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2022-02-09 03:08:06

  《江湖消亡史》是一本由赵晨光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一):《江湖消亡史》:江湖未远,后会有期!

  最近看了《江湖消亡史》,一听这个名字,很多人以为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其实它是一本小说,全名叫《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 江湖消亡?在我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惊呆了,江湖为什么会消亡? 因为我之间看过很多电视剧和电影,只听过这么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我觉得这个书名是需要仔细琢磨的,不过也看作者自己对作品的展现程度,不过这个名字搭配这个封面也十分的应景。 当然,在我读小说的时候,最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本《江湖消亡史》是否有第二部,于是乎,我就把书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发现没有第二部的提示,所以最后一章就是大结局喽,开看~ 在看完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以后,先分析一下两个主角的剧情,这部剧的设定是双男主,但非要分出个一番、二番的话,那么就是作为韩凤亭师傅的卢秋心,而男二就是韩凤亭,他们的人设看似是互补类型的,一个是报馆的记者,性格内敛、气质儒雅、随和,另一个是军fa 之子韩凤亭,两个本来没有交集的人,竟然因为韩凤亭看中,因此改变双方的命运。 但读者们也不会忽略一点,卢秋心会功夫,也是因为这一点,韩凤亭成了卢秋心的徒弟,故事从一次又一次的悬案中开始,其他的配角也随之登场。 另外登场的还有桌子上一碟又一碟的美食,比如鸡翅包饭、豆腐脑等食物,这些食物不仅不是负累,而且添补了文中的真实感,让这个小说更加的接地气。 我觉得还有一个让我比较惊喜的是,这本书里的配角都不是摆设,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存在,有自己的性格和人生,和主角们一起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这本《江湖消亡史》的收尾也很绝,虽然韩凤亭和卢秋心都没有现身,但是剧情中依然关联了他们的剧情,这个写法就很巧妙,也在最后收尾的时候借着剧情和读者告别,收尾十分自然。 最后来个小总结,整本《江湖消亡史》虽然在写作手法上显得一板一眼,没有使用太多花俏的样式,但是我感觉到作者他在藏巧纳拙,通过民国风的叙述来体现书中人物的江湖气,以及成功的营造出整个江湖氛围的热乎感,喜欢民国悬疑小说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来看一下。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二):读《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点滴感受

  已经改名《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的《隐侠》,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江湖。乍一看书名,估计大多数人都以为是部武侠小说。然而,故事并没有发生在门派林立的江湖之中,而是发生在老北京、老汉口、老广州、老上海,发生在普通而又真实的现实之中。真正印证了那句古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故事一开篇,善良正直的新闻记者卢秋心进入风月场所,各色人物等便粉墨登场了。卢秋心来这里本是为了手头紧,要卖东西,可是这一场买卖的味道在欢声笑语中被冲得极为寡淡,卖的人不觉得卑微,买的人也不拿捏,看完这一段,你不得不佩服作者极强的控场能力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能力。什么是江湖味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书中,卢秋心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帮助着许多生活困苦的老百姓,因为偶然被军阀之子韩凤亭看中并认作师父。无心之举的卢秋心并没有料到韩凤亭将来的成就,但相处一段时期之后的他感觉必须要带韩凤亭走上一条正当的人生路。而韩凤亭在经历过几次生死之间的事件以后,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狭隘,他敬佩卢秋心,因为卢秋心在乱世纷争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国家,为人民,狭义犹在,江湖不远。

  书中前前后后塑造了大大小小100多个人物,各有特色。勤学苦练的武术家,流落嫣红之地的良家女子,游走于各大势力之间的独行侠,以及享受荣华富贵的军阀世家,在暗黑的社会境地之下,各方势力相继登场,为财富、为恩怨,有些甚至只是为了简单的生活。这些小人物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江湖这个大染缸之中,不能自己,能够独善其身者更是寥寥无几。同是江湖中人,金老五走惯江湖,他的行事作风老练纯熟,还带有一点落魄江湖的羞涩;韩凤亭这位初出江湖的少督,心里怀揣着侠客的梦想,却是毫无社会经验。作者塑造的卢秋心、韩风亭、岳剑尘、庞冬秀等正义之士深入人心——“无论世道变迁,唯有初心不变”,他们坚定的侠义之心值得世人称颂。而作者笔下的“反派”人物如周幻、金成业、白横宇等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作恶多端,其本质也不坏,周幻的那句“好歹,我也是个中国人”令人印象深刻。

