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之城为何是成都?
中国博物馆之城为何是成都?
来源:成都商报
“今天一口气‘刷’了武侯祠、金沙遗址、杜甫草堂,原来博物馆也是满满的高科技。深厚的历史文化、有趣的活动设置,还有丰富的、有意义的活动,成都的博物馆太国际化了!”这是90后“蓉漂”张芮在5·18博物馆日分享在朋友圈里的信息。其实,这只是众多热爱逛成都各大博物馆市民的缩影。
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经济水平,成都的博物馆建设有很好的基础保证和发展根基。成都的现代博物馆肇始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有了能满足三国文化爱好者需求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海内外诗歌文化爱好者必打卡之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华希昆虫博物馆等。
记者从成都市文广旅局博物馆处获悉,成都目前已有博物馆16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50家、非国有博物馆110家,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全国第一,俨然就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人们不禁要问,博物馆之城为何是成都?
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 单霁翔看好成都文博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昨天和明天、历史和未来,在这里相逢。一个个博物馆像一本本史册,蕴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成都有特别的感情,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三年间,他来成都29次,主要为了文物抢修。他认为,四川的文物部门很了不起,在2008年抗震救灾的同时,文物普查也没有停。此外,在仍有余震时,2万多人进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大广场,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也都接纳了很多市民,“这给我很深的印象和感触”。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能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离不开单霁翔的推荐。“金沙遗址在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耀在中华大地上时就出现了,是2000多年前古蜀人创造的,多神气啊。太阳神鸟那么端庄大气,又具备动感,我当时就推荐它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他认为,“博物馆之城”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关键看博物馆究竟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成都的博物馆能有今天的规模和人气,离不开成都人爱享受文化这一特征。”所以,有了2016年“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在成都人的手机上刷屏的盛况,参观总人数超63万人次,最高单日逾3.4万人次,创下了国内同类展览的新纪录。
每10.2万人便拥有1座博物馆 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凡是文化厚重的城市,都有丰富的博物馆。
近日,成都市文物局备案了第160家博物馆。按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1633万计算,成都每10.2万人便拥有1座博物馆,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成都的博物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突出。”2021年3月31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金瑞国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大三国志展》开幕式上如是说。
目前,成都市国家级博物馆达到20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0家。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市博物馆超过300个基本陈列,年举办临时展览超过220个,年参观人数达2550万人次。博物馆已成为传播天府文化的重要窗口、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高地。
今年博物馆日当天,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主会场传来,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荣获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这是继“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之后,再夺大奖。
成都的博物馆所获奖项不计其数:武侯祠博物馆入选“2019中国博物馆创新锐度Top10——文旅品牌IP传播奖”,金沙遗址博物馆获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新馆建成不久即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博物馆”……成都也因为这些博物馆成了兼具颜值和内涵的“博物馆之城”。
成都的博物馆初具世界级规模 力争“十四五”末达到320个以上
不断有博物馆在成都平原上出现,离不开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有利政策、成都多元文化的厚重历史。
成都的历史文化“多元性”非常突出,如宝墩—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水利和道教文化、三国文化、唐宋诗歌文化、五代音乐文化等,为建设各类主题的博物馆创造了很好的历史结构。
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近十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等,不断完善优化博物馆支持政策,并在全国率先将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予以财政预算支持。
成都市还实行了集群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方法。在市郊,分别在大邑县安仁镇、龙泉驿区洛带镇和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建成三个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聚落;在市内,正在四川大学建设的国有博物馆群,明年底将有6个馆建成开放。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成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朱树喜说,2020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05.9亿元,GDP占比突破10%;接待游客2.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05.18亿元,这其中,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建设成都博物馆,源于朱树喜曾多次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考察。他发现,在国外最繁华的地段,很少看到现代大型建筑,更多的是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那里的人流量像我们逛超市一样,挤不动,我想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文化建设”。如今,成都博物馆日均人流量上万。
成都的博物馆已初具世界级规模,但一刻也不敢放松。据了解,全国已有近30个城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之都等目标。为此,成都市文物局正在推进一馆工程(县县建设国有中心博物馆)、展览更新工程、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博物馆数量达到320个以上。
生态美学 设计美学 成为不同人群爱逛博物馆的理由
在90后“蓉漂”张芮发的朋友圈里,她还配有九宫格图片: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梅花鹿合影,在乌木林打卡;行走在杜甫草堂的大片楠木下,坐在草堂书院阅读……朋友留言“没想到在博物馆也能拍出大片感”。
其实,成都的博物馆都有其独特的美感,金沙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遵从“天圆地方”的建筑风貌。成都博物馆用独特的几何立面造型、铜制褶皱外观、自下而上的“金镶玉”幕墙,体现出既古朴又现代的风格。
杜甫草堂博物馆不仅保留了原有园林风格,馆外的浣花溪公园也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首选之处。正在建设的成都自然博物馆以西岭雪山为设计理念,不仅带来趣味性的文化内涵,也有设计美学享受,优雅、时尚。
80后姚启程也喜欢在周末带上一家三口去博物馆走走。“女儿虽然才4岁,但早已是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姚启程说,成都博物馆的《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是女儿最喜欢的地方,来自天上地下、国内外不同的动物标本都能在此看到。
而今年70岁的张阿姨,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老顾客,因为喜爱书法及三国文化,她不仅自己爱逛,还爱带着朋友来逛,“我还能充当讲解员,为朋友们讲述这里的每一块碑每一棵树木”。她告诉记者,“三绝碑”和“出师表”上的碑文是她最爱临摹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