商人贵族和军人集团的撕裂。罗马的强大在于政体中代表君主、贵族和平民的力量,从根本上是互信的。

  吕贝克的荷尔斯泰因门上方的”汉萨同盟“格言:对内一致,对外和平

  汉萨集团并不是国际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它只支持自己占据主导和特权地位的国际贸易。自从哥伦布和麦哲伦开辟了新的航线,同时随着商业帝国英国的崛起,汉萨同盟衰落了。

  英国之所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商人和国家之间的稳固联盟,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既不是商人的斗争,也不是国王顺应时势,既不是思想家洞悉了时代脉搏,也不是zz家头脑精明。作者告诉我们,英国这一系列革命的基本动力,完全出处“偶然”因素。但是,英国的革命,使得荷兰的商贸力量与苏格兰的的国家力量在“抗击法国”这面大旗下团结在了一起,给了荷兰商人利用苏格兰王国的强大力量捍卫商贸秩序的机会。

  18世纪,作为海权国家的英国占胜了所有陆权国家,其原因在于海洋商路比较赚钱,以商人为主导崛起的海权国家,比以军人为主导崛起的陆权国家,在贸易上有更大的优势。

  而英国崛起的关键,就在于1620年-1720年的金融革命中建立起的信用体系,包括国家信用。

  奥利弗·克伦威尔,英格兰独裁者,在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王党,1649年处斩了查理一世,废除英格兰的君主制,并征服苏格兰与尔兰

  现代世界的兴起是商贸秩序扩展和国家力量扩展两个要素结合的共同产物,核心问题仍然是商人集团和暴力集团如何达成互信。这种互信在“偶然”中最终促成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产业革命之后,技术进步代替了商贸秩序。本书的第六章“产业革命之后”其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其内容不仅仅是讨论产业革命后的世界秩序这么简单。应该说,在这一章很多地方夹带了作者的私货,当商贸秩序被打破,人类该何去何从。

  用保证权力制衡的制度,取得商贸集团的信任,建立围绕“信用”运转的社会,失去“知识炼金术”的无限增长,这也是产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得以持续的前提。但是,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也带来了破坏信用社会与正增长秩序的可能性。

  我们阅读书籍,为的是理解与我们思维方式不同的人,而不是为了强化我们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本书最大的价值,也许不在于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真理:“金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我们可以通过本书,明白这个世界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而另外的解读方式可能更加贴近真相。

  用书中的一句话作结:成功者与挑战者,谁都是不安全的。

  《商贸与文明》读后感(五):《商贸与文明》——商业的力量

  我们必选经常思考,是如何把伤害降到最低,合理的处理所有的危机。因为一个完美没有任何缺陷的制度,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马基雅维利《论李维》

  本文2400字,阅读时间6分钟

  书封面

  过去两三百年人类走出了历史的隧道,人类的经济社会进入到了“正增长社会”,在 “零增长社会”时代人均GDP几千年来没有什么变化,人们陷入了贫穷、暴力、战争的恶性循环中。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悲观的预测,人类已经进入到了“零和博弈”的马尔萨斯陷进中,人口的增长围绕的是存量竞争,会加重整个社会和大自然的负担,最终导致大规模的战争。

  直到后来财富的积累、知识的增加、发明的涌现和现代社会的形成,人类突然发现现代社会是一个正增长社会形态。

  我们不禁思考,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是商业进步?是思想叙事?还是科学技术?

  或许大家普遍认为是科学技术,今天我想提出一个与过去不同的观点: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商业进步导致的思想叙事的变化、影响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在前面两项都有基础条件之后,科学技术才打开了他的“潘多拉盒子”。

  商业进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商业是人类文明的炼金术。

  在我国古代,根据经济学家李稻葵教授对980年-1840年的GDP重构表明,在长达800多年的时间里GDP总量几乎毫无变化,甚至人均GDP在清代出现了显著下降。

  中国古代商业

  在我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居民的主要财富是依靠土地而产生的作为来供应生活,中央政府也是通过土地上的经济作物来维持政府运转,商业活动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属于社会末流。

  “士农工商”可见商业活动在社会地位低下,明太祖朱元璋极力打压商人地位,限制商人流动,明朝的“片甲不下海”更是限制了商贸活动的有序进行。

  一个城市内从事商业的人口越多,越容易产生精细化的市场分工和财富的积累。一个国家里的商业越发达,越能聚集起更多的从事商业技术的人员。

  谈商业如此重要的前提是有着丰富的商品生产,在农业社会中是农产品等经济作物,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是有是强大的工业制造产品。