  “斜风细雨入京门,衣上风尘杂酒痕。半生疏狂半生笑,前身本是说书人”。作者赵晨光自谦是一个说书人,我却认为是个腹有诗书的作家,原因有二:一是通篇读完,文笔简洁干练、文风清淡老道;二是作者对于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各个故事发生的小环境信手拈来,展现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三):江湖不再,侠心仍存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今人之法治社会实再难行古人之侠义之事,江湖侠士确也“不合时宜”。虽我辈多汲汲营营困于生活,然炎黄儿女行侠之心难灭。书以“江湖消亡”为名,冥冥中似是预示着传统中国儒家精神和侠者精神的消解,难免氤氲出一抹清清浅浅的伤感。

  小雪落鬓边,朔风冽且寒,万事难逃生灭。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卢酬,即一饱含中国传奇色彩的儒侠,既有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经世致用”之智,又有侠者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之勇。似是清高卓绝,又不失圆融;仿若圣人了无私欲,却有血有肉未脱凡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我之所见,其人可谓之以至纯至简之坚而撼动人心的侠士,儒家的中正平和混合了侠者的勇武义气,“仁”中可见“武”,极具人格魅力。其拆名之谐音字“愁”为笔名,仿佛预示了主人公于风云变幻、中西碰撞的时代变革之际,于积贫积弱、家国动荡的社会更迭之时,必将面临千难万险。“秋心如海复如潮”,秋心所思所想未必不似杜子美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其徒韩凤亭,民国军阀之幼子,乃故事中又一主人公。韩小公子张扬跳脱、恣意享乐,曾有言似“何不食肉糜”之义。然韩少督虽为一纨绔,却不失少真诚,道是通行世间第一利器,唯“诚”不破,世之奇人卢秋心便为其诚打动。卢秋心渊停岳峙,韩凤亭赤子活泼,二人相得益彰,增加读者趣味的同时,亦调节了气氛,不致过“正”,颇有些《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作用。命运之齿轮啮合传动,得遇一良师是韩凤亭之幸,而为凤亭之师却也赋予了秋心人生一笔异色。

  笔者赵晨光以两位主角为线索,串联了一系列具有民国特色,悬疑曲折的小故事,铺陈开一幅迤逦绵延的民国江湖画卷,众生百态皆现于其间。个性鲜明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众多角色是本书的一大看点,而围绕着这一干或侠或匪,或人或,或小人或豪雄的江湖人和非江湖人之间,家国恩怨、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作者并不想困于私人之小情小,亦不想将洒脱超然之人拉入红尘,苟且于生活,虽于书中略有涉及,却浅尝辄止,以个人之喜好实属应当,尤以秋心对庞女侠之倾慕颇有些突兀,然因着墨不多,并未影响整体感官。

  小说采用开放式结尾,并未直接落笔于主角,通过前文未见的其他人物之行之言侧面描写了主人公们现今所行之事:师徒于分开八年后终于“再见”,可笔者也与我们道了一声“再见”!手覆书上,畅想连篇,这是一段传奇的终点,也是另一段传奇的起点!故事结束了?故事开始了!谁说侠士不在?侠心仍存……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四):江湖人做江湖事,江湖中有永远说不完的故事

  江湖故事一直都有一种不同以往的情怀,侠义情仇,短短四个字基本囊括了整个江湖。香港著名导演程小东执导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台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真的是把江湖看的非常透彻。细细品味,总有一种悲情的氛围在其中。

  由国内作家赵晨光编著的《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是一部书写民国时期江湖上的是是非非的单元剧似的小说。格调其实并不复杂,讲述的亦是发生在那个时代颇有传奇意味的一些江湖恩怨,恰逢清末民初,大清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与民国的氛围极不相称,但同时也增添了很多事情的走向。

