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心态
为更好帮助各地师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向全国中小学校提出了指导建议。
1.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上好“复学第一课”,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
2.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专家指导委员会提醒,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些心理应激症状会延迟出现,国外疫情形势发展也可能给师生带来心理困扰,进行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3.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4.要关注和重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
5.针对受疫情影响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师生,学校应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精神疾患的师生,学校应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或亲属,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社区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流程措施落实到位。
6.专家指导委员会还特别提醒,新学期开学,教师工作压力较大,要通过多种方式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学校要切实关心教职员工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组织形式适宜的教师活动,鼓励教师自主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观和工作观,提高生活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
7.对面临疫情、考试和升学多重压力的初三、高三年级学生,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议,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和家长解读考试延期带来的复习、考试、志愿填报和录取招生等安排的变化。教师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及时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复习规划。
8.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大量信息传播对师生产生的心理和观念冲击,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议学校要及时向全校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传递权威政策信息,避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猜测,提高信息辨别和独立思考能力,改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