  在一个社会中从事商业服务的人员越多,商业不确定的风险就会越低,这会鼓励更多人从事具有创新和冒险的活动,创新和冒险活动会刺激更多人参与。

  当商业活动增长、金钱的流动性变大时候,会出现相关的金融服务者(银行家),以及法律从业者(律师),这些职业的出现进一步规范市场、界定权力和解决纠纷,为商业活动保驾护航,提高效率。

  当社会上这些职业之间成熟,同时通过商业活动个体积累了足够财富的时候,财富的“飞轮效应”开始显现,对这些商业活动的客观规律进行总结的专业性知识成果开始涌现。

  人们告别了过去的桎梏,需要依靠土地上辛勤劳作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不需要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因为人们有了盈余的财富和社会精细化的分工,专业性的角度人们不再被束缚在固定的岗位来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人们可以从事撇开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其他工作了。

  部分人们可以专心的研究、总结规律、传承知识,这样促进了知识的进一步叠加,之后各种技术发明开始涌现。

  这些知识成果反过来有刺激了人们的冒险活动,又加强了商业活动的交流并刺激了财富的积累。

  思想叙事

  人类想要基业长青需要面临三个有限条件,资源稀缺、生命有限和欲望不止。在过往的人类历史长河当中,人类通过三种方式来解决这个矛盾。

  其一,通过暴力掠夺来获取财富满足欲望,不要生产和创造,通过从其他部落、城邦和国家强权掠夺就可以了。

  但是,后来人们通过收益成本分析发现,在通过战争获取的掠夺中收益无法满足于成本,在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中,各个欧洲皇室大打出手债台高筑,帝国土崩瓦解。

  其二,通过控制资源,建立秩序,约束自由、压制欲望,视金银积累为最大的财富,在自己的体系内自己自足。

  但是,后来人们这种重商主义的举措过多的增加了金银财富,却没有实际的财富增加,货币贬值、虚假繁荣。

  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从美洲获取的大量的白银,并没有增加整个王朝的社会生产力,实际上从美洲开采的银的泛滥,让西班牙王室穷奢极糜,社会通货膨胀。

  随着无敌舰队在北海的折戟,西班牙随即被后来崛起的英国给压制。

  威尼斯共和国

  其三,分工交换,建立交易秩序,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不同的欲望。亚当·斯密强调用“看不见的手”来分工交换,各自满足需求促进了社会整体福利的进一步增加。

  当交换为目的导致的人人利益增加时会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斯密不愧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思想叙事强调通过思想成果与现实条件相结合来建立相应的制度。如《商贸与文明》中论述的在英国通过议会的建立,促成了王权集团和商人集团的融合。

  通过信用体系的建立,帮助了荷兰形成了强大的金融体系,有限责任公司、期货股权制度等等,这些金融制度帮助荷兰的威廉摆脱了西班牙王室的控制。

  通过确定财产权和居民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鼓励航海家们能够勇于探索,不用担心在国内的财富被洗劫;鼓励商人们能改进生产,不用担心技术成果被窃取。

  勒班陀海战中奥斯曼土耳其的海军统帅阿里将自己一生所有的财富随身携带,尽管他是苏丹近亲也担心自己的财产被剥夺,而反观威尼斯的天主教海军,医院骑士团的金融体系,让财富确权人们可以自愿从大西洋沿岸到地中海参加战斗。

  勒班陀海战

  这些思想叙事体系,确定了商业活动的基础制度和保护措施,让更多人相信商业活动能改变生活、促进财富增加并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结语

  商业活动的活跃,促进了思想叙事的形成。形成的制度和体系帮助社会更好的有序进行商业活动,之后财富开始积累。

  部分人士可以从事知识的积累传承,发明的创造和出新,推动了科学体系的形成,这些科学体系最终形成发明结果,通过逐步商业化,形成了新一轮的技术浪潮。

  瓦特也在正是由于博尔顿的投资,才能逐渐改进技术并商业化量产,形成产业革命,之后就是人类历史上的蒸汽时代。

  2018年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模型”,称为罗默模型。

  罗默认为知识是内生的,投资可以促进知识积累,知识刺激更多的投资,使经济永久性增长。

  专做读书总结的公众号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