  民国时期,也正是国内军阀混战、纷争不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此时的社会上更多的流传着一些匪夷所思并带有猎奇性质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野史,来刺激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逐渐麻木的神经和思想。江湖恩怨、爱恨情仇的热血快意恩仇,恰恰符合此时人们空虚的心理状况,并且,这个时代各种传闻传奇的流传广度也恰恰可以为文学创作塑造了较大的探究空间,总体而言还是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卢秋心是一名热血、正直的新闻记者,他对于生活困苦的人们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因此他直接或间接帮助了很多人。并且因为某次出手被军阀之子韩凤亭看中,拜他为师。无心之举的卢秋心并没有料到韩凤亭将来的成就,但相处一段时期之后的他感觉必须要带韩凤亭走上一条正当的人生路。而韩凤亭在经历过几次生死之间的事件以后,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狭隘,他敬佩卢秋心,因为卢秋心在乱世纷争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国家,为人民,狭义犹在,江湖不远。

  书中述写的那些勤学苦练的武术家,流落嫣红之地的良家女子,游走于各大势力之间的独行侠,以及享受荣华富贵的军阀世家,在暗黑的社会境地之下,各方势力相继登场,为财富、为恩怨,有些甚至只是为了简单的生活。这些人主动或被动的加入了江湖这个大染缸之中,不能自己,能够独善其身者更是寥寥无几。

  本身心地并不坏的韩凤亭被卢秋心的言语和行为所感染和感动,他也做出了实际的行动。算得上为这个乱世的江湖涂抹了一层温和的触感。江湖人做江湖事,江湖中有永远说不完的故事,但不可否认,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江湖的那些残酷和血腥。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五):重现江湖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似乎每一个人都曾有一个武侠梦,一萧一剑行走江湖,快意恩仇少年时。江湖,是金庸笔下令狐冲的潇洒快意,是古笔下的恩怨情仇。一入江湖血雨腥风,那是遥远的少年梦。江湖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武侠小说如今也越来越少,金庸、古龙、梁羽生也成为过去式,他们的江湖故事在不断的重复上演,却终究少了他们本意的那种感觉。武侠故事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仗剑天涯的故事已不在。江湖消失了。

  温世仁百万武侠大奖赛首奖得主赵晨光的《江湖消亡史》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少年的热血江湖。这是一段师徒情的故事,这是一场生死之交的情谊。在奇闻异事中道尽人生悲欢。小说的设定背景是民国,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阅读武侠小说总会自动代入到古代,主观意识的认为这些故事只存在于那个时代,然而一个好的故事并不会让你有这样的感觉,它的叙事只会让你有着强烈的代入感。《江湖消亡史》是一本很好的小说,整个故事框架或许并不是很新颖,或者是很平常,但整体读下来会有那种英雄之感。故事讲述着一个少年江湖的故事,无忧无虑却不学无术的少年因父辈的荫庇得过且过。幸运的是这个人保持着一份善良,也正是因为这份善良在遇到这个书生样子的青年有心拜师。书生姓卢,单名一个酬字,因为某些原因也常被称为卢秋心。卢秋心刚出场给人一种睿智的感觉,他细心大胆,在女子连环失踪案中巧妙的借他人之力救出被拐女子,不但贼人绳之于法,被拐的女子也有了妥善安排。正是因为他的这番作为被韩凤亭看中的。在与韩凤亭的相处中,发现这个孩子奴子可教也,因此在后来的一系列事故中卢秋心全心全意的照顾着他。

  《江湖消亡史》依旧是传统的武侠模式,却依旧吸引人,在武侠日渐式微的今天,好的故事好的文笔依旧会带给人阅读的欲望。少年时的顽劣,遭逢巨变后自身的改变,武侠风故事就是这样,有着成长过程才能是江湖的故事。小说中偶尔提及涨发拳法,依旧会让我忘记了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民国风。故事中其他人物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它带给你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精彩。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六):江湖仍在心中

