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名人故事

江上舟局长十周年祭(上)

发布时间:2022-02-11 05:40:01

  编辑荐:十沉寂,十年反思,十年曲折,十年奋争,洋浦再次扬帆起航。

  引言

  2011年6月27日,江上舟局长不幸英年早逝。十年生死隔绝,思念依然无尽。

  让我们向这位洋浦开发区的开拓者,洋浦管理局第一任局长,致以崇高的敬意!

  此刻,洋浦的石化功能区,塔罐林立,管道井然密布,工厂机器轰鸣。大乙烯工地,车如流水马如,一片热火朝天。

  国投公共油品码头前沿,一艘长达三百多米、高出水面约50米的“巨无霸”,三十万吨油轮靠泊接卸油品。

  江局长曾经说:未来洋浦港靠泊三十万吨油轮,我一定登船观摩。

  巨轮已然靠泊,登船观摩——您没有!

  在这块刻骨铭心的地方,凝结了一代洋浦人共有的“洋浦情结”。

  在这里渡过了难忘的时光、激情燃烧的岁月,它便成了我们又一处故乡。

  坎坷回归洋浦路

  1992年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海南省政府将洋浦27.353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成片开发。

  这是我国首例土地对外成片开发。有利于外商一次性规划,有利于发挥土地资源开发与招商引资整合的优势。

  洋浦的开场锣鼓,打得热热闹闹。

  然而,世事总是难料。

  1995年下半年,原洋浦开发商——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出现资金短缺。同时,与韩国大宇集团洽谈投资洋浦汽车生产线,受产业政策限制,徒劳无功。(开发商认为洋浦享受保税区政策,外商投资汽车制造,外资比例不受产业政策限制)除1995年底,洋浦电厂建成投产装有两台V94.29型燃机外,基建投资逐步停止,招商引资停滞不前。

  政府面对开发商逐渐失去投资洋浦热情和信心,却感觉无从着手发力,搓手跺脚干着急。管理局一位副局长说:管理局是“管天不管地”,对开发建设缺乏调控的手段和能力。

  洋浦土发公司发牢骚:政府承诺的政策没有兑现,言而无信。

  各路记者到访洋浦,大失所望,在内参描述“洋浦涛声依旧”。

  省里也有相关部门、人士觉得“洋浦模式”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认为海南发展不能过于指望洋浦的开发,要尽早另辟蹊径。

  人们对洋浦发展前景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洋浦深深陷入了开发建设的低潮,社会舆论的漩涡。一时间,各种说法透出的悲观失望、冷嘲热讽,超出了洋浦人的想象。

  最大的疑问是:“洋浦牌还能打多久?”

  江上舟局长以自己的勇气、担当和智慧,以实干来回应质疑:既面对现实、着手当下开展工作,又面向未来、着眼大局作出谋划。

  1995年5月,江局长陪同时任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法委书记王学萍到新英湾调研搬迁安置工作。

  一、破题洋浦开发建设的主要矛盾。

  洋浦开发模式,是邓小平批复定夺的,可以说承载着世纪伟人的期望,体现了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

  国家对于洋浦开发区给予了国内最开放、最优惠的政策,赋予了改革开放“窗口、实验田、先行区”的历史使命。

  担当实验田、先行区的大任,需要挑战的勇气,顽强的意志。江上舟局长认为这样的垦荒,并不都是收获的希望,没准也有失败的危机。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洋浦弄潮儿。他珍惜这样的机遇,有决心在这块实验田、先行区中,团结洋浦人,一起迎接人生的考验。

  江局长找抓手,破解洋浦开发建设的主要矛盾:“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生命线”。

  破题之举:呼吁聚全省之力,促洋浦“重中之重”地快速发展。以洋浦的开发成功,辐射带动海南的发展。

  那时,无论对国务院特区办调研组、各新闻媒体记者,还是对省政府各部门。江局长不失一切机会,反复宣讲以上观点。

  还分别举办洋浦形势与政策座谈会,请省政府各厅局负责人参加座谈,凝聚对洋浦开发意义的共识,加深对洋浦“重中之重”含义的理解。

  去年,拜读原海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海南省委党校廖逊校长的“回忆江上舟”一文,看到两人对洋浦与海南省开发开放的关系所见略同:根据“非均衡发展”原则,“选定港口城市,集中投入资源,培养经济增长极,然后再以增长极的经济辐射力,带动岛内腹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1996年,国务院主要领导视察洋浦经济开发区,听取江局长汇报后,表示赞同洋浦与海南省开发开放是“带动”关系,洋浦的开发启动不仅需要中央及各级政府政策支持,还需要更开放的产业政策支持。

  首长欣然提词:“以工业项目带动洋浦开发,以洋浦开发带动海南经济”。

  随后作出指示,要把中海油“大化肥”项目放在洋浦。

  二、前瞻性研究洋浦在北部湾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定位。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是最早研究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单位之一。

  创办北部湾研究所。

  出版“北部湾研究”期刊。

  增设洋浦交通局。

  在“小政府,大社会”框架下,洋浦管理局的内设机构:只有“五局一办”,经济发展局的职能要对应省里十几个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增设交通局,足见江局长对洋浦交通的重视程度。

