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毛病”的背后(一篇杂文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03 23:34:38

  “毛病”的背后

  ---一篇杂文引发的思考

  幽然

  近日,整理书刊杂志,偶然间看见了一篇题为“毛病”的杂文,文章的作者从细微之处入手,对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怪的一些“毛病”作了微妙微俏的描写,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读来意味深长,令人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作者在描写这些毛病时,注重从身边人的细微之处入手,信手拈来,犹如拉家常一样,把“毛病”的表象、动作和形态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的人习惯于在闲暇时左顾右盼、抓耳挠腮;有的人在饭桌上“一枝杨柳在手,雌牙咧嘴、无遮无拦、上下开采、左右刺探,场面甚是壮观”。有的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唯恐被别的耳朵和眼球所冷漠;有的人不分场合大肆抛售“荤段子”、脏话连篇,眉飞色舞、不知疲倦;有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留下一点自己的印记,随地吐痰、随地扔烟头。甚至在排泄废气时,也要故作姿态的自我炫耀一番,生怕别人忽视了自己喧染空气的功劳。

  人的诸多“毛病”既有自身先天不足的缺憾,也有后天大环境和小气候的推波助澜。因此,在描述和剖析人的一些“毛病”时,作者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而是做了分门别类的概述和精辟的分析。“一个人假如老改不了于鼻孔内从事钻探工程的偏好,我们不妨考虑一下他居住的地方是不是污染指标与干旱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一个人如果静时东倒西歪,动时蛇首豸行,说时声嘶力竭,吃时丑态百出,坐时小动作太多,不坐时大动作又过于张扬,就可以想象这位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个什么状况”。作者对有关“毛病”的读解可谓恰如其分、入木三分。

  这篇杂文中所罗列的种种“毛病”,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遇到,有时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我们长久身临其境,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罢了。从这里,也使我们能够很自然的想到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另外一种毛病:有的人总是喜欢戴着变色眼镜看人,对身边的人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动辄说张三有毛病、李四不够意思、王二麻子不是个东西。对自己的“毛病”却浑然不觉、浑然不知,俨然一副孔圣人的姿态。有的人喜欢左右逢源、高标准的“要求”别人,人家工作干好了,就给戴上一顶类似于“出风头”、“逞能”的高帽;人家稍有不慎,办错了一两件事,又会百般侮辱、恶语中伤,幸灾乐祸之情溢于言表,写在心中。有的人为人处世“利”字优先,认为对自己有利可图的人,想方设法套近乎、干尽婀媚奉承之能事;认为无关紧要的人,面若冰霜、苦若寒蝉,共为谋事,却老死不相往来。

  “毛病”一文所列举的种种毛病和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另外一种毛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举手投足之间的种种毛病映衬出的是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言行及心理活动中的种种毛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二者都是先天教养不足,后天修养欠缺的恶果。相比之下,前者比较简单、比较直观;后者比较隐秘,却更具危害性。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人又云: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完美无缺、没有“毛病”;我们也无法做到没有过失、不犯错误。但是,理性的认识自己的缺点,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毛病”。不放松自己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做一个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举止优雅的人,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