  我非常喜欢读这一类的小说,虽然我高中历史学得不精,但是却非常喜欢中国民国的故事,读一些战国啊,民国的小说让我觉得我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习俗,文化,思想。之前的我懂的东西都算不上皮毛,读完这本《江湖消亡史》,让我感觉读小说也颇为有用。 这本书名字虽然叫做《江湖消亡史》,可我觉得叫做《江湖正当时》颇为合适。这本书写的是民国军阀混战,日本刚刚侵略中国的事情。那时候的中国可不是很太平。可就是在这个时期,一些普通的人却做了一些不普通的事。 江湖本就纷繁复杂,里边的人物也各有各的故事。那个时期中西文化刚刚开始交汇,新旧思想冲突碰撞,鱼龙混杂,各种奇闻逸事、江湖传说广为流传。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卢秋心,是北平的一个新闻记者,以文字为生。因是记者,所以知道的奇事,怪事也多一些,刚开始有好多女子接连失踪。最后破案竟是被寺里的和尚绑架去把玩。李副官觉得卢秋心有些文化,就直接把他聘请去当韩少督的老师。韩少督叫韩凤亭,也比较喜欢这个老师。就学了几个字,一些武功。又在戏园识得戏班当红程芳容,和他的师哥为戏园双生,他的师哥叫汪九明,为了他的师弟自甘堕落,吸食鸦片,后来发现师弟杀人,为护他杀了别人。演绎了“当初你护我周全,今后我守你平安”后来遇到美术学院教书的岳剑尘,岳剑尘的师父竟然是有名的大学问家,谢兰圃。于是一起前去拜访,后珍宝《平复贴》被盗。周幻本与卢秋心有过节,但最终帮忙从日本人手里追回。 江湖不止是一个人的江湖,故事实在是太多,件件使人入迷,件件背后都透露着为人本性。好一本《江湖消亡史》。 撰写这样有情有义江湖事的作者,叫做赵晨光。初听这名,还以为是个男人。可她竟然是一位女性。这令我十分惊讶。一女子竟把江湖豪侠义气事描写的这般通透。觉得她十分了不得。赵晨光原本学的法学。她写这种小说一定是非常热爱写作了,这是我读的她的第一部作品,以后一定会拜读其他作品。当今这个时代,谁说女子不如男。 “斜风细雨入京门,衣上风尘杂酒痕。半生疏狂半生笑,前身本是说书人。"

  只要心中有江湖,江湖便一直存在。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七):人之江湖,侠义为大

  小时候经常看武侠片,看荧幕里的大侠们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再大一点,认字了,开始看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观念深入人心,上中学时,开始流行《古惑仔》系列,一帮人虽然打打杀杀,但也是讲究一个“义”字,再之后,也许是经济发达了,科技进步了,人民富裕了,那股侠义之气也消失了,社会风气完全变了。

  很高兴能看到这样一本书,借着民国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传奇的大师,虽然他很谦虚,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小小的记者,但做人做事都严守自己的原则,有一副侠肝义胆,行事光明磊落,路见不平肯拔刀相助,遇见弱势群体,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上。

  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有几处情节,堪称圣人。比如说,他小时候去香港,在随身行李被偷的情况下,还能把身上仅剩的贵重物品——衣服给当了,把钱给小云南,给玖姨治病。再比如,他屡次放过周幻,只因他觉得周幻有一颗中国心,能在国家和利益面前选择国家,所以他也没有赶尽杀绝。

  他的这些品质,作者并未一开始就暴露出来,以至于我们都以为他是普通人,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的形象慢慢高大起来,性格脾气也全面地展现出来,最后一个有血有肉、有侠义心肠的人就立在读者面前。

  故事除了探案之外,也有微弱的感情线,秋心与蝶影,秋心与庞冬秀,蝶影喜欢他,他喜欢庞冬秀,不过最后都无疾而终,老话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不晓得是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没有给男主拉郎配。我反倒觉得夏静好与秋心很配,胆识过人,胸中有大义,然而两人在文中并无一丝瓜葛。

  看完整本书,感觉有点虎头蛇尾,韩凤亭转做实业有点突兀,八年后怎么那么草率,只通过别人的口交代每个人的结局,这八年完全可以再写一本书,交代下他们干革命、做实业、娶妻生子的过程,肯定也很精彩,拜托作者大大好好考虑一下,让故事里的人都有个完整的人生。