  江局长提出洋浦港口航线与大西南出海口对接,发挥洋浦深水良港优势,克服海南远离市场,原材料匮乏不足,港口经济腹地小的软肋。

  利用洋浦享受保税区待遇的优惠政策,以货物中转为突破口,促进洋浦港口货物大进大出。

  这些构想曾分别委托海南中改院、海南大学做专题研究。

  坐言起行。

  江上舟局长带队到广西钦州市考察,洽谈签署“洋浦、钦州”两地经济合作协议。

  接着,联合钦州市政府组团到越南考察,与越南交通部门签署“两国三地”经济合作意向协议,探讨建立跨省,跨国协作机制。

  洋浦仙人掌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

  昔日洋浦鼻浅滩,变成了深水集装箱码头。

  2018年12月29日,洋浦港举行中远海运“海南—东盟(新加坡)”班轮航线首航仪式。

  该班轮航线打通中国西部地区通过洋浦南行至新加坡的直航通道,以及中国沿海港口货物通过洋浦中转至东南亚的新通道,使海南洋浦港成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新支点。

  未来围绕洋浦港,将不断完善海南至东盟地区的航线服务,提升洋浦与钦州及沿海航线衔接的中转功能,进一步发挥海南作为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枢纽的作用。

  时隔二十一年。

  洋浦、钦州、东盟,洋浦港中转功能等,这些重要概念与江上舟局长当年所思、所言、所为相吻合了。

  洋浦人说:江局长有超前思维。

  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

  如果长期坚持从战略的高度,打造面向东盟的物流中心,推动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航运、港口经济合作。

  今日海南、洋浦在北部湾、东盟经济区域合作圈中,能否有更大的作用、更高的地位?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却也会给我们留下思索,留下感叹!

  三、积极向海南省和国务院特区办,反映开发商遇到的实际困难,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和政策中未涉及到的问题,努力进行协调,促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帮助开发商树立信心,坚持洋浦开发。

  2004年,江局长在北京与当时的国务院特区办领导合影。

  四、毅然决然,全力招商。

  海南省政府与香港熊谷组的合同规定,开发区招商由洋浦土发公司负责。

  面对洋浦土发公司的士气低靡,江局长提出双方合组机构、共同招商,土发公司却不积极。在“名不正,言不顺”等闲言碎语中,洋浦管理局毅然摒弃坐而论道,决然扛起洋浦招商的大旗。

  彰显出江上舟局长的勇气和智慧。

  1996年初成立洋浦招商局。

  原洋浦工商局长金南浩、洋浦管委会副巡视员张玉南、后来调省文体厅的葛云峰,都是洋浦经济开发区第一批招商人。

  2010年4月12日,一位国家领导人视察洋浦时还曾说起:江上舟96年到福建找过我,请我帮助洋浦招商。我这次来洋浦经济开发区,也想看看这里发展得怎么样了。

  中海油决定在海南投资“大化肥”项目。江局长全力以赴争取项目落户洋浦,调集开发区内一切可用的力量,动员自己所有的人脉资源,做好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等。区内许多企业、社会团体也都自发加入到招商行列。

  终于,“大化肥”定址洋浦的消息传来。

  那一天,洋浦人奔走相告,把酒言欢,喝光了市面的白酒。

  1998年,洋浦人等来的却是不敢置信——大化肥项目已选定新址,不在洋浦了。原定的年产化肥145万吨、三套装置,现在也减少到了只上一套。

  易址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项目业主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影响;也有人说,政府对洋浦开发商失去信心、耐性……

  总之,“煮熟的鸭子飞了”。

  开发商面对“大化肥”项目的无力回天,彻底失去了开发信心。同年,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撤资洋浦,“外商成片开发模式”正式谢幕。

  洋浦人又陷入迷茫。

  洋浦开发这些年,好像每当找到了一把开锁的钥匙,可是锁却又换了。

  江上舟局长此时已调离海南,但他始终牵挂洋浦。

  得知“大化肥”项目易址后,他直接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写信,坦诚说明个人看法,认为洋浦作为海南的工业基地,急需大工业项目启动,否则“洋浦模式”将面临失败。

  我几次三番想过,不少人都避事唯恐不及。已经离任的领导,谁还会深思远忧过去式工作呢?

  据我所见,就是江上舟。

  说白了,如果一心只为自己打算,岂有心思来谋划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

  江上舟局长这样做,没考虑本人仕途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没顾忌省里有的领导可能由此产生看法……他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心里装的是事业、是洋浦的发展。他矢志不渝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众多洋浦人深受感动。

  这样的领导,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廖逊主任后来如是说:“大化肥是洋浦的第一个大项目,一个点还没成气候,就挪到第二个点,如何能连成线?点和线都还没影,又宣布‘建面’,把西部六县市,建成‘西部工业走廊’。如此慌腔走板,注定一事无成”。

  2004年,丁尚清调任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理局局长。

  洋浦开发区确立了“一港三基地”的主导产业定位:打造面向东南亚、连接北部湾、背靠华南腹地的区域性物流和航运中心,建设石油化工基地、石油商业储备基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

  2007年以来,海南省对洋浦的开发主体实施了两次战略重组,实现了政府主导开发的重大转变。

  今日洋浦,形成了经济发展、开发建设、招商一体化的格局。明确了“大项目启动,大企业进入,高科技支撑”的发展战略。

  十年沉寂,十年反思,十年曲折,十年奋争,洋浦再次扬帆起航。

  历经坎坷再回首,我们深深感受到江上舟局长当年的先见之明。

  说明:本文作者时珍大姐,是我多年的同事和朋友。本文所写的江局长其人其事,我也是一个重要见证人。受托代发此文,我自欣然从命。--老庄友华

  资料:江上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海归,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闯海人,他也是上海芯片产业的奠基人、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启动者之一。1991年,担任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3年,出任海南省洋浦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洋浦开发区管理局首任局长。1997年调往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工业党委副书记等职。200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上海化学工业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03年,成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兼重大专项组组长。2006年,接替邓朴方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此后,转任中芯国际董事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直至2011年6月27日在上海瑞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64岁。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