  这个故事除了主角外,每个人物都很出彩,徒弟韩凤亭,江湖上形形色色的人,都很有个性,就连那个出场不多的浪人剑客,也很出彩,宁愿杀人,也不放弃自己的刀,一句话没说,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面的后记,暴露了作者吃货的本性,不瞒大家说,我在看书的同时,看到冰碗、肉骨头这些美食,也在流口水,想找地方吃去。侠义与美食都不可辜负。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八):遥远的江湖故事

  秋雨绵绵的午后,读完了赵晨光的《江湖消亡史》。对于我来说,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先说说作者赵晨光。光听名字很多人不会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位女性作者,而且还是第一位获得温世仁百万武侠大奖赛首奖的女性得主。她的武侠小说作品是《今古传奇 武侠版》上的常客,时人评论她的文章,文笔老辣,文史功底深,有诗情画意之感。斜风细雨入京门,衣上风尘杂酒痕。半生疏狂半生笑,前身本是说书人。这是她为自己所做的一首自述诗。说书人三字或许可以成为她作为一名武侠小说作者的最好注解。

  《江湖消亡史》中收录了赵晨光的八个故事。《初心》、《双生》、《为师》、《生死》、《舞阳》、《驾龙》、《归期》与《八年》。熟悉赵晨光的读者会知道,这前面六个故事其实在多年以前曾经在《今古传奇》杂志上连载过,当时还是叫“隐侠”系列。而后面这个故事则是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与以往时时期待作者更新相比,这样一次读遍八个故事的感觉不要太好。

  本书名为《江湖消亡史》,那么自然说的也是江湖的故事。江湖故事的主人公是卢秋心与韩凤亭。两个人是半路出家的师徒。韩凤亭为督军之子,平日虽然算不上飞扬跋扈,但也是一个纨绔子弟,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在《初心》的故事中,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卢秋心“利用”韩凤亭破了拐卖少女的案子,事后,韩凤亭虽然知道自己是被卢秋心所利用,但是也对卢秋心有了一丝敬佩之意。一直跟随在韩凤亭身边,半个长随半个长辈的李副官见此,便想着借此来让卢秋心做韩凤亭的老师,哪怕多让韩凤亭识上几个字也是好的。于是,两个人在误打误撞之中,便有了一段师徒的情分,并因此而留下许多有意思的故事来。

  既然说的是江湖故事,那我们也不免好奇,这江湖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当我们提起江湖,很容易的会想起侠客的存在,也会想到金庸先生的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么《江湖消亡史》中的侠客们,又是如何做的呢?在开篇《初心》的故事中,卢秋心便巧妙设局,救了一干被拐卖的无辜少女,其后又在弟子韩凤亭报复闫将军的时候,教会弟子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叫无辜之人,性命不可夺。虽然只是暗娼老鸨之流,她们的生命同样应该得到尊重。这种行为,委实可以称得上一个侠字,更不必说,九一八之后,出走海外的卢秋心再度回国,与韩凤亭一起组建义勇军,在黑山白水之间抗击日寇的行为了。

  所谓江湖,也必然是有情的。可以是夫妻之情,也可以师徒之情,亦或者是友人之情。在《生死》故事中,韩凤亭因为父兄在战场的失败,而墙倒众人推,被人下了悬赏要韩凤亭的脑袋。生死之际,又是卢秋心站了出来,铁了心的要护自己弟子的一个安全,怎奈双拳难敌四手,卢秋心在最后的关头想的也是“这一次我未必护得住你了”。而韩凤亭又是如何做的呢?他打晕了自己的老师,将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凭什么要老师为我拼命?了不起今天我把这条命拼掉。这种生死关头依然在为对方拼命的感情,大概也只有江湖之中才有吧!

  儒雅书生卢秋心,不羁少年韩凤亭,一老一少,在民国的北平城中,为我们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而又无比热血的江湖故事!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九):各自江湖

  最开始和朋友说到 《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朋友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江湖,哪来的消亡,也许这就是朋友心中的奇怪之处吧。

  江湖?何为江湖?江湖两字包容万千,有侠肝义胆,有快意情仇,有儿女情长……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向往。每一个读者,每一个笔者,每一个人,都会有他心目中的江湖,有就那与众不同的江湖。不同于大师金庸、古龙笔下的江湖,作者赵晨光有着自己笔下的江湖。《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这本书,是以民国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件为大背景写的,我觉得这一点取材是很好的,我相信很多我们现在的人对民国时期都会有一种好奇心,民国时期对我们来说充满了充满神秘感。不是说随意点出是民国时期就好了,故事要想精彩,还需要作者做足功课,目前看来,作者周晨光在这一点做的很好。

  其实我个人觉得民国时期就是很优雅的。即使这个时期很多战争,但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优雅尽显其中。在书的封面就出现了“儒雅书生”四字,你说这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卢酬,因为“酬”音同“愁”,故又名卢秋心。听,卢秋心这个名字就很符合儒雅书生这个形象。卢秋心看似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新闻人,实则很有本事,武功高强且有谋略。卢秋心这个人物还是很有“侠”义的,十分善良,遇到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会出手相助,愿意教导点醒他人。但有的时候这个人物也可以称之为古板,可以说是古典的江湖人了。

  韩凤亭便是这向往江湖的不羁少年。韩凤亭出生于军阀世家,从小养尊处优,不免有的任性些了。因为他对江湖的好奇,对江湖的侠义之气的向往,所以才会有韩凤亭拜卢秋心为师的事。其实在韩凤亭心中也有他自己的一个江湖。在二人心中,两人都是惺惺相惜的……有故事,有后来。

  《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江湖一直存在,不会消亡,消亡的只是一个人心中的江湖,一个时代的江湖,一个故事的江湖罢了。

  《江湖消亡史》读后感(十):在《江湖消亡史》中塑造“隐侠”,书写平凡人的跌宕

  最初读武侠,是从金庸的小说入手。那时候读得天昏地暗,直感觉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精彩的故事,这么多爱恨情仇的纠葛。后来读古龙,读黄易,读梁羽生,读九州,读《今古传奇·武侠版》,甚至会读些街边小摊上的盗版武侠,只要是没看过的新故事,读起来也能津津有味。

  随着年龄的日增,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业上,很久不曾看过武侠,等再拿起来的时候,却什么都看不下去了。无论是曾经最喜欢的《海上牧云记》,还是最经典的梁羽生、温瑞安,或是后来凭借《王道剑》重新出道的上官鼎,都看得皱眉头。

  倒不是因为他们写得不好,毕竟今何在的文笔水平没得说,梁羽生和温瑞安的作品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换作当年,我一定是会看个通宵才肯罢休。而如今,这一套固有的文风却由于始终没有走出武侠时代的桎梏,使得每本书翻开几页,我都能猜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会有怎样的走向,其背后的江湖是个怎样的江湖。

  后来,再买《今古传奇》,发现能够吸引我的,便只有三个人了。一个是正连载《隐侠》的赵晨光,一个是写《大天津》的慕容无言,一个是《墓法墓天》的作者李亮。李亮明显受日漫影响很大,主角在他的笔下总有一种少年感,故事也天马行空,充满幻想元素,既是传统的武侠,又好像在打破旧武侠的话语体系。

  已经改名《江湖消亡史》的《隐侠》,与慕容无言的大天津系列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没有发生在已经改名《江湖消亡史》的《隐侠》,与慕容无言的《大天津》系列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没有发生在门派林立的江湖之中,也没有超越常人之上的武绝,更没有武林大会、武林盟主。而是完完全全发生在现实之中,发生在老北京、老汉口、老广州、老上海,就发生在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之间。

  在《江湖消亡史》这一卷里的主角卢秋心不同于以往旧式侠客,他虽有一身好功夫,却也需要用工作来糊口,急用钱时,也不得不走进典当铺。他在江湖中遇到的窘迫,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他在江湖中的侠义行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江湖消亡史》中的侠义江湖,相对来说,更贴近平凡人的生活,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情。

  而赵晨光清淡、老道,仿佛说书人一般娓娓道来的文风,也与卢秋心的故事,最为匹配。跟着她的言语,你猜不透卢秋心会遇到怎样直爽的平凡人,怎样跌宕的平凡事,猜不透卢秋心会怎么选择,猜不透他心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就只想跟着她的故事,慢慢听下去,听一个真实的江湖,听一段充满温情,又热血的